这十年,花都擦亮宜居“幸福底色”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十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都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展现十年来花都全区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新亮点、新成效,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陆续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的第六篇:
《这十年,花都擦亮宜居“幸福底色”》
初秋时节
穿行于花都城区大街小巷
放眼望去:城市道路干净整洁
居民小区焕然一新、口袋公园风格各异……
眼前的景象令人顿觉神清气爽
住在梅园小区的汤阿姨
正在梅园口袋公园里健身遛娃
谈起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为邻居街坊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时
汤阿姨连连夸赞真好
从2016年开始
花都区每年新建提升一两个口袋公园
2020年起
每年新建提升3至6个口袋公园
公园面积不大,但“有颜值、有内涵”,既能乘凉休憩、做健身操,还能快乐溜娃、欣赏城市绿景,总有一款在你身边。独具一格的景观绿地、主题各异的艺术雕塑、种类多样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已经成为花都市民眼中的一个个绿色的主题“小岛”。
近年来,花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生态、节俭绿化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城区公共绿地、边角地、零碎绿地等小块等进行微改造,盘活闲置资源,注重城乡文化与绿色生态的新融合;
以绿色生态、开放公共、服务居民为立足点,设置健身与休憩设施,建设绿色文化与健身休闲的多元共享空间;
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墙绘、雕塑等形式,打造成为城乡社区间重要的文化书院及休闲场所。
昔日的街头死角,变成家门口绿色生活的主角,是城市中心一个个亮丽的调色板,它们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市民的身边,变成市民群众的幸福因子。
新华街商业大道
是花都城区的一条主要交通道路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花都人的记忆
2018年起,花都区开展“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陆续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767座公厕。
022021年,花都区继续开展“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完成新建和改造升级公厕共99座,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不断优化公厕功能服务设施。
03据统计,我区各行业公厕现有1005座,其中环卫公厕有119座。在美化城市环境中,我区建有资源集运中心22座,设置果皮箱1507个,配置各种环卫车辆600余台。
04近5年,每年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9万次,出动环卫工人58.8万人次,作业车辆3.6万车次,清运生活垃圾约2.8万吨。全区水域日常保洁出动保洁人员8.6万人次,保洁船只1.3万艘次,垃圾转运车辆1.1万台次,清理河涌垃圾杂物6670余吨。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
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花都区组建了专职垃圾分类督导队伍强化日常检查督导并实现入户宣传全覆盖,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军营”等专项活动,重点打造了天贵路垃圾分类科普馆、农村垃圾分类指导中心(驿站)等宣传教育场所,组织各行业各团体人员参观学习,累计覆盖超300万人次。
目前
全区已建成分类投放点(收集点)近3200个
并高标准打造了320个星级投放点
配齐照明、洗手等便民设施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投放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是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花都区立足农村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其中,赤坭镇“明星村”竹洞村以“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的做法,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做出“出圈”示范。
02据了解,竹洞村在村内建立沤肥点2个、厨余生态箱1个、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1台,通过厨余垃圾沤肥的处理方式,每天可以处理大约0.2吨的厨余垃圾,有效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村”。
03同时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资源可回收系统,优化升级设施设备,解决了可回收物收运“最后一公里”问题。
花都湖建设启动
“一径通幽藏野趣,一湖清韵醉歌吟。”
花都湖公园年均接待游客高达一千多万人次
2021年底
花都湖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广州市花都区关于对外省来穗人员例行核酸检测发现阳性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