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让胡子随意疯长的男人(Olivier Schrauwen)
编者按:根据异常漫画研究中心(快订阅吧!微信号:scomix)的惯例,专栏文章推介的漫画家,都将有后续的汉化,图源有些来自网络,更多则来自独家扫描,因精力有限,我们的汉化范围主要限于短篇。
正如【见世物夜话】是给日本异常漫画的汉化开路一样,我们打算以【智海的书】(往期请回复040)为欧美异常漫画的汉化开路。首先就是第一期谈到的比利时漫画家Olivier Schrauwen,虽说是【汉化】,实际除了标题之外是无字漫画,图源由anusman提供。
阅读顺序:从左向右→
编者按:欧洲艺术漫画制高点之一olivier schrauwen,因为本篇是无字漫画,给读解留下了较大空间,在和王烁(anusman)的讨论中,我们试图理解每一格,有可能不必要的肢解了这篇漫画。如果阅读者感到看漫画已经足够,就不必再看解说。
第一篇是王烁的解说,比较艰涩,有很多基于创作者角度的分析,即使是我阅读起来也比较困难。第二篇是我的解说,主要站在读者角度,比较简单易懂。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读吧。
解说一:
漫画课 / anusman
olivier schrauwen是我们这篇文章中主要谈及的人物。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智海已经介绍过此人。我手里面有11年在法国图书馆扫描的《蓄胡子的男人》(让胡子疯长的男人)这本书。起初晓江要我拿出来分享一下,顺便可以说些东西,但我看了智海的文章后,发现其实也不必再说,作为一本好书的介绍已经写得很到位了。但和晓江聊了一次后,我又觉得该说些东西。抱着不让这幅杰作浪费的心理,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怎么说呢,漫画虽然很多,但好漫画还是不好找到,至少在我遇到几位神人(包括O.S.)之前,说实话我自己对漫画这门事已经有点心灰。当然若是你抱着读一个好故事的心情去找漫画,我想你会找到很多不错的故事。至于画风各有所好。但最难遇到的还是会讲故事的人,漫画里面的会讲故事不是简单地把一件事说的精彩,而是要具备漫画媒材的特质,正如电影和文学,在你拿到一个你要说的故事前,是否该认真思考一下你所用的讲述方式。O.S.的作品具备绝对的把控,画面如同语气,格子与格子之间既有结构也讲求节奏。
回到这篇作品,好了,我想你是否读到了这样的一段故事:一个留着胡须的男人从一个地方离开,他行走在乡间,他看到了火车,去赶火车,跑的匆匆忙忙,最后没有赶上火车,它沿着铁道走,走到隧道的时候,他发现无路可走,这时后面来了火车,他只好选择迎向隧道。
O.S.在这短短的12页中(算上题目那页),用了漫画表述中的多个方法。我一一作以解释,以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
(图001)首先是他对漫画格子的选择,他选择了均衡的六格,六格有四处转弯处,两个端点,四个角,以及三行。这些都是取决故事节奏的关键,而如何运用这六格去讲出一个好故事片段,则需要一定功力。
在第二页(图002),六个格子是具有相互结构关系的。第一格面向读者,向外,第二格向内,进入故事,在故事中用来表现出去,人物背向。第二行表述具体事件,人物角度与空间关系相同。第三行是高于第一行的一种背向关系,第五格是长胡子男人面向房子内的人,看着他们,这时情绪在两者的关系上,重心在长胡子男人的情绪上。第六格是用动作代表情绪,同时白色的部分既有情绪说明,又起到转页的作用。
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一页发生了什么,我个人认为长胡子男人离开的是监狱,或者是一个长期居住的收养所等地方。这个理解对之后这个男人在整本书中的性格有一定影响。其次沿着此猜测,我断定第三格的开门的戴眼镜男人带着是伊斯兰的号帽,印证这点的也正是它蓄胡子的原因。
第三页,作者运用了重复位置的方法来变现运动,在动画片中用此种方法或许说得过去,但在漫画中用此种方法必定是有意为之的。个人认为它具备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用在强调场景的连接关系,表现路途。第二种功能是使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感受情绪上的步数。如果你把后面的景物略去(图003),观看人物的步伐,你会发现一种疲态,犹豫,迟缓。景色用来解释此种迟缓发生的环境。(作者早年是学动画出身)
(图004)第四页,这页面上也用了对比关系,首先是一个场景,其次在场景中的两组人物,长胡须男人与修道院女人。第一格修道院女人在前景,长胡须男人远景,强调走近。第二格两者相等。第三格长胡须男人在近处,修道院女人拉远。另外一个好的运用方式是长胡须男人的对比,后两格中。一个处于光照处(第二格),一个处于阴影处(第三格),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最浅显的一点是处于漫画转页的需要。第二点是情绪的重心。看似白色光照的第二格更倾向于观看,这样可以强调作为观看对象的长胡须男人。而下层的阴影长胡须男人,则更多注意情绪。因为如果单从男人走过修女们的表述上,作者完全可以省去这样一个男人在近景的画面,而是把镜头移到从修女为近景观看远走男人的景象,或者近景表现远处的修女。或者只是树林。这些用法中,每个都倾向于不同情绪和内容的表述。但作者选择了男人在前,且保留了远处的修女。
第五页,我有一个问题,你对这页的解读是什么?你认为最后一格树杈上的白色液体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可以往回追一下,回到这页的第二格,第一格是用来交代场景的,所以可以弱去。从第二格开始,你有没有注意到树丛的画法,就是为什么作者要这么画呢?他要表述什么用意吗?也许你脑中和我想的类似,我们可以继续看下去。第三格是拉近的镜头。胡子男人被打了白光,(我们后续可以讨论一下这部漫画中白光的运用)接着下一格如同第二页我们看到的摆手动作,它同样是像内的镜头,也同样可以用来凸显此刻的动作。虽然这幅图看起来是静止的。当然如果你用另一种方法理解,白色可以是绝对的白色,一种集中的情绪,高潮。如果这三格还不能让你确信第六格的白色液体,那你可以再看第五格,第五格的回头镜头,如果是排泄,我想并不用这个镜头,而且若是排泄的话,第六格拉近镜头就显得有些太过了。
(图005)第六页,胡子男人回到现实场景,这部漫画的一个好玩地方就是它看似是正方的六格,实际上用了其它方式来控制镜头的远近,那就是白光。前两格用了相同的背景,意在压低速度,第三格用了一个大长格,即交代所见,也交代距离。接下来的第四格,把镜头对准火车头,强调将要于火车发生的关系,这里也是特写镜头,只是因为格子太过均衡,我们不太会认为这个镜头是特写镜头而已。然后最后一格锁定胡子在观看的镜头,运用了居中构图,起到稳定和压住故事情绪的作用。
第七页有些类似于第三页,只是作者有意的把背景画的很抽象来加速长胡子男人情绪上的高涨。可以看到后面的背景在逐渐变得简化。知道趋于变成白色。另外你可以照着故事上给的画面再读一遍。你会发现作者给出的图像,与语言的表述有相同之处。例如在第五格中,我们会说:男人从坡上急速跑下来,这是从岔路口走出一个老人。接着第六格,我们会说:砰!胡子男人撞到了这个老人。第五格中作者必须交代这样一个场景,而在第六格中这个场景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两者的相撞,在表现一个强烈碰撞时,我们常常不会去管身后场景的具体程度。
第八页也是一个奔跑的描述。作者运用了零碎的黑白关系,表现破裂和失败,并且这些光的方向也趋向于最后一格。另外一方面,斜向用来表现运动是一种很好地方法,作者无法用斜向的格子来表现奔跑,因为它的整体漫画是六格系统的。这与设计中的网格结构类似。
(图006)第九页,第一格和第二格依旧是这部漫画的常用方法,具体场景转为单纯动作凸显的情绪。另外,我们第一次在这几页的漫画中看到双重格子,即第二行的格子,即可以理解为两个格子也可以被看做一个格子。实际上作者在此处超出了这种格子的常规用法,他所关心的并不是格子游戏,而是格子内容的先后关系,实际上第二行是三个到四个格子的集成。我们可以把故事说成如下:火车缓缓离开,冒着浓烟(第三格),浓烟渐渐飘远,(第三格到第四格之间)长胡子男人依旧在后面追赶(第四格),然后是总的(第三格+第三格到第四格+第四格),这就变成了四个格子。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立即为一个个格子,这样也可以衔接下面的情绪。但若是火车头画在第四格上,那么第五格的衔接就会变得奇怪。第三行与第一行在结构上呼应。同样是白色格子接现实场景。
(图007)第十页,如果你仔细的观察第十页,你会发现它与第二页有类似之处,前两格的画面在结构上类似,同样在情绪上也类似,另外还有角度上的类似,你可以注意同为斜向的45°,但此时的角度看到的已与离别时的情绪不同,他可以返回,但是返回意味着他将被责问,他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继续向前走,沿着铁路进入丛林。
第十一页,第一格的景物描写的比较细致,但是到了接下去的两格便如第七页向上下奔跑的表现方式一样,两个方向的铁路,既有叙述的规范性(在简单情节中,尽量不去重复镜头,例如你画六格的行走,除去特殊的作用外,尽可能的以不同的方向,远近等来表现。这也与写文章类似,尽量保证叙述的丰富性)又有迷茫的含义,如同内容被抽象化的背景。在第四格忽然又出现了白色格子,它似乎不像前面的白色格子,接下来的第五格,我们知道了白色格子的用意为何。一个隧道,以及两面陡峭的山坡。
最后一页,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现实中胡子男人为什么奔向隧道,用了第二格来说明原因,因为这狭窄的火车道根本无法躲藏,也不能攀爬。面向远处渐近的火车,胡子男人只好选择奔向黑暗的隧道。这也是漫画中第一次出现黑色格子。此处的黑色格子既有结尾的作用,也因为前面的白色格子,有了黑色格子关于情绪的说明,另外黑色的格子是双关的,它既趋于现实一面,因为隧道里本身就是黑色,又趋于心里层面。
O.S.真可谓一个冷静的叙述者。我们回过头来再思考一下白光的问题,白光实际上就是近景和特写,只是因为格子的缘故,这种特写如果用真实的拉近来做显得有些不像一个体系。另外,如果你读过一些欧美老漫画,你会知道固定人物大小与特写镜头的运用,中间间隔了很长时间,前期人们并没有运用过电影中的人物特写,而是通过动作,及整个画面的构图趋向性,来说明一个情节的高点。O.S.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运用的白光。这类似戏剧中的白光,当所有演员都在同一个舞台上,但要凸显其中一个部分时,灯光常会照在它的这个区域内。O.S.尽可能的模仿老式漫画的风格,尽管他运用了一些过去不太会用的方式,例如第三页的动作与场景分离,第五页、第九页以及第十一页的白格子,这十二页的漫画依旧有浓烈的怀旧味道。
解说二:
随意识变化的场景 / 胡晓江
短短数页,却达到了一个中篇的复杂和精妙,这样的评价几乎适合Olivier的每一则短篇。基于研究的目的,我和王烁详细讨论了这篇漫画的每一格。当然我不保证这样的破解是不煞风景的。
首先梳理一遍叙事:胡子男出狱,或许是感到内急,四周张望没找到小便的地方,穿过林间路,看到换轮胎的修女,放下行李去路边树林小便,也许顺带自慰了,出来看到山下的火车,奔跑赶火车,撞到人,违反了月台的安全规定,结果还是没赶上,害怕回去再遇到麻烦,于是沿着铁轨前进,一个拐弯后看见隧道,这时身后传来火车轰鸣,于是赶几步进入隧道躲避。
这个故事的疑点是王烁帮我解开的:胡子男的身份,我赞同王烁所说:他是个出狱的囚犯,请注意看第一页中的对位站姿,并不是朋友间的平等告别,而是一方受制,身材高大的男子(也许是监狱负责人)和小个子主角站在一起,有压制感和掌控感。
主角的囚徒身份也可以解释他为何对女人感到饥渴,以及后来有些怪异和畏缩的行事。王烁没有点明留给大家意会的,是进入树林小解时树林呈现的形状,很像女阴。如果不仔细体会,读者很难发现这么小一则似乎只是讲赶火车的短篇漫画中,居然设置有性,以这样精巧微妙的方式:换车胎的修女,树林的形状,林中小解,树枝上的不明液体。
Olivier特别厉害的地方还在于他对漫画语言的形式探索,隐藏在不动声色之间,毫无刻意感。在这则漫画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场景处理,极致到几个空白场景格,这也是我和王烁理解不同之处,我认为这个做法有更合理的解释:意识流。场景描绘实际是随着主角的主观意识变化的。
当主角对周围的景物意识不到时,Olivier就给了空白,这样的点有几处,告别监狱的时刻,放弃对监狱场景的回顾,于是空白。林中自慰,意识将树林变成了女阴,高潮瞬间,场景不被意识,于是空白。快速奔跑赶火车,意识对经过的场景缺乏足够关注,画面也就逐渐简化省略,直到撞人,一团慌张中,场景成为空白。在铁轨无效的奔跑中,对周围场景的意识也空白了两次,直到停下来,才恢复了对周围场景的意识。在沿着铁轨的行走中,意识随着主角的主观关注时繁时简,这是符合人的意识状况的,走着走着就可能走了神,回过神时则是场景发生了变化。最终主角走入隧道,画格成为黑色,这反而是最简单的意识,相对于空白,这是纯视觉性的黑色(黑暗),是漫画实验的轻松结束。
创作不是运行程式,我并不是说Olivier以某种程式设置了这篇漫画中的场景处理,然后所有地方都忠实而机械的遵循于程式。很多时候,直觉的控制比刻意的控制更准确,我只是认为,Olivier在漫画中赋予意识改变场景的特权,最大限度的将我们(读者)的意识代入了主角的主观意识中。
Olivier的短篇,值得一读再读。
更多内容,请订阅异常漫画研究中心(微信号:scomix),回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