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稿】二狗子和他父亲在回家的路上(李年)

李年 异常漫画研究中心 2021-01-14

编者按:一直以来异常漫画都收到不少漫画投稿,不过微信后台有回复时限,48小时后就无法再联系到作者了。那么索性开放投稿信箱吧。


注明【投稿】字样,发至:storyof@126.com


其实我们有一个栏目【原创者】,初衷是想推介能和汉化匹敌的原创作者,因此标准就十分严苛,这导致大部分原创是无法通过的。但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其实不少,为了鼓励这种潜力,增设了新栏目【投稿】。入选作品都可以得到2位以上的点评,这是基于研究漫画的热情,不成熟的作品中,往往存在新的可能性。


提示:

1,异常漫画的投稿标准是异常,何为异常请阅读往期

2,精力有限,投稿未通过是无理由的

3,投稿发布时,点评将以批评为主,可能对你的漫画创作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李年的自述:


本人,男,毕业了,已经工作,算来将近四年·······(挖槽真快!)


大约二十年前吧,我父亲的一个工友,一个皮肤黝黑胖胖的叔叔。有天忽然和我说要送我一个变形金刚,当时我满心欢喜的等待着。过了些日子,那位黑胖的叔叔手拿一本书卷成卷筒敲了敲我的头,嘴里说:你的变形金刚。打开一看,是一本皱巴巴发黄16左右大小的《变形金刚》的漫画书。当时我刚刚上学,字认得不多,就让那叔叔来念与我听,内容完全记不得了,只记得那位胖叔叔的蹩脚普通话,以及毫无感情的朗读。这大概就是我有记忆的第一次读漫画的经历吧。


而后的光景里,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便与从农村到异乡城市谋生的父母四处奔走,家境条件欠佳的我,平日里几乎没有任何零花钱。好在我家邻居是一个开废品回收站的人家(俗称收破烂的),记得他们收来的废纸堆里常常夹杂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书籍,我便有幸在这中间免费找到我喜爱的漫画来看,那时候我开始接触到日本漫画,当时记得看的比较多的是《龙珠》《机器猫》之类的吧。


后来看到谷口治郎老师(听说老师前不久也离世了)的漫画《遥远的小镇》忽然觉得漫画这东西也可以这样真实和感动,怀着试一试的想法就业余时间画了这个短篇,严格说是个小品漫画,因为非常短,我怕太长我坚持不了。另外就是看到了贵平台推送的漫画,忽然想到或许可以发到平台请这里的前辈老师们指教批评。于是我便有了动力。嗯就这样吧,谢谢大家。


以下进入点评时间:


★谢鹏(笔名拾穗人,漫画家,编剧。出版有《夜空之外的黑色》等作品):


第一次速读一遍后觉得“这就完了?”于是又看了一遍,以为遗漏了什么作者小心埋的梗。然而最后我不得不说,这是篇除了开头彩页OK外,全无亮点的短篇。


首先是叙事没有重点,不知道要说什么,这个缺点进一步导致画面上的贫乏。除了封面外,通篇没有用心经营的的画面。其实作为漫画,画面几乎不及格但是作品依然出色的先例很多。所以说技术有限可以谅解,但是没有“企图心”……只能说明创作诚意不足。如果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要说什么,那么作品不就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吗?


何必呢。


★张迅(Mapo Lab的老师,SC漫画主编):


印象中异常漫画好像是第一次收到专门制作成条漫的作品(不是那种一页一页然后又粗略拼凑成长条的漫画哟)。可以看到格间距比较大,在下滑的过程中也有些有意思的节奏,比如骑车快要摔倒的俯视。画面比较常规,但似乎分镜经过训练,不停切换视角倒是着实流畅,非常容易读懂,进入故事情境的障碍比较小。


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的一系列台词,“去球、去球”说的起劲,颇有酒后多话的特点,对于儿子读书自相矛盾的话语也非常贴切可信。到处絮絮叨叨满是粗口的自言自语,与儿子茫然的回应,和书面化的回忆性旁白,形成了有趣的个性对比。这种父子关系似乎非常熟悉,一方面酒后压力下发泄性的情感输出,一方面有所觉又懵懂的接纳,这一切随着时间会慢慢发酵吧。也许儿子画这篇漫画就是为了回应父亲当年的期待吧。只可惜在画面表现和分镜设计上,作品太中规中矩施力平均,影响了情感的积累与表达,却被强行代入一种大叙事的背景,所以读完会有一种作文感。


总的来说台词是对人物个性极有帮助的部分,但在原创漫画中却常常被忽略,或者寡淡,或者浮夸造作。这位作者也许已经拥有了一个还不自知的资源,那些具有生活质感的语言感觉。我想那很宝贵呐,加油!


★胡晓江(异常漫画研究中心主编):


这个作品的优点缺点都和真实感有关,清淡的叙事和生活气息令人愉快,场景描绘让我想起《横滨购物纪行》以及姚非拉的早期作品,很多画格都有地平线和被风吹动、拖曳过整个画面的云,呈现出放松的横向构图,因为仰视的关系,云层连接着地面,有着空旷清新的氛围。但是,说实话对此我感觉陌生,因为不太像中国的乡间(如果真实如此,请恕我孤陋寡闻),直到父亲把电瓶车推到马路上,那种简陋和局促才有点中国的意思。


对白是作品最大的优点,但也有朋友认为无进展的废话太多,缺乏必要性。父亲自相矛盾的关于上学无用和有用的言语,丰富了人物的层次,人在面对现实和面对愿景的时候,受挫和平静时,对同一件事的态度也不同,在生活的负累之下,成年人在孩子面前对此亦不加掩饰,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在困窘下呈现出的自相矛盾,自顾不暇难以信赖,令人困惑,也就令人成长。整个漫画最好的细节是孩子残忍的游戏,闷不吭声用石头压住了蚂蚱的腿,这游戏不是为了制造欢乐,而是有意无意释放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这一部分是我从整个作品中领会到的动人之处,也是我开一个新栏目发布这篇作品的原因。


但是,父亲豪迈男儿的人设,也让我觉得有一丝别扭,这种痞子气看上去过于潇洒,挺拔帅气的抽着烟,还是有点像主流日漫里的角色。整个漫画中,我以为最不协调之处是中间拿棍子的三格,就像舞台上站着不动的搞笑艺人,不动声色的刻意卖梗,这破坏了叙事的节奏,也损害了作品的真实感。如果不要用对称的三格也许更好一些,好在对白自然,把这一处必要情节的尴尬处理掩饰过去了。


漫画的题目不错,在路上,呈现出一种故事之外的延续感,之前和之后发生了什么,都有较多余地。最后一幅转为大城市鸟瞰,二狗子已经不是二狗子,孩子长大成人告别乡间进入城市,父亲那种短暂的高高在上也就不存在了,我仍然在想象,父子之间的强弱关系,是何时开始转变的呢。


★王xx(自由职业插画师,海豹爱好者):


大家都看得如此认真,这真是种巨大的成功。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看得比我认真。不仅在看,还在体会。这些批评意见,有些是针对细节,有些是针对整体。但是无论如何,我想说:故事的质量,它取决于很多的因素。比如说思维的方式,沉浸在故事里的深度,创作的时机,等等。漫画更多是一个自行生长的有机体,而不是一个可以靠修修补补就能重新用起来的物品。我想祝福这位作者忘掉这部作品,适度地怀疑自己和怀疑别人,最后能从创作中获得幸福和喜悦。


★王烁(anusman,漫画作者,在读博士):


其实我是可以从漫画中感受有种淡淡地感受,只是这种感受是什么我不太能说清。

我读了三遍这个作品。在我看来,好的作品均是出自真心的,不论画技多好,如果一部作品并非出自真心,那对读者及作者来说都是很不负责的事情。


几位编辑都给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有对作者的肯定成分,某些地方我也很赞成,所以对于优点我便不赘述。我只说两点在读完这部作品后的看法。


1.每个漫画故事都应该有自己的一整套表达体系。从讲故事的角度说,作者应该尽量保持一种初始状态,即作者在每次面对新的故事时,需要给予故事以关切,其实每个所能展现出来的故事都是不同于他者的,所以我们应该让画面和叙述更好的配合故事,或者说每个你所要讲的故事都应该有其对应的讲述方式与画面,这点在之前中德漫画PK的时候我也提及过。这位作者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当然说起这种问题的缘起也是在现今所能看到的漫画中,类似作者所用相同方式的人实在很多,我不大相信某种方式可以胜任所有问题,如若都是这样,那漫画岂不是很不好玩了。


2.所述故事并无重心。这里我和谢鹏持同样看法,我觉得作者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要说什么。其实类似题材的杰作是不少的,同样给读者模模糊糊感受的杰作也不少,但模糊也是塑造出来,其实远比清楚更难,甚至说模糊是在很多清楚的累积后才形成的。但作者似乎并没有这样的企图。如果将这篇漫画转化为文字,或许会像一篇应试作文,确实具备很多技术要素,但却有些失神。例如,作者在文末的那段话,若没有配合俯视的图像,其实可以感受到一种绵长感,但作者选择的配合图像却让这段话的神消失了。这种图像的结尾与篇目中的视觉感受不太契合。另外我不太明白,为何要在右下角画几只鸟,其实若没有鸟的出现,三峡或许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一种梦境的视角,另外一种或许是在一个很高建筑物或飞机上的视角,亦或更多。鸟的出现在我看来,起码夺去了结尾情绪的一些分量。再如,文中对话与图像总觉得有些错位,类似于慢了几秒的字幕与正常时序的图像同时播放的感觉,我总是感觉不是话太多了,就是话说的不合适,漫画中的文字同样是需要经营的,而且需要反复阅读加以确定。


最后,希望我说的这些不会干扰作者的后续创作,说到底我现在也算是个纸上谈兵的人,若真拿起笔画或许未必能应了我说的这些东西,算是共勉吧。


延伸阅读:异常漫画之道

>>我像跑步爱好者一样产生了多巴胺效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