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逐点击破!高考常见八大修辞手法基础解析!拿走不谢!

2016-12-28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小编就帮大家整理了一些简要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比喻



  比喻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比喻。


  比喻和拟人之间的差别: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的形式可简缩为: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下面是三种形式的对比。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拟物


  借物喻人


  ①人比作物,或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子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特征代本体


  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子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子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子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实际运用中需注意的地方

  在实际运用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因此,运用时务必注意:


  1、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


  2、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3、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4、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5、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来源:96040升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