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暨音乐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系列演出

师苑音乐 2023-04-13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打造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已经成为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一道独特风景,更是高校艺术实践与城市文化互动的一张靓丽名片。一年一度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将凸显国际性、民族性、经典性、创新性的作品推向社会,经典歌剧、原创作品、综合晚会、舞蹈专场、钢琴专场、声乐专场和民乐专场等,在深圳保利剧院、大连保利剧院、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大连金三角剧场等公演30余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今年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恰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30周年,特设计六场演出,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精品力作。

 多年来,“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发挥艺术引领风尚、化育民众、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稳健和谐发展的作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润养大连独特的城市气质。系列公演活动也为艺术专业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舞台,把课堂理论教学、艺术创作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践行了“知行合一”,使高校艺术实践活动与城市文化建设高效对接,良性互动,为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音乐学院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90年,历经艺术系、音乐系、音乐学院的阶段性发展。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完备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体系,下设音乐学系、音乐表演系、舞蹈系、音乐理论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教师教育教研室和辽南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研究所等。

学院教学环境幽雅,教学楼面积7530平方米,琴房180余间,配有设备一流的音乐厅、录音棚以及多媒体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各种专项排练厅等,有世界一流的演奏钢琴(贝森朵夫)。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超半数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多名教师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获奖。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原创音乐剧《太急》、原创舞蹈《尼苏新娘》以及原创声乐作品《为人民服务》《七一的传说》《依恋》等获评5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院多次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全程艺术实践”是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师生音乐会等富有思想性、专业性和时代感的实践活动,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靓丽品牌。

学院复排的歌剧《原野》和《伤逝》受邀到深圳等城市巡演与交流,学院原创舞蹈《尼苏新娘》获得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最高奖,实现了辽宁省此类奖项零的突破。原创音乐剧《太急》于2018年5月举行连演暨演出发布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全程参加并高度评价;2018年6月,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成功首演,原辽宁省政府副省长孟庆海等省市领导出席观看演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大连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2019年《太急》获批国家艺术基金400万大剧目项目资助,在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完成了30场巡演活动,社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器乐教研室多名教师近十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并推出学院原创民族音乐作品。

音乐学院于2015年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辽宁师范大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评大连市“打造文化大连•惠民之星”文化品牌荣誉称号;2019年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世虎教授作曲的歌曲《依恋》荣膺辽宁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被大连市委市政府评为2014——2016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工作者;学院多次斩获大连市文艺界“十位有影响的文艺人物”、“十个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十个有影响的文艺活动”等奖项,为辽宁省和大连市基础教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场次介绍

演出信息详情点击图片跳转



大连市金三角剧场



12月4日19:00 诗意国乐(民族室内乐专场)

12月15日19:00 新年音乐会

12月20日19:00 如歌三十载(声乐专场)



大连市人民文化俱乐部



12月16日19:00 综合晚会

12月17日19:00 一路同行(声乐专场)

12月19日19:00 新年音乐会




责任编辑:田一然

稿件审核:于   仙 李   凝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微信号:yyxy8537

明德致远 艺精至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