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谈八卦,高不高?
文丨华新语 图丨网络 来源丨世界新语
ID:WorldNewVoice
阅读
10
分钟
关键字:八卦
华新语:无数人关注的大号未必有多少干货,迅速成长的 [ 世界新语 ] 35290 人关注,每天有国家安全干货上新,每天我们共同成长。
许多人。
据《史记》内容,推动历史发展的,除了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还有他们身边的太后、太监、皇后、嫔妃、外戚、妻子、儿女。
虽然并非篇篇都谈到八卦,但涉及八卦的篇目,着实不少。借助与掌权者关系,包括男女关系,甚至男男关系,而上位的,为数不少。
比如在《史记》卷一二五,列传第六十五篇,佞幸列传,就整篇幅地谈那些靠搞关系上位的。不管男女,还是男男关系,太史公谈说的历史,非常耐人寻味。越回味,越有意思。
高。
高得很。
实在是高。
普通人谈八卦,张口就来。
太史公谈八卦,暗藏玄机。
首先,是暗藏。
那些因为关系(男女、男男等等),而你争我斗,明显推动历史进程的,太史公都是清清楚楚地记录的,基本不突出八卦。
而那些不是明显地推动历史进程,但是太史公又想给我们后世人一点点想象空间,一点点趣味历史,一点点附加思考题,比如八卦类思考题的,司马迁就暗暗地放在内容当中,我们只能通过几个历史片段,拼合起来,发现缺了一只角,而这只角,有可能就是八卦角。
因为八卦角,即使没有,也不影响整个历史拼图的基本完整性。而看出拼图并不完整,可能缺只小小的八卦角的人,往往也不多。
在这个意义上说,太史公的水平,至少是高的。
比起现在那些,动不动以标题党,以出格的抖来抖去的肢体,尤其是整容过后惨不忍睹的西域女子面孔,硬生生凹出来的前凸后翘造型,染得五颜六色的头发,鬼迷鬼眼的舞步,一股所谓潮流气息的奶头乐味道,那么两相比较,当年太史公之笔触及八卦边缘时,其态度是慎重的,大部分时候是慎之又慎的。
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内容在头脑中的高度抽象的拼接,而后先是发现拼图不完整,进而发现有些地方有缝隙,比如事情的发生,不符合常理常识,那么我们才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因而引发出我们可能不知晓的其他史实,但太史公却没有提一个字,完全靠我们脑补。
就这个意义讲,司马迁水平高得很。
要说太史公的水平实在是高,就必须要举一个例子了。
如果不举例,这篇文章就实在太过于空洞了。
这个例子,将告诉大家,怎么看历史,除了看历史本身,还要看历史背后的历史,包括那些趣味的,貌似属于八卦范畴,但却极具思考意义的司马迁留给我们后世的小小思考题。
据《史记》佞幸列传,太史公谈了许多佞幸历史人物。
此列传的篇幅,并非很长。
但有三分之一篇幅,是谈一个人。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篇幅长短,表明了太史公的态度。
这点,毫无疑问。
整个《史记》,太史公以长篇幅提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至少是太史公本人非常希望我们后世记得的。
我们来看,佞幸列传三分之一篇幅,提到的这个人。
汉朝历史,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
汉文帝时期,太史公谈了三个重点人物。
第一个,邓通。
第二个,赵同。
第三个,北宫伯子。
司马迁先谈的不是第一个。
而是先谈第三个。
就像发奖,先发最后一名。
这个道理,现代人也懂。
太史公先谈了北宫伯子,靠什么上位呢?
宦官,仁慈,长者。大概是长得慈眉善目的老太监,皇帝觉得找他吐槽比较安全吧。
第三位,笔墨非常少。
第二位,赵同,也是太监,有“占星”和“望气之术”,类似当今的算命看相的,经常帮助皇帝解解闷儿,解解梦。所以这个太监地位很高,经常随同皇帝出行,同坐一部车子,非常有话语权。
第二位,笔墨多了些。
第一位,笔墨多了几十倍。
第一位,邓通,不是太监,而是“士人”,普通老百姓一枚。
按理说,邓通,就一普通老百姓,根本见不到皇帝,也不可能有机会见到皇帝,给皇帝没有任何关联,比帮皇帝看相的太监,比宫中老太监,还更能得到皇帝宠信,凭什么?!
Preview the first 15% of the conten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