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6)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近16万的订阅者,2022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部分上年度新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2年第6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
作者: 王清雷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1
定价: 430
本书作者使用了许多西周甬钟的纹饰图片资料,共计368幅。其中,213幅为笔者亲自所拍或制图,92幅出自《中国音乐文物大系》,54幅为张玲玲所绘的线图、拍摄的照片或制作的统计图,少部分图片出自发掘简报,还有个别图片来自网络或由专家提供。对于每一张图片的来源,笔者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王清雷(1975-),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评委、江西海昏侯墓音乐考古专家组组长等。1993年参加工作。2006年博士毕业,导师为王子初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刘绪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攻音乐考古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发表文章近百篇,如《试论音乐考古田野工作——以两例考古新发现的研究为例》等;出版著作9部,如《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福建卷》等。主持***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4项,如《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刘家洼遗址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二期工程)等。曾主持江西海昏侯刘贺墓、陕西澄城刘家洼墓地、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等考古项目出土乐器的资料采录、整理与研究工作。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经典儒学核心概念
作者: [美]安乐哲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A Conceptual Lexicon for Classical Confucian Philosophy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507
定价: 96.00
本书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出发,收录了94个儒学关键术语,每一词条先给出英文对应词,再以《说文》等为依据训诂,最后结合儒学经典用英文进行阐释。本书的宗旨在于纠正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作者认为:中西思想传统各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哲学语汇,这套哲学语汇在各自文化语义环境中自圆其说而不可直接相互翻译,由于双方对彼此原本语义结构性差别的忽略,在以往中西哲学直接相互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不对称误读、误判;例如将儒学“天”误读为西方基督教的“Heaven”(“天堂”)一词、将“礼”作为基督教的“ritual”(“宗教礼仪”)等。因此,仅靠词对词的翻译,难以达到有效的沟通。要使西方人恰当地理解中国儒学,就必须顾及中西思想传统各自文化语义环境的不同结构,采取比照彼此语义文化环境的阐释方法,“使翻译与阐释相结合,以阐释为主,翻译为辅”。用这一方法,将不同思想传统的重要哲学语汇、概念框架,放到各自文化语义环境中去进行二者差别的比照阐释,用各自非哲学性的自然语言阐释彼此的一套特有哲学语汇;以此较为恰当地表达中国儒学和中国思想文化,进而完成从中国向西方传达思想的工作。
安乐哲,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因翻译《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等书而蜚声海内外。著作有(中国哲学文化典籍阐释研究):《通过孔子而思》、《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及《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及中国的民主希望》。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明类型、宇宙论与中国古代学术
作者:陶磊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 58
本稿认为文明是有边界的,不同的文明对文明的理解不同,因而有了不同的追求。作为文明思想结晶的学术,因为各自对文明的不同理解也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与样貌。古代中国是人性文明,故其重视道德德性,而西方是理性文明,其更重视理智德性。由此出发,中国古代的宇宙论与中国学术呈现出自身的性格与样貌。认为西方学术由整体走向解析,其所以可能,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理性,即逻辑。古代中国的学术,或者无法解析,或者道术为天下裂,相对于西方学术,形成了一个两极对照模式。其所以出现这样的格局,与其本体缺乏理性直接相关。
陶磊,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宇宙论与古代文明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斯文及其转型研究》、《周易新解:萨满主义的视角》、《德礼、道法、斯文重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变迁之研究》。代表性论文有《晋侯苏钟与月相四分法》、《萨满主义与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神秘主义》、《神秘主义与早期儒家》、《东西异制与早期中国研究新范式论纲》、《宇宙论与古代学术》等。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承续与变迁
作者: 吴树国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唐宋之际的田税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376
定价: 89.8元
本书打破以往唐、宋田税制度研究的断代藩篱,对中晚唐至北宋前期这一长时段田税变迁进行解析;既注意展现田税演进中的承续性,亦努力挖掘田税制度相因的细密纹理。唐宋之际田税真正走向“履亩而税”,既有安史之乱的政治契机,亦不乏义仓地税的制度诱因,最终田税在对户税的消解中形成宋代二税,并一改田税与丁税、户税杂糅的传统路径,走向内在的组合变换。唐宋之际田税变迁亦具有结构性特征,除田税主体税种外,田税附加税、地域田税、田税征收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户口管理制度也相应发生改变,进而关涉国家财政、社会经济与百姓生活。故唐宋之际田税变迁不仅在唐宋社会整体变迁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基石。
吴树国,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唐宋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职役通史”、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代色役问题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晚唐至北宋前期赋役立法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比较阳明学
作者:(韩)崔在穆 著,钱明 译,(韩)金明月 校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98
本书内容涉及明代中期至末期的中国阳明学、朝鲜中期的韩国阳明学、江户初期至中期的日本阳明学。其论述的展开以王阳明思想体系中“向内、静态、反省(省察)”的“外向、动态、行为”的“积极性格”(重视本体的倾向)为主线,对中、日、韩三国阳明学之发展过程及其不同类型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比较。全书分为六部分,部考察阳明学的成立及其思想特质,第二部到第六部则挑选阳明学中具代表性的思想形态,如致良知论、万物一体论、人欲论、权道论和三教一致论等,进行深入的讨论。书末附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三篇相关论文,可以作为本书的重要补充。
崔在穆,1961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尚州。毕业于岭南大学哲学系,在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致力于中、日、韩三国阳明学比较研究。东京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莱顿大学访问学者,韩国日本思想史学会长,原韩国阳明学会会长。著有《东亚阳明学》(1996,2009年被译为中文)、《解读儒教》(1997)、《王阳明的生涯与思想》(2003)、《儒教与现代的对话》(2004)、《永远看读懂的东洋》(2004,以上皆为韩文版)、《东亚阳明学的展开》(2006年,日文版)等。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融“西”继“绝”
作者:陈志辉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定价: 88.00元
乾嘉学术是清代近三百年学术的高峰。然而乾嘉学术中的天算之学,因其作为考证工具的技术性质,常常为人所忽视。本书以天算专门之学为核心概念范畴,通过若干具体而微的案例,讨论其在乾嘉时代以来融合西学、继承绝学以考证经学的特质,考察天算专门之学如何融合渗透到经学考证、科举考试、地方教化等学术文化活动,进而成为传统学术向近代科学式知识转型过程中重要一环。
陈志辉,201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1月开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任教,同年10月前往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国家科研中心之哲学、科学与历史研究所(Laboratoire SPHERE UMR 7219, Université Paris 7–CNRS, France),在其欧盟SAW(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he Ancient World,古代世界的数学科学)项目下进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19世纪中国数学及相关科学的史学史研究工作。学术兴趣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与数学史、以乾嘉学派天算专门之学为代表的近代知识转型问题、 19世纪中国天算学的史学史,以及中国古代文献学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的合同
作者: 俞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2
页数: 592
定价: ¥188.00
本书在《徽州合同文书汇编》影印本、点校本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利用大量的第一手合同文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清代合同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部分论述合同的起源、合同文书的统一性及合同关系的类型。其后,分七编(分家合同、家族合同、邀会合同、管业合同、调处合同、禁约合同、应役合同),每编讨论一种合同大类,或两三种意义相近的合同种类。从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出发,一步步向外,探讨同姓家庭的联合组织(如家族),以至异姓家族的联合组织(如会、禁约、里甲或保甲),从而展现传统基层社会的整体面貌。
俞江,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史、民法学研究方向;出版专著《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论文集《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主编《徽州合同文书汇编》影印本、点校本。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纳民轨物
作者: 彭雪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清末巡警道研究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420
定价: 128元
本书主要探讨在社会巨变与清末新政的时代前景下,晚清巡警道的筹议、建置、运作与成效,并通过梳理巡警道这一新制度在清末外官改制中的具体进程及利弊得失,探讨了警察新制在中国引进、移植并调适的历程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示了近代中国治安制度的转型与政府治理观念的更新。
彭雪芹,历史学博士,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在《史学月刊》《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百年道路:《生死关头》二集
作者:金冲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价:59
全书首篇文章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谈起,接着讲了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六大、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白区工作会议、七七事变、延安整风与七大、中原突围与全面内战、第二条战线、新中国诞生、新中国的最初岁月、改革开放,以及“党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访谈录。 全书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在中国如何走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把成功的选择和失败的选择作比较,并时有反省与纠正自身错误的痛苦过程,终于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取得了百年业绩。
金冲及,1930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复兴文库”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编有《毛泽东传》《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等。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自主
作者: [美]丛小平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 1960
原作名: Marriage, Law and Gender in Revolutionary China, 1940-1960
定价: 79元
本书考察中国革命中法律实践的社会与文化意义。以著名的“刘巧儿”故事的原型--封捧儿(封芝琴)的婚姻案件为主要线索,追踪了此案的发展全过程,探讨它如何从一个村庄的婚姻纠纷案件,一步步地发展,先是成为司法案例,再作为中共治理乡村模式的典型,最后成为全国性文化产品。通过对这一案件发展过程的分析,本书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社会、文化、法律和政治治理做了全景式的展示。
丛小平(Xiaoping Cong),美国休斯敦大学历史系教授。200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后一直任教于休斯顿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女性史、思想史、法律史及现代中国教育史等。代表作: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State, 1897-1937, Toronto: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7. 《师范院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1897-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 2014.;Marriage, Law, and Gender in Revolutionary China, 1940-1960,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革命时期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在‘The China Journal’、‘Twentieth-Century China’和《开放时代》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探寻与阐释:中国革命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罗平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价: 59.00
本书探讨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六个问题: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抗日战争前期中共组织的发展与巩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与经费来源、延安整风是如何发动的、“五四指示”后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征购、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全书立意新颖,史料扎实,注重史料挖掘与史实考证,是一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术普及读本。
罗平汉,男,1963年生,湖南安化县人。现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农村人民公社史》《土地改革运动史》《回看》等。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朝貢、海禁、互市
作者: 岩井茂樹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近世東亞五百年的跨國貿易真相
原作名: 朝貢.海禁.互市:近世東アジアの貿易と秩序
译者: 廖怡錚
出版年: 2022-3-3
页数: 560
定价: NTD700
本書使用了多種漢字文獻及滿文史料,並對比日本江戶時期的官方檔案與文書,透過東亞國際交流的宏觀視野,深入探究明清以來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朝貢貿易體制的結構轉變,其實有著緊密的聯繫。 本書檢討了美國學者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提出、深深影響中文史學界的「朝貢體系論」。以費正清為首的美國學者,自一九七○年代以來,長期將明清兩代的對外關係視為一種不變、停滯的整體。此種帶有西方中心論的觀點,造就了對近世東亞國際關係及貿易交流的簡化認知,備受爭議。 因此,本書進而提出「互市秩序」的概念,推翻了過往「朝貢體系論」對東亞歷史的簡化認知。清朝雖然繼承了明朝制度,但基於其重視貿易的滿洲性格,而使得明清兩代看待對外關係的態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此為理解明清時期東亞跨國貿易的關鍵概念。
岩井茂樹(いわい しげき) 日本歷史學者,一九五五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並取得文學博士。一九八○至一九八二年作為日本文部省的公派留學生赴中國南開大學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留學。一九八三年起歷任京都大學文學系教學助理,京都產業大學經濟系講師、副教授,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二○○二年至今,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期間曾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 主攻明清史、東亞交流史,代表作為《中國近世財政史研究》(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4)。此外,曾編著《中國近世社會秩序的形成》(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4),合著《「使琉球録」解題及相關研究》(榕樹書林,1999)、《檔案中的中國近代史》(有斐閣,1996)、《亞細亞的歷史與文化5》(同朋舍,1995)、《戰後日本的中國史論爭》(河合文化研究所,1993),並發表論文數十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夏月帝国
作者: 〔美〕S.C.格温(S.C.Gwynne)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副标题: 夸纳·帕克与科曼奇印第安部落的兴衰
原作名: Empire of the Summer Moon
译者: 卢树群
出版年: 2022
页数: 447
定价: 88.00
部之间的四十年战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科曼奇印第安人最伟大的领袖夸纳。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记录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印第安部落科曼奇部落的兴衰;第二部分则详细描写了美洲旧西部一段最为有趣的历史:辛西娅?安?帕克以及她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儿子夸纳·帕克的传奇,而夸纳成为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科曼奇部落领袖。 科曼奇部落与白人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四十年,这在客观上也成就了新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在这本书里作者还讲述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美国内战、北美野牛群的灭绝,以及铁路在美国的出现。这本著作对于任何对世界史和美国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盛宴。这本著作也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非虚构类大奖。
S.C.格温(S.C.Gwynne),知名记者,曾获得多次大奖。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哈波斯》《加利福尼亚杂志》等媒体,他曾经就读于普林斯顿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国优先和美国梦,1900—2017
作者: [美]莎拉·丘奇威尔
出版社: 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Behold, America: The Entangled History of "America First" and "the American Dream"
译者: 詹涓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36
定价: 88.00
在被美国中心主义笼罩的今天,有必要对美国历史进行重新评估,本书便是大胆的第一步,也是看清美国激烈政治对立的入门读物。本书从文化史的角度,对“美国梦”和“美国优先”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著述,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表现和影响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梳理。今日今时,许多人都在问美国的未来会怎样,《美国优先和美国梦》提供了一幅不加修饰但富有启示性的画卷,揭示出美国曾经历的一切。
莎拉·丘奇威尔,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美国文学教授、公众理解人文学科协会主席。她编著多部作品,现居于伦敦。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跨大西洋变局
作者: 赵晨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281
美欧关系的一个核心就是欧洲究竟是附和美国命令的“小伙伴”,还是一个独立自主,与美国具有平等地位的“朋友”。欧洲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经济上目前已经足够独立自主,但在军事安全领域,还需要加大自主防卫力量建设。美欧关系将可能呈现“渐行渐远”的趋势。 《跨大西洋变局:欧美关系的裂变与重塑》主要从外交、经贸、安全、气候变化、对外援助和地缘政治等多领域对美欧关系“跨大西洋变局”做出了全面评估,细致追踪了这场变局在相关领域给大西洋两岸带来的冲击及其结果,总结呈现了特朗普时代美欧关系的发展脉络,并对拜登时代美欧关系的走向进行了前瞻。
赵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欧洲国际关系、欧盟政治、欧洲一体化和全球治理。意大利欧洲大学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访问学者。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著有《论欧洲联盟的民主》《叙利亚内战与欧洲》(合著,作者,此书英文版已由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2020年出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亚欧季刊》(Asia Europe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铁与血
作者: [德] 卡佳·霍耶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
原作名: Blood and Ir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erman Empire 1871-1918
译者: 徐一彤
出版年: 2022-2
页数: 240
定价: 59
本书试图讲述这个铁血帝国从1871年建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殒落、解体的短暂历史,摒弃成见,重新审视帝国的掌舵者们——从帝国的创建者“铁血宰相”俾斯麦,到带领德意志走向毁灭之路的“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历史处境与心路历程,透视现实政治的复杂意涵,以及整个帝国自上而下,不同阶层人士的渴望、拼搏与挣扎。
卡佳·霍耶(Katja Hoyer),德英双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现代德国历史。霍耶出生于(民主)德国,在耶拿的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研读历史专业,随后前往英国求学、工作,并为《今日历史》等多家媒体撰稿。霍耶还曾与电视节目主持人丹·斯诺(Dan Snow)合作过历史类电视节目History Hit。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风
作者: [意]佛朗切斯科•莫瑞纳(Francesco Morena)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副标题: 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译者: 龚之允 钱丹 译
出版年: 2022-3
页数: 312
定价: 196.00
中国风(Chinoiserie)是自13世纪晚期开始就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和文化文化艺术现象,而马可波罗在元大都(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见这一事件可以作为中国风尚兴起的一个标志。不过,中国风(Chinoiserie)这一学术术语则要到19世纪才得以确定,被用来形容受到 中国或者更宽泛一些的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艺术潮流。本书旨在通过配套的图片与文字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风在欧洲发展历史的轨迹。
[意]佛朗切斯科•莫瑞纳,1972年出生于意大利波坦察,长期致力于研究远东与欧洲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2004年获佛罗伦萨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学位,主攻课题为《佛罗伦萨博物馆藏中国和日本漆器》。他陆续出版关于远东艺术的专著近十部,发表相关学术文章近四十篇。他的《14-19世纪中国风艺术在意大利的演进》曾经得到中国风艺术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世界艺术史泰斗休•奥纳尔(Hugh Honour)的高度赞扬。
1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he Chinese Gazette in European Sources
作者: Nicolas Standaert
出版社: Brill
副标题: Joining the Global Public in the Early and Mid-Qing Dynasty
出版年: 2022
The Chinese gazette as a publicly available government publication was distributed in a variety of formats since the twelfth century.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about its form and content before 1800. By looking at China from the periphery, this study shows how European sources offer a unique way of expanding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gazett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Its interconnected history illustrates how the Chinese gazette, as translated by European missionaries, became a major source for reflections on state and society by Enlightenment thinkers. It thus joined a global public much earlier than so far assumed.
Nicolas Standaert, Ph. D. (1984), Leiden University, is Professor of Sin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Leuven (Belgium). He has published widely on Sino-European cultural contacts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