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郎平:新时代女排精神下,铁榔头能否砸开排球职业化的大门?

2017-05-12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勤勉敬业的职业教练、球迷心中的“圣母”、公众舆论里的“传奇”、唯一仍在一线打拼的老女排“五连冠”成员、中国女排新一任“总教练”……有关郎平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与腾讯体育达成独家互联网合作,并担任了女排世俱杯解说嘉宾。借着这次发布会,生态圈与郎平进行了近距离对话,了解了她对于中国排球职业化的想法与殷殷期待。


文/ 吴 嘉伟

编辑/ 郭 阳


“做最好的自己。”


在担任女排世俱杯解说嘉宾之后,这是郎平面对媒体说的最多的一句。仍在髋关节手术康复期的她,工作依旧排得很满,马不停蹄地穿梭在演播室、采访室。


比起赛场里的专注、严肃,赛场外的郎平温和而亲切。在媒体面前,她耐心又细致地回答所有问题,还会主动与记者沟通问题的细节。这种自然流露的善意,让你几乎会忘却她是第一位既以运动员的身份获得女排奥运冠军,又在之后作为教练带领女排生力军获得金牌的人。


郎平此刻就坐在面前不到一米的地方,圈哥注意到,可能因为工作的操劳,她的左眼布满血丝,眼神却依旧坚定。勤勉敬业的职业教练、球迷心中的“圣母”、公众舆论的“传奇”、唯一仍在一线打拼的老女排“五连冠”成员、中国女排新一任“总教练”,想要看清楚这个高情商的女人很难,但公众总会不厌其烦地在赛场内外想了解到她的方方面面,这大概就是郎平的魅力。


借着腾讯体育与郎平达成合作的机会,生态圈与郎平进行了一番对话,在她进一步拥抱体育产业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她对于中国女排的期待,以及这项运动职业化、商业化的展望。





“我们希望有些球员能走出去。国外的锻炼价值是平时很难遇到的,与世界最高水平球员的交流,紧跟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潮流,提高球员独立作战能力,锻炼生活的自我管理,这些都是球员出国打球非常大的收获 。”   


这是现场采访时,郎平对未来中国球员出国打球最殷切的期许。


朱婷,毫无疑问是郎平最引以为傲的弟子,横扫几乎所有世界大赛的最有价值球员,正在成为中国对外新的体育名片,师徒二人的情谊也传为一段佳话。




前些日子,郎平亲自前往意大利为征战欧冠决赛圈的朱婷现场加油打气。 在谈到她的得意门生本赛季海外征战表现时,郎平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朱婷的整个赛季我都有关注,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集体。世界最高水平的球员聚集在一起,从训练到比赛对她本人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


“我们都能看到朱婷从刚开始的羞涩以及语言的障碍,到现在与队员交流的眼神都能透露出默契,英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加上朱婷个人管理能力本身就很强,她做得非常好。”


正是由于郎平在上一周期倾注全部心血的培养,并在奥运会后力荐朱婷前往目前球星最多、水平最高的土耳其联赛效力,朱婷的竞技水平和国际视野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正在成为一名综合能力更为全面的职业球员。面对女子技术男子化的发展趋势,郎平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弟子去与世界顶尖球员同场竞技,提高技术水平。




得益于上一奥运周期“大国家队”的成功模式,2017年的国家队集训继续调入了多位具有潜力的新人,尤其是副攻和接应两个位置,今年国家队的主要任务依然是挖掘新人,锻炼新人。同时也在培养更多的青年教练,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赛场经验。


在谈到中国女排培养新人的态度时,郎平坚持认为:“女排所有的位置都要做展望,我们的计划不仅仅是这四年,中国女排的新人一定是要有延续性的,只要是有天赋的选手,我们都会全力培养。我们的教练班子也在一直关注和研究世界最新排球的技术与趋势发展,做好应对。”


正因为有这样的执念,2013年的朱婷、2014年的袁心玥、2015年的张常宁、2016年的龚翔宇等横空出世的新星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对于曾经坚持“三从一大”训练方式、唯成绩论的中国女排乃至任何一支中国国家运动队而言,这样的提拔力度都是颇为难得的。




对于朱婷而言,有恩师郎平与河南省体育局这样的支持,无疑也是幸运的。而对于更多处于职业黄金期的现役球员出国打球,还需要突破很多束缚并提高自己。毕竟,出国打球不仅仅是打球,还要突破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生活障碍,这不仅仅是体制改变就能解决的问题,球员自身也要真正具备职业球员的能力,才能适应排球职业化的改革需求。



职业化对于中国而言有不同的意义,中国排球协会也非常积极认真地在考虑职业化进程,适合中国发展的联赛,也在探讨引进外援、甚至自由转会的各项措施。去年已经开始非常多的尝试,我相信今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措施出台。”


谈及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时,对此有着颇多经历的郎平,有着这样的看法。


20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东恒大女排,作为国内唯一一支职业化运营的排球俱乐部,一时间公众对其探索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道路寄予了厚望。也因为郎平,国际顶级球星美国的汤姆洛根、波兰的斯科隆斯卡、意大利的科斯塔格兰德等相继加盟中国联赛。恒大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联赛成绩和市场关注都取得空前的高度。



然而,恒大女排热潮持续了几年,随着广东女排后备人才的匮乏,国内球员转会制度的僵化,外援引进的乏力,恒大女排的成绩开始下滑。与此同时,郎平重回国家队执教。恒大女排加速了衰落,直到2015年,恒大女排从甲A降入甲B。郎平的第一次国内职业化探索就此夭折。


在意大利、土耳其等顶级职业联赛执教多年的郎平,深知一个健康发展的职业联赛对于本国球员和球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正是她在意大利俱乐部执教的那几年,意大利女排联赛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球员和教练员们,成为世界水平最高、关注度最高的联赛。意大利国家队也因此获益,于2002年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创造了新的历史。


无论是在恒大期间引进众多外援,还是现在执意安排朱婷出国打球,只有加强国内球员与世界最高水平球员的交流,我们球员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快地成长。而只有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与对抗,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球迷、观众,才会有市场关注度,才能有商业化的基础。


事实上,尽管中国女排的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进程一直比较坎坷,除了金牌战略和全运会体制的影响外,排球本身的市场普及与推广和足球、篮球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吸引社会资本方面的能力不足,各地经济水平、球市的差异也进一步影响俱乐部建设与队伍投入、球员薪资待遇上。


当然,完全照搬国外排球联赛的职业模式也并不科学,但是在排球项目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完善和提高,应该是做得到的。我们也看到,各方都在为中国排球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积极行动起来。4月底,排球管理中心组织召开深化中国排球联赛改革领导小组工作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重点强调了“中国排球联赛改革已刻不容缓,要以联赛改革为突破口,让中国排球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那场深化中国排球联赛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推动排球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希望与很多企业协作起来,有更多的力量把排球赛事组织起来,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热爱排球。”


关于如何进行排球的职业化,郎平没有只讲观点,更是抛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虽然你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是我们希望你们把这个成绩保持下去”——这是中国女排球星惠若琪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对明星贾乃亮语重心长的话,令观众捧腹不已,也被网友戏称为“会怼的惠队”。




在体育娱乐化的时代里,我们惊讶的发现,郎平麾下的弟子们在综艺节目中表现的淡定自若,谈笑风生。对于女排参与娱乐节目,进行商业化尝试,郎平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谈到里约奥运后的女排商业化的问题时,郎平指出:“奥运会后队友回到各个省队,在尊重各省市安排和比赛的前提下,队员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无论对运动员个人还是排球事业发展,都是很好的交流和推动机会。只要运动员不过度疲劳,不影响正常的训练与比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的确,如今我们可以从更多的公益活动、电视节目、颁奖典礼、品牌广告中看到郎平和队员们、教练员们的身影。如今这个体育娱乐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曾经更多的以“精神榜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排,似乎也告别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埋头勤苦练”的时代,更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媒体、面对公众、面对舆论。


距离郎平1995年第一次回国执教拯救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女排,已过去整整22年了。如今,她执教的心境和所身处的排球市场环境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那个提高成绩是执教唯一的要求的年代里,全队每天大强度的训练只为了重返世界前列,重塑辉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和重压,她晕倒在赛场。对于很多球迷而言,郎平父亲在电视直播中泪流满面地担忧女儿的安危仍历历在目。


相较于今天执教国家队的郎平,她也坦承过去对于队员们的要求会更严苛和不近人情,也会更加着急,队员被她训哭和练哭那是常有的事情。市场化、商业化,自然不是他们会考虑的事情。


到了2013年重新执掌国家队帅印时,郎平就明确表达,她回来执教是希望能带领中国女排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不是仅仅为了金牌和成绩回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放弃部分国际比赛成绩坚持锻炼新人,派性格内向的队员登台领奖直面媒体,大胆让年轻的教练团队带队参赛,训练期间不没收队员手机,还在在日常训练间隙带领队员参加商业、公益、校园活动,向媒体与公众呼吁给排球队员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鼓励与支持,以实际行动普及排球、推广排球。



因此,与其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为排球开启市场化、商业化道路的探索,不如说她在用职业排球的理念改变着管理者、舆论对中国排球的态度和认识,从职业体育的角度认识排球、理解排球。“女排精神”也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解读和传承。



时至今日,排球在国家队层面市场影响力仍然很大,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周期三大赛两金一银的辉煌战绩,令国人为之振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和吸金力,仍然远远落后于足球和篮球。多年来的弊病积累,大大影响了排球项目的商业化进程。


如今,通过签约腾讯体育而拥抱体育产业的郎平,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尽力去扩大排球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但另一方面,只有郎平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体育产业的大环境,以及舆论氛围,也需要进行反思与提高。


回望历史,中国女排是带有“女排精神”这一民族信仰寄托的集体,一直背负着“比赛不能输”的沉重锁链,任何一项比赛稍有失误,不论是主教练还是队员,都将陷入到舆论的口诛笔伐与声讨中,连郎平也不例外。2013年亚锦赛失利、2016年里约奥运会小组赛表现不佳,郎平也同样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


试想,若不是中国女排姑娘们的触底反弹,我们很难想象被淘汰后的中国女排和郎平又会陷入到怎样的尴尬处境?如果管理者与公众所有的焦点都只放在国家队的国际赛事成绩上,本土排球市场化、商业化之路从何谈起?




对于身处在体育产业变革时代的每一个人,其实也该重新思考束缚中国排球职业化进程的枷锁究竟是什么,真正的职业排球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又应该改变什么?在可能是郎平的最后一个任期内,中国排球职业化迎来了最好的时机,这次,我们能抓住吗?


 “上去别怕输,别想着输,我们是赢球来的!”这是郎平对里约奥运小组赛接连输球而背负巨大精神压力的姑娘们的鼓励。对于三大球成绩最好的中国排球,职业化进程何尝不是一次想赢别怕输的新征程。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女排夺金,中国排球产业能够借势腾飞吗?

棒球死忠+女排推手,古巴“司令”卡斯特罗与他没走完的体育路

姚明能成为我们的大卫·斯特恩吗?

女性体育产业探析:也曾筚路蓝缕,终将玉汝于成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