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巨头抢滩,政策保驾,资本先行:体育产业迈入盛世纪元!
没有奥运会,没有世界杯,2015年可谓是体育届的“平年”。但对中国体育来说,2015年仍是丰盛之年。回顾2015,一代“栏王”刘翔终究没能敌过跟腱的煎熬,跟他的跑道以及我们的执念说了再见;然而,当我们看到退役的李娜斩获劳伦斯、女排重返世界巅峰、宁泽涛扬威世界泳坛、苏炳添百米破十、恒大再夺亚冠时我们依然会热血沸腾,依然会为祖国摇旗呐喊!
体育能够激发你的荷尔蒙,可以为国争光,体育产业同样可以为民谋福,为国增利。回过头来看2015年的中国体育产业,同样让我们心潮澎湃,政策红利频出,资本不断涌入,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消费日益升级。在此,我们展望2016,期盼盛世的到来!
政策红利、资本涌入、巨头抢滩
政策先行,体育产业开启破冰之旅。
近些年来,体育产业政策频出,主要目的在于挖掘体育产业的巨大空间,以此调结构、拉内需,促进文化娱乐消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
2011年4月出台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了体育产业的目标,即体育产业增加值要达到年15%以上,到“十二五”末期即2015年,体育产业产值增加4000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
2014年,国务院出台引领性件,提出5万亿目标,力推吸引社会投资、取消赛事审批、打破转播垄断,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 年要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 万亿元的目标,未来十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3.5%。
2015 年,各个省纷纷制定地方性发展目标,各到2025 年各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将近7 万亿元,已经突破原先5 万亿元的发展目标,年均复合增速达16.7%,体育行业再掀发展浪潮;2016年上半年,政府将公布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国足球发展中长期规划、足球场地建设划、校园足球相关规定等方案细则有望落地,笔者认为,未来几年体育产业将持续受益于政策利好。
图1: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资料来源于网络
图2:习大大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主要指示——资料来源于新浪体育
图3,关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解读——资料来源于国务院
巨头争相布局,体育产业迎来资本盛宴。
体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使得体育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同时激发了国内体育消费的巨大市场,各路资本也纷纷跟进,通过竞标赛事转播权、设立并购资金、直接投资等手段,进入体育产业链,随着万达体育高调成立,宣布了四大巨头抢滩体育产业的格局正式形成。然而,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在巨头布局体育产业的同时,传统企业也从中发现了转型的契机。其中,既有体育产业链的公司的布局,如旅游、服装与体育业的跨界融合,又有房地产、综合类上市公司跨界进入体育产业。与此同时,很多体育创业项目获得了千万级融资,助推了体育创业的浪潮,其中三家公司获得上亿元融资,分别是乐视体育,虎扑体育和上海耀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4:我国体育产业四巨头——资料来源于虎扑体育
发展空间巨大,体育产业蓝海待你游
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体育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0.6%,远低于美国的2.6%,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其中美国体育产业产值相当于7倍的影视产值和2倍的汽车产值。因此,中国体育产业距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3—4倍的空间,按照各省规划,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7万亿元,未来十年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将达到16.7%。
图6:全球主要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资料来源国家体育局,国家统计局
消费升级构筑潜在体育消费市场。
按照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国民消费结构进入转型阶段,体育休闲消费将得到快速提升。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500美元,可以预计我国国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体育健身的消费需求将被激发。从国内人口构成来看,我国目前20—40岁的人口基数较大,这些80后、90后对文化休闲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强,这在电影、出境游等休闲娱乐消费市场中均有所体现。笔者认为,体育将成为娱乐休闲消费领域的下一个引爆点。
智能设备推动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
我国体育运动鞋服的销售规模进入调整周期,使得原有的依靠体育用品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格局将不复存在。近期智能穿戴的热潮已经呈现出一定的青春潮流,未来智能体育穿戴设备的流行是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外生动力。笔者认为,如果传统体育用品厂商不跟进智能穿戴产品研发,将在年轻一代中丢失市场份额,而积极进行产品升级转型的公司有望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浪潮中重塑行业标准,赚取最大的利润。而新的行业竞争中,由于互联网企业加入竞争,谁能提前布局,赋予传统加工业更高的科技含量,谁就更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下一个宠儿。
助力起航,关键在于这些方向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基础。
体育主体产业包括竞技体育、大众健身、场馆运营、体育营销、体育彩票、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服务型产业,并衍生出体育用品、体育器械等相关行业。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细分行业中体育用品行业占据79%的产值,这主要是前期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政策监管严厉,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相对不成熟导致。美国体育产业中57%的产值都自于体育服务业,随着体育市场化的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将会是结构的优化。
深挖竞技体育业是做大体育服务业的关键。
我国体育产业长期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是作为核心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未得到充分发展。包括赛事、运动明星、转播权等体育资源内容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这是“举国体制”带来的后遗症,导致赛事、运动员资源主要掌握在国家体育或主管部门协会手中,赛事转播过度集中于央视媒体。
大众健身行业也充满机会。
除赛事运营之外,大众健身行业作为需求较强,当前满足度低的行业也有潜力可挖。美国的娱乐健身行业在体育产业产值中高达32%,甚至高于竞技体育产业。美国健身俱乐部每万人拥有1家,而中国每百万人拥有1家;美国每7-8个人就有1个人健身,而中国这个比例在每100个人中仅有1个人健身。假设每人每年健身消费2000元,我国8亿城镇人口按每15人有1个人健身,则大众健身行业也是具有千亿市值的市场。
体育“十三五”正在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 南开金融硕士宏观行研
资料整理:郑晓晓、薛常永、银波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郭了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