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体育”城市排行榜出炉,你的城市排第几?(附Top100完整榜单)
在网络大数据的基础上,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了一系列体育产业的榜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
榜单选取了竞赛、场馆、大众体育和体育旅游四项的20个指数,依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库,综合评估排行了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并根据该城市的热度总分进行了如下排名。
体育与城市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能够树立城市形象、现代体育的本质是城市文化,城市则能够赋予体育更鲜活的生命力。融入城市的体育最具魅力,拥有体育的城市更显活力。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对一座城市集聚多方面资源、提升城市影响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基于此,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榜单涵盖334个地级行政单位及4个直辖市,由竞赛榜、场馆榜、大众体育榜、体育旅游榜等四个子榜汇合而成。
快来看看这份图解榜单吧——
(榜单制作:朱燕、潘宇峰)
计算方法
经过长期研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制定了由报刊、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六大类媒介形态组成的舆情热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也即“专家意见法”),邀请10名舆情研究领域专家针对六大形态的权重进行赋分,通过统计处理,得出关键词在各渠道的权重比例。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某城市在大众体育项目上的网络热度总分。
专家深度榜单分析
执笔:体育产业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
京沪领衔 同一梯队城市间竞争激烈
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中,竞赛榜、场馆榜、大众体育榜、体育旅游榜四个子榜单排行前10名的城市具有高度的重合率。统计表明,四个子项前10名共40个,分布在总共13个城市中。
如表一所示,13个城市包揽所有四个子项的前10名,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北京3个第一、1个第二和上海1个第一、3个第二的格局说明:京沪的绝对领先地位异常稳固,难以撼动。
南京和广州差距不大,竞争激烈。南京的体育场馆和大众体育第三,体育赛事第四;广州的体育旅游第三,体育场馆和大众体育均居第四名。
这四个城市以京沪为第一梯队,宁穗为第二梯队。
天津、杭州、武汉三个城市在每个子项中位列前10名,可以归入第三梯队。其余6个城市成都、深圳、重庆、青岛、济南、长春属于第四梯队,在四个子项的前10名中获得1-3个排名。
城市GDP与体育活力基本正相关
如表二所示,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中,排名前35位的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8个省会或自治区首府(福州、郑州、长沙、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贵阳、南宁)、以及8个普通的地级市(苏州、东莞、佛山、常州、金华、泉州、珠海、洛阳)。有9个省区的省会或首府没有进入前35名:安徽、海南、江西、西藏、青海、宁夏、甘肃、云南、内蒙古。全是中西部城市,说明我国体育活力的区域不平衡特征十分显著。
前13名全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福州是10个普通省会或首府中排名最靠前的。西安是所有 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最低的。在排行榜统计的数据中显示,作为西部省份的省会,西安没有任何一支职业体育队伍、场馆数量没有特别优势、2015年承办大赛数量少,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其在总榜中的排名。苏州列第18名,是8个普通地级市中排名最靠前的。
如果我们嵌入城市的人口、GDP、人均GDP几个指标(2014年)来分析,还会发现: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10个城市中,苏州、石家庄、哈尔滨没进入总分前10名;南京、杭州、青岛是跻身前10名的3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城市。GDP在10000亿以上的9个城市中,重庆和苏州没有进入前10名;成都是前10名中人均GDP最低的城市,只有7.09万元/人。
综合看,城市人口、GDP、人均GDP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与其体育活力排行基本正相关。比如北京和上海作为全国仅有的超2000万人口、GDP超过2万亿的大都市,在体育活力得分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但必须看到,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未能进入全国城市前10名,不超过10万元/人。一些人均GDP比较高的城市,如珠海11.9万元/人,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名,但其体育活力得分排名却只有全国第33名。这可能又与城市人口有一定关系,156万人的珠海无法像千万左右人口的城市那样去构筑体育的根基,体育活力的排名无法与人均GDP同样名列前茅。
从四个子项目的关联度分析还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如表三所示,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中,每个子项都在前10名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杭州六个城市,因此可以称为体育活力指数最高且最均衡的城市。
北京和上海为第一集团,天津、南京、广州、杭州属于第二集团。重庆作为直辖市,和深圳、成都一样,体育赛事子项未进入前10名,属于第三集团。这三个城市要想跻身体育活力均衡发展序列,必须承接更多的国际国内赛事。
权威观点
文: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
只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做标签的城市,注定千城一面、了无生趣。在凸显特色、重塑自我的过程中,体育日渐成为紧扣城市脉搏、点燃城市激情的抢手货。
人民网推出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从比赛、场馆、大众体育、体育旅游四个维度建构城市体育的框架、阐释城市体育的内涵,可谓形神兼备、恰逢其时。
对于急于亮出特色名片的城市来说,体育是不可多得的选项。至于说体育在城市彰显自身特色的过程中有多重要,国际顶级赛事纷纷进驻中国可以作为例证、国内马拉松赛事的爆炸式增长可以作为例证、体育融入生活可以作为例证、体育旅游成为潮流同样可以作为例证。
对于四处找寻后续发展动力的体育来说,城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依托传统的投入、保障模式,满足多元体育需求已捉襟见肘、开创发展新局更加勉为其难。而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城市,则因为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精英参与,为体育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用排行榜的方式全方位梳理城市体育活力,有助于通盘考量城市体育的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城市体育的潜力能否得到充分挖掘。仅仅关注城市个体的体育发展,便很难跳出一地一域的局限;城市体育活力排行榜一旦面世,则既可查缺补漏、对照看齐,亦可沟通交流、协同合作。而在多元主体并存、利益诉求多样的体育发展格局中,横向比、纵向看,解决存在问题、打通互动平台,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打造体育城市也好,发展城市体育也罢,最终梳理的是城市文化脉络,发展的是城市产业经济。相对而言,当前很多城市与体育结缘,还处在跑马圈地的粗放经营阶段,同质化活动尚有扎堆现象,跟风炒作也还时有发生,如何擦亮城市体育的品牌、如何更多享有城市体育带来的便利、如何提升城市体育的产业价值,都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将体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用城市文化激荡体育力量,体育会因城而兴,城市会因体而盛。
附录
“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完整榜单
报告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榜单制作:朱燕、潘宇峰
分析一:体育产业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
分析二: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李中文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郭了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