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那些布局跑步产业的体育巨头们
去年中国跑者人均消费为3601元,消费非常垂直,2014年国民体育平均消费645元,跑步人群消费的【质与量】都是看得到的,简直是体育消费人群中的战斗机!
▼业内分析,跑步市场在未来几年可能达到300亿规模的惊人体量。
数据来自:尼尔森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对于互联网体育巨头来说,跑步市场逐渐成熟,用户量巨大,消费能力上佳,这时再不切入,等蛋糕做好了再下刀子,恐怕什么也分不到了,既然大佬们都已入场卡位,那就看看他们在跑步产业中都是怎么玩的吧。
以媒体姿态切入跑步领域
新浪与腾讯体育镌刻着门户的烙印,乐视更是视频出身,都有着深深的媒体属性,在切入跑步领域时,都选择了从媒体角度入手。
大同小异的页面布局▼
跑步频道的目的是打通连接跑友的前端,最终形成平台和社区的入口,当用户群体稳定下来,线下活动和品牌合作便更好开展。
圈哥对三个平台的初步印象是:
新浪跑步:打造行业权威,多次举办评奖,增强在跑者间的影响力。
腾讯跑步:内容更多,且显得更加重落地。
至于哪种形式的跑步频道更受跑友认可,在未得到精确数据时,我们还需进一步观察。
以平台功能聚合跑步资源
其实做跑步频道根本不是巨头们的目的,大佬的终极逻辑是将自身打造为跑步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以此吸引用户和其他商业资源。
跑步运动本身是一种高频次、重体验轻观赛的线下运动,如果不能打通线上线下,那媒体和平台做得再好,也只能像传统门户一样卖卖广告。
由于微博和微信的存在,新浪和腾讯无疑具备先发优势,稍显劣势的乐视体育则发力智能硬件,这块玩好了一样可以建立强大的闭环链接。
新浪倚重的无疑是微博平台以及线下发力。据新浪副总裁魏江雷介绍,新浪在2016年会举办100场线下赛事,并且还自建报名系统和积分系统。此外,新浪还与361°共建跑团举办赛事。
腾讯体育一直没有打造内封闭系统的野心,但跑步和社交具有天然的粘合性,永远不要忽视微信与QQ,他们覆盖的用户体量一旦与业务链接,怎么说呢,天雷勾地火吧。
以科技手段改变跑步体验
互联网公司的加入,对于跑步产业最立竿见影的改变,就是科技感的提升。
记得去年陈盆滨挑战100时,乐视体育动用了无人机、转播车等高逼格科技装备,确实改变了观赛体验,在此方面,新浪稍显滞后。
▼陈盆滨挑战100时出现的无人机
在ISPO发布会上,腾讯体育资讯总监许绍连说,与日本相比,我们的马拉松在服务和科技方面有很大差距。他告诉圈哥,未来腾讯可能会在赛事中提供直播、定点打卡拍照等服务。当然,距离日本马拉松,我们差的不仅仅是技术。
▼东马供给选手赛后放松的足浴
以自主办赛形成品牌效应
魏江雷说,新浪会在今年举办100场线下赛事,乐视体育也曾举办shake run和重庆女子半马等赛事,腾讯体育要举办景区跑(Tour Run),在自主赛事IP上,三家已经形成了默契的竞争……
Tour Run,也就是景区跑,是腾讯体育对跑步赛事IP的一个新尝试,结合景区覆盖旅游人群,这显示了极大的野心,对旅游爱好者、家庭人群也都有不小的吸引力。
▼长沙站Tour Run
其实三家问题出得也很默契:如今的跑步赛事多如牛毛。除类似北马这样已经通过累积形成品牌的大型赛事外,大多数赛事并没有独特的内核,以Shake Run为例,与摇滚跑的结合并不难形成用户壁垒,其他赛事也可以模仿,而且,对体育IP的保护法理上并没有有力支持。
▼Shake Run重庆站
再次推荐阅读这篇文章:你真的了解体育 IP 吗?来听听法律人士怎么说,其实对于赛事IP来说,真正难以模仿的,是成熟的办赛理念、创新的赛事服务以及科技互动的无缝接入,乃至最终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Ca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