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乘着音乐的翅膀——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2016-02-24 钢琴手鲸鱼君 鲸鱼日志
点击上方“鲸鱼日志”可订阅哦!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年代:1981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默里·勒纳 / 主演:艾萨克·斯特恩、戴维·格鲁布
乘着音乐的翅膀              

       如今外国艺术家到中国演出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这种事放在30多年前,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艾萨克·斯特恩这位小提琴演奏家,可能名气还不是很响当当,可是他1979年到北京和上海举办音乐会的时候,几乎是席卷了一阵音乐飓风。在这部纪录片中,他跟交响乐队的乐手们进行交流,而台下坐满了观众,要知道这并非是正式演出,而只是彩排而已,足可见当时人们对音乐的渴求程度。文革过后,百废待兴,艾萨克在上海准备演出,竟然连一架像样的钢琴都找不到,差点都要从北京空运钢琴了。这部电影十分罕见地从“他人”视角,记录下了那个过渡时期中国的状态,以及中国人的状态。比如艾萨克认为中国人演奏乐器太机械化,没有激情,其实这正是压抑人性的时期留下的后遗症,人的个性被磨掉,就像当时的指挥家李德伦认为的,历史背景对音乐家的发展是有巨大的影响,而艾萨克这个自由国度来的人,却跟他意见相左,他无法理解音乐跟政治背景有何关系,这也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造成的思维差异。由此看来,这不单单是纪录一位音乐大师访华演出的纪录片,更是古老的中国在发展、转型期中的一个缩影。而这个片段也满足了外国人们的好奇心,198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就表彰了这一贡献。

亮点
第56分钟,这个戴红领巾、一脸凝重拉着大提琴的小男孩,可能在片中并不会太引人注意,不过导演又将他演奏的画面放到了影片结尾,没想到,这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一生。一位名为林寿容的美籍华裔企业家辗转找到这个男孩,资助他到美国深造。1985年男孩来到美国,在斯特恩的帮助下进入美国主流音乐圈。如今,他已经跻身世界最优秀的大提琴家行列,游走在美国和欧洲各地进行巡演。这个男孩就是大提琴演奏家王健,那一年他才11岁。
泪点
第63分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自己的遭遇,被囚禁在图书馆地下室的储藏室里,没窗户也不通风,他每天要闻着化粪池的臭味,不准出来,就这样被关了14个月。当她回忆起自己见到女儿和孙女那一幕的时候,不禁哽咽。他所经历的事“就像一场噩梦”,不堪回首。
全片播放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b0127gx1ijs&tiny=0&auto=0
相关电影推荐
《来自上海的绅士》 The Gentleman From Shanghai 1999年《音乐的交会: 斯特恩重回中国》 Isaac Stern Returns to China 2000年
       谭抒真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的真情流露,感动了制片人绍耶尔,他决定以谭抒真为主角拍摄一部纪录片。在这部《来自上海的绅士》中,谭抒真更详细地讲述了文革中发生的事:红卫兵抢走他的表,上交小提琴,让他打扫音乐学院的122间厕所,包括换零件、修马桶等。他遭到批斗,被戴上黑五类的帽子,被揪着头发、被拳打脚踢。但是他这一次讲这些经历的时候,倒显得云淡风轻,还面带着笑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伤害都成了过眼云烟。“让过去的就过去吧。”
      1999年,艾萨克·斯特恩受北京国际音乐界之邀,20年后再次造访中国,此时的北京已经高楼平地起、汽车爬满地,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这部《音乐的交会: 斯特恩重回中国》中,我们除了能看到大师的指教之外,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里出现过的孩子们,也已经今非昔比,比如弹钢琴的小男孩潘淳、拉小提琴的小女孩徐惟聆、片尾拉大提琴的小男孩王健、穿着绿色衣服、哼唱音乐的小提琴手黄英荷,都在本片中露面,而且他们都是用流利的英语说话。一部电影改变了太多人的一生。尤其是当年的那位指挥李德伦,也坐着轮椅再次为老友捧场。PS:非常糟烂的中文翻译员也成了本片的一大亮点。
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微信号jingyuri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