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 温室里长不出大树,想要成为明日之星就必须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看完最新一期的《创造营2019》,第一感觉是节目组太“狠”了,在学员户外团建拉练的开心时刻,突然就开始宣布需要离开创造营的学员名单。
▲本期节目给学员安排了一场二十公里的拉练。在拉练的路途上会设置几个站点,每个站点会公布点赞排名和需要离开创造营的学员。
要知道上期节目里,小哥哥们刚经历了紧张的比赛,难得出来放松一下。大家还沉浸在大海、沙滩和抓海蛎子的兴奋当中,猝不及防就要面对跟同伴告别的悲伤。
本来,节目组这样的安排已经让我很意外了。
但万万没想到,更让我吃惊的是创造营学员们的反应。我以为要离开的,关系好的创造营学员们要开始痛哭流涕了。因为根据以往观看团体节目的经验,一般要离开舞台的选手难免真情流露一番。
可是创造营的各位小哥哥们却表现得很淡定。
比如,节目一开场就被告知要离开的学员,虽然你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波动,但他们都努力维持表面的平静,尽量不让自己情绪奔溃得太明显。
而暂时安全的学员面对昔日好伙伴的离开,虽然有不舍的神情,但也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让这场突然的离别显得没那么伤感。
还有一个学员,要离开了竟然突然追起星来,说自己是男团发起人迪丽热巴的小迷弟,要让热巴老师签名。
引得本来有些凝重的离别气氛突然就轻松了很多。
奇怪的是,明明就在几期以前,《创造营2019》第一赛段告别那段,大家就哭得不行。有学员说第一场比赛后是在难过悲伤中送别朋友,这次是在欢笑中走了。
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次悲伤的场景。上回比完赛后,一听说有人要离开,基本都是集体大落泪。
第一赛段(上)和第二赛段(下),学员面对离别反应的直观对比:
对比前后两次创造营学员的变化,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年轻人适应能力真是强啊,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迅速成长。
当然这和节目组的有意安排也分不开,这次在拉练中分次公布离开的名单,因为大家都在户外其实是能分散离别伤感的情绪的。我想节目组也是想用温和的方式,循序渐进让学员们学会如何平静地处理离别这件事。
仔细想想,也对,要在充满变数的娱乐行业立足,年轻艺人要上的第一课不是吃苦,而是要学会适应变化,而让新人学会直面别离就是艺人走向成熟很重要的一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直面别离是让人学会独立,学会应对变化,学会坚定自己方向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会告别让我们人格更加独立
跟朝夕相处的伙伴告别当然让人痛苦。尤其是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
像班主任苏有朋就很会鼓励班上的学员,营造大家庭的氛围。为了鼓励暂时落后的学员,动不动就请大家吃鸡。
甚至细致到知道某位学员有保温杯泡枸杞的习惯,就送了一个保温杯给那位同学。这让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学员们在离开时更加不舍。
▲F班朱微之回忆起苏老师送他保温杯的事当场落泪,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成长道路上有他人的陪伴和并肩同行,我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感到舒服,便很难走出这样一个舒适的圈子。
当然在一个舒适区里你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时,可以不用纠结要不要走出舒适区的问题。如果在舒适区里,能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保持成长,维持高质量的生活,那走不走出舒适区都无所谓。
但过分的依赖集体生活,依赖同伴的互帮互助,这样可能没有多余时间留给自己成长。毕竟人格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更需要有独处的时光。
而且人生前进的道路总会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永远有人陪伴,这个时候是要学会如何一个人继续走下去。所以有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暂时的告别,适当地走出集体这个舒适区。
▲学员金句,人生的路上你越往前走,身边的人就越会少。
创造营正是设立学员阶段性告别的环节,来让其余学员们懂得人生路总会有一个人独自面对的时候,走出离别的伤感才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成长。
学会告别让我们更加适应生活的变化
在节目里学会告别,就是如何把离别的伤感转变为前进的动力,来应对生活的无常变化,从而让我们在每一次风波中更加从容。
本期节目里,有的学员知道自己要离开了,但仍然坚持走完拉练的全程。看到这个也特别让我有感触。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结果不好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泄气,然后把日子过得一团糟。这时候还能像平常一样继续地把日子过下去,把该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特别需要勇气。
▲拉练中途被告知离开的学员仍坚持继续走完全程,并且要开开心心的。
在失意的时候,能如常地进行日常活动的勇气才是让我们最快走出失败阴影的灵丹妙药,只有快速地恢复健康和情绪,我们才有力气去抓住下一次机会。
学会告别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看创造营,你还能明显感觉到经过几期告别环节的历练,小伙子们对自己的梦想更加坚定了几分。所谓有梦想的人眼里有光,所以有自己坚定的目标,能让我们的情绪不会受告别的困扰。
因为有了自己的坚持,知道不管自己是不是离开,都不会太难过,因为坚定的梦想让我们知道人生路很长,不会被一场比赛的结果左右。
比如F班白洪滔离开时,就坚定相信自己还年轻,未来学个一两年再来,还有很多机会。虽然他离开的时候神情藏不住的遗憾,但他并没有被这种告别打垮,因为此刻他仍然有信念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又比如至上励合的张远和马雪阳,来节目前其实已经成过团了。年过三十的他们其实已经远远超过年轻偶像的年纪,所以来节目被质疑蹭热度,能成团是痴人说梦。
对他们来说参加节目是目前维持唱跳梦想唯一的出路,即使在一群年轻人里略显尴尬。但张远表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真诚和勇敢来解决,他们也确实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了十年。
当然坚持目标不一定会有结果,但班主任胡彦斌却认为:“有梦想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相信自己,这里绝对不是终点。”
而且生活是流动的,即使在一条道路上做过诸多尝试仍不成后,我们也是可以换一条跑道的,只要你能保持一颗永远追求梦想的“赤子之心”就好。这里的“赤子之心”意味着我们永远有保持学习的热情,追求突破的热忱,不怕重头来过的决心。
在以前,一个艺人要成角成腕,学校里教的强调的肯定是要先吃苦,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现在为了演出吃苦是必需的,这已经成了共识不需要再强调了。就像班主任郭富城说的,艺人为了呈现完美舞台效果,吃苦是一定的,所以艺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如果不吃苦,你甚至都无法完成一场表演。像年龄偏大的学员张远在说自己现在学舞蹈觉得体力和记忆力跟不上,班主任郭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说他体能不够好。
确实作为一个合格的艺人,需要常年保持规律和刻苦的锻炼才能保证演唱会的顺利进行。
像郭富城和郑秀文这些已经年近五十,不仅身型状态保持良好,还能连开十几场演唱会的明星,可以想见他们背后的付出。(郑秀文更是出了名的“八公里小姐”,每天要跑八公里。)
当吃苦成为必然,那么相比吃苦,在娱乐圈沉浮数十载的郭天王当然更清楚,要成为一个明星,首先需要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
娱乐圈是一个光鲜的圈子,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圈子。就像班主任郭富城一开始做偶像是不被看好的。好在后来他因为一个机车广告意外红了,而之前被生活打磨出来的棱角,也让郭在舞台上变得格外耀眼。
又比如班主任苏有朋虽然一开始做小虎队就意外爆红,红遍两岸三地,但到了年纪也不得不面对人气下滑,事业转型的现实问题。
▲班主任苏老师在创造营第一期开场秀,短短一分半的舞蹈表演据说练了三个月,是一个偶像对自己该有的要求。
所以选择了艺人这一条路,就意味着你可能随时要面对命运带给你的不确定。做艺人的成功也绝对不是享受粉丝控评式的保驾护航,或者应援队伍多么的声势浩大。
偶像也绝不是被粉丝和公司精心呵护的瓷娃娃,他们是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完成自我的蜕变和成长,在生活中磨砺出独属于自己的魅力,从而和大众完成一次完美的共情。
回到开头的讨论,现在来看,创造营在学员们最放松的时刻让他们“面对告别”看似是一种狠心的表现。
但也只有这样的“狠心”才能让一个新人真正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艺人,同时也让这些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人们在日后不会因为演艺道路一时的不顺或低谷就轻言放弃,而是始终明白娱乐圈常青的秘诀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定力,就像那句老话说的: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是:红的时候,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低谷的时候,又能有足够的定力。这样才能在逆水行舟的娱乐圈有个一席之地。
而做到这些就需要艺人们在磨练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有自己的小坚持和不刻意讨好市场。
不知道创造营节目组是不是有意在教导现在的年轻学员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节目里的设置安排了水上运动会、大通铺、入营仪式等一系列磨练人的活动。
或许有人会质疑所谓的团训太苦,不像是在选男团,但个人认为对学员而言并非是一场折磨,而是场磨砺,从意志的训练到体力的训练还有业务能力的训练。
安然吃苦,拥抱告别,在不断的适应和改变中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强大。
不管以后能不能成团,只有真正“学会告别”才能更加从容地处理人生中的变化,面对无常,成为一个有担当无惧困难的成熟的个体,这不单是作为艺人需要的品质,更是将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品质。
娱乐圈是这样,人生更是如此。
本文作者 / 编辑:西不是吴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