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微No. 13 | 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王汎森 鸣沙 2020-09-05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王汎森 著

2019年8月出版

精装 • 264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结集,写出了作者对近年人文学科发展、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看法,对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面对书的危机该怎么办、一个学术群体对研究者个人的影响、社会为何要重视人文价值与多元文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以现在的历史是什么”“如何透过历史向古人学习”“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等为题,为青年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做研究给出了指导。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云林人。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目前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到现代的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研究。


目录

人文学科的危机  

——关于高等教育“指标化运动”的思考    

本土思想资源与西方理论

没有地图的旅程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我读韦伯的历程

现在历史是什么?

——关于西方史学的新趋势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

历史领地的流变

如何透过历史向古人学习

龚自珍的《尊史》篇

重访历史:寻找“执拗的低音”(与葛兆光对谈)

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人文的优先性

重构人文价值与多元文化

知识分子的没落?

文化多样性

书的危机

真正的哈佛是看不见的哈佛

学术事业中的“政务官”与“事务官”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

余英时印象

追忆余国藩先生

回忆牟复礼先生

记杜希德教授

回忆马里厄斯·约翰逊(Marius Jansen)老师

学术需要时间和自由

思想史内外

治学漫谈


后记

试读

过去一二十年间,我应各种刊物之邀写过一些杂文,这些杂文并没有一贯的主题。但是再回过头去看这些文章时,觉得它们有一大部分与当代学术的发展及人文的氛围有关所以我原来设想的书名是《人文学的危机》,但是编者们皆建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Alfred L. Kroeber语),再三考虑之后,我只好从善如流了。


我要趁这个机会指出一些明显的错误,如《没有地图的旅程》原是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的书名(Journey without Maps),汤川秀树自传的书名是《旅人》。当年在撰写此文时,不知道为什么误将《没有地图的旅程》书名套成汤川的自传书名。


收在本书中不少文章是应蔡军剑兄之邀为《南方周末》所写的,在此要特别谢谢他催促我写作所花的工夫。但是人生何等神秘,我现在居然没有提笔再写这方面文字的动力了,回想起来,他当时还给我出过不少题目,譬如将“历史对于人生的益处”写成一个小册子或是针对“风”写一本通俗小书,或是将某年某月某日要演讲的主题《从“风波”到“风气”——从历史角度看思想与社会的转折》写出来(我在演讲中谈有些思想出现时,往往是社会上感到震惊、不安的“风波”,但是逐渐地变成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风气”)。这类提议很多,我都因为懒散而未曾动笔,说不定等将来新的“动势”(momentum)再来时,我会把这些文债给偿了!


此外,我还要特别谢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徐思彦,如果不是她一再鼓励,我是不可能鼓起勇气将本书的各篇文章收在一起成书的。 


购买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