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金以林 罗敏 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

鸣沙 2020-09-28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记录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呈现全民族抗战可歌可泣的历史图景,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特编辑这套影印资料集。所编选的资料,主要为1945年以前出版的原版史料,以存世量较少、较为珍稀的官方出版物、内部文件为主,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体现了身处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认识与思考,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标有“极机密”字样的内部印刷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资料集以抗战军事为核心,但不拘泥于作战过程本身,还包括根据地建设、人民军队建设、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作战总结、对日作战战术、机密军情文献、军政文献、国防战略思想等与军事紧密相关的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对于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主编金以林,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罗敏,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民国史研究室主任。


编辑说明


本资料集共分十五个专题,包括分别反映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军情实况的珍稀文献,总册数一百册,合计收录文献三百四十一种,近五万页。
本资料集的选目原则,以存世量较少、较为珍稀的官方出版物、内部文件为主,以史料价值较高的公开出版物为辅。绝大多数文献印刷量、发行量小,如今寻觅不易。特别是涉及大后方军政内情的文献,在当时属极机密的内部印刷品,仅供军政部门高层小范围阅览。经历时局的动荡与政权的更迭,这些机密文献大多已经散佚,目前留存的很多都是孤本,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敌后战场的军事文献除原始版本的领导人著作外,还有大量反映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情概要的单行本,其中一部分是首次公开影印出版,相信对敌后战场研究会大有裨益。本资料集收录文献类型以图书为主,包括平装书与线装书,有少量单行本、抽印本,报纸、期刊暂不收录。文献时间跨度为一九三一——一九四五年,反映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艰辛历程与伟大牺牲。少量文献生成于战后一两年,主要内容是对整场抗战军事的回顾与总结。所收文献主要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馆藏,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负责文献的数字化与信息著录整理工作。
本资料集每个专题内之文献基本按时间顺序编排,也有少量因平衡页数而例外。有些文献因当时排版习惯,占页码的空白页较多,为节省版面,本次编辑予以删除。此外,由于文献出版时间较早,加之战争环境下纸张、印刷等物质条件不足,不少文献有文字模糊、透印、缺漏页等情况,虽经技术手段加以改善,但仍未臻完美,还请读者谅解。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本资料集收录文献中含较多军事地图,由于时代、技术及其他原因,这些地图未必准确,仅供参考。为保持历史文献原貌,影印时除个别处略有删节外,未做其他文字改动,请读者自辨。 

前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开启了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艰难历史进程。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 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伟大的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 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经历了血与火的抗战,中国人民涅槃重生,中华民族大大加快了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步伐。但是,“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系统研究的基础,需要“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所以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抗战研究中“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 战争时期,首要在军事,即使是“总体战”也不例外。故研究抗战,最核心的仍是军事问题。毛泽东曾指出:“两军敌对的一切问题依靠战争去解决,中国的存亡系于战争的胜负。因此,研究军事的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缓。”并且,要“唤起全党注意于军事问题的研究”,号召“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国民党方面在七七事变后也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投身军中、发挥武力、全民抗敌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上下的主旋律。 抗战不只是军人的职责,广大民众也是这场全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参与者。一九三六年,地处浙江沿海的海宁县虽然“还依然是一个平静的村城”,但该县的小学生“不特须受童子军训练,并且不论男女,凡在高年级的,一律尚须受军事训练,不过是以木头枪来替代来复枪”。同时,长沙一个学校的演讲会中讲题有“这儿(我们受训的地方)和东北”“我们怎样去牺牲”“未来中日战争”“中国所操必胜之点”,显示着“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心中所思所想,均是战争。正因为从上至下,从军队到民众都以战争、军事为重心,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留下了数量巨大的有关战争、军事的历史文献,成为我们了解抗战最直接的依据。 史料是史学的根本,是“研究历史时所不可或缺的中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无史料斯无历史”。陈寅恪曾提到,研究近代史有两大难题,一是“不难在搜辑材料,事之确定者多,但难在得其全”;二是“文献档册,汗牛充栋……史料过于繁多,几无所措手足”。此二者其实还是一对矛盾,“得其全”之后,史料便容易“过于繁多”,近代史如此,抗日战争史更是如此。为“得其全”,所有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献,即使只是只言片语,都值得也都应该被搜集与整理。然而,数亿页的文献资料绝非传统纸质出版物所能容纳,只能借助“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这样的专业数据库呈现,为学界提供最全的史料基础,以解决“得其全”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需要选其精华,使史料不至于“过于繁多”,让研究者与读者便于措手。这也使得挑选核心史料结集出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这一层意义而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其实仍是“选览”——需要在“得其全”的无边无际的史料中删繁就简,选史如史,准确反映出抗战军事的来龙去脉,并且兼顾抗战军事的骨骼、血肉与精气神。 要呈现抗战的真相,首先需要呈现抗战军事主体的真相。各方军事主体如何动员、生存、攻守……,无时不处于变动之中,我们所选史 料,也应尽可能让读者看到军事主体如何行动、怎样思考。并且,军事是一个双方或多方互动的过程,所选历史文献,也需要呈现当时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与摩擦,更要进一步在互动中反映国、共、日、伪各方你来我往甚至是你死我活式的斗争。这样才能让军事回归于历史,体现历史上动态的军事进程。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根据地、正规军为基础,通过开展人民战争的“总体战”,成功完成持久作战的目标。无论在山地还是平原,中国共产党都顽强坚持,打破了日军占领中国的妄想,使其始终处于敌后军民的抵抗和威胁之下,中国共产党则在战略和政略结合指导下的持久坚持中不断壮大发展。它所表现的智慧和能力,既源自一个革命党的积极进取要求,也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维高度和政党属性相关,还与毛泽东作为政党领袖的军政才能和实用指导密不可分。这条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有不断摸索的过程,其间机遇的出现、把握及运用、创造,最能体现历史的生动和复杂,而大量鲜活的历史文献,正能反映出党在这条道路上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本资料集选取了一批反映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实施全面抗战路线的珍贵文献,既有反映战略思想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又有准确反映八路军与新四军以及东北抗联英勇抗战的史料文献(如《第八路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战斗中的新四军》等),更有反映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珍贵历史记录(如《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冀察边区》等)。资料集的红色文献均选取保存质量较好又不易获取的版本,正本清源、立意高远,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全面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先后组织了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广大爱国将士在日军大举侵略面前,同仇敌忾,奋勇争先,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同拥有优势装备的敌军拼搏,并取得台儿庄大捷。本资料集选取大量鲜活的历史文献,包括国民党军自己的大量史料,呈现了正面战场抗战艰难困苦的实况。例如,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编制的《抗战参考丛书》,收录正面战场各战区的详细汇报,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体现了身处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认识与思考,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标有“极机密”字样的内部印刷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有价值的 是,本资料集也收录了记录叶剑英代表八路军进行工作汇报的《参谋长会 议要录》,可以在对照中看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不同风貌。 为了客观呈现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历史原貌,本资料集特意选取了过去很少被学界关注的反映国民党军政军情的机密资料。譬如收集了各年度的军政统计提要,史料价值极高。而诸如《抗战方略——第一期抗战经验与教训之总结及第二期抗战要旨》《抗战教训与战术改进之趋势》等内部小册子,则是国民党军内部军事战略战术机密讲话记录,相较作战实录、战斗事迹等材料,此类讲话重在分析、检讨、总结,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国民党的军情。又如,兵役是战时重要的军政工作。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虽然征得数千万壮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军队的兵额,但大后方乱拉壮丁之事屡见不鲜,暴露出兵役腐败、户口统计不实、制度与实际严重脱离等弊病。要深化对国民党军队征兵的研究,不仅需要揭露征兵过程中的越轨事实,更要探究征兵背后的制度机理。本资料集专门搜集了一批检讨征兵制度的内部出版册子(如《兵役概论》《国防与兵役论集》等),这些内部检讨不仅将国民党政府征兵制度出台、调整的过程详细梳理,也从军方高层的视角给出改良兵役的若干办法。上层制度与下层实践互动、对照,才能更全面地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政体制运行的逻辑。 了解一场战争,必定要了解战争对手。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侵略暴行,世所不容,已有大量史料文献为证。但是,与此同时,日本人民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不义的侵略战争,漫长的战线,使得日本国内的资源更加匮乏,日本人民也被永无止境的征发裹挟到侵略战争之中。抗战时期的中国,不仅出版了大量真实反映日军战争暴行的宣传图书,也有大量反映日本军力、国力因战争持续衰减的珍贵的内部统计资料。这些记录侵略一方的资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抗战的艰辛与不易。本资料集还收录了一批史料价值较高、存世较少的有关日军的内部出版品,例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参谋处在搜罗、汇集各处情报的基础上编制的《对倭作战资料》,相较于对外宣传品,这类密级极高的材料更能准确反映国民政府对敌情的了解程度与判断。又如第九战区司令部编译的内部资料《四月攻势敌情汇编》,内中有大量出自日军之手的反映日本兵战争暴行与厌战情绪的材料,充分证明了侵略者的残暴与不义。 在战争时期,军事虽为核心,但抗战军事绝不仅仅是作战本身。民众与武力结合是现代战争的必经之路。进一步而言,战争从来不是一人或几人所能决定之事,而是需要庙堂之上与壕沟之下共同努力。本资料集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不仅关注到军事将领的运筹帷幄和雄韬伟略,更注意中下层部队的训练组织和普通士兵的苦乐悲欢,如官兵关系、军民关系、连队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卫生工作、部队的文化学习与娱乐活动等。全书虽不能尽所涵盖,但尝试多挖掘以往学者所未见之面相,或所忽略之材料。用兵一时,养兵却需千日。把无数“千日”中看似日常的材料汇集起来,或是我们理解一支军队全貌不可或缺的途径。在《部队的文化学习与文娱活动》一书中可以看到,八路军利用黑板报等生动形式,激发士兵学习兴趣,鼓励小先生制,让士兵一个教一个,普及军事教育。由军队建设之形,见军队精气之神,从这样的细节和片段中,或可管窥一支有主义的军队是如何练成的。 欲抗强敌,必自强健。抗日战争是一场整体性战争,关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敌后游击战的同时,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例,边区教育分为干部教育、民众教育和国民教育三个层次。在边区三级立体教育的改造下,边区教育事业焕发勃勃生机。本资料集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反映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教育工作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各根据地的教育工作及教育成效。而国民党方面,特别是国统区也尽其所能地普及国防知识。“总体战”的经典论述《全民族战争论》,军事普及读物《国防新论》《国民军事常识》等,都使得现代战争教育迅速在广大民众当中传播开来。 各根据地屡遭日军蹂躏,经济委顿,因此各根据地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其次才讲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根据地努力克服日伪的重重封锁,利用原有的落后生产工具和技术,艰苦奋斗,生产自立。特别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使人民负担减轻,军民实现丰衣足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本资料集收录了如《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与法令》《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游击区经济问题研究》等专门讨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文献,同时也收录了一些综合性的根据地文献。 领导民众运动一直是共产党革命动员的一大法宝。全面抗战时期,民众运动的目标、策略和方法,也要因应局势而有所转移。正如鲁芒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众运动》一书中所言,边区民众运动的基本任务,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是一切为着实现国内和平而努力”,而在日军大肆进攻、全面抗战爆发的情况下,转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形式与不同组织,但基本方针从未改变,那就是“打日本救中国”。此类文献数量庞大,也可说明中共领导下的各根据地对动员民众的重视。本资料集选取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自始就具有抗击法西斯主义的重大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人民在东北的抵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由东北军队与当地民众组成的义勇军纷纷成立,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东北义勇军失败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继续坚持东北抗战,最盛时编成十一军,在卢沟桥事变前已消灭日伪军十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本资料集不仅收录了反映东北义勇军顽强奋斗的史料(如《东北义勇军运动史》等),还重点搜集了体现东北抗日联军可歌可泣抗战事迹的史料(如《东北抗日联军游击实录》《东北抗日联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以一国之力坚持抵抗四年半之久,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为更有效地协调作战,成立了中国战区。为支持盟军作战,一九四二年二月,中国派出十万远征军,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入缅甸配合英军同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盟军,在异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斗,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作战的重大胜利。本资料集中《缅甸大战实录》《缅战随军回忆录》等资料细致呈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正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才粉碎了日本法西斯迅速击溃中国,继而进攻苏联和太平洋的军事战略部署,有力地牵制了日本近百万的兵力。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苏联、美国等盟国的帮助与支持。抗战初期,西方列强顾忌其在远东的利益,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妥协政策,苏联成为最早援助中国的国家。苏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给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抗战急需的军事物资。中国空军使用苏制作战飞机,并与苏军志愿飞行员并肩作战,保卫南京、重庆、武汉、兰州等政治经济中心和战略要地。本资料集中选取了《苏联与中日战争》《怎样把日本武装干涉者赶出了远东》等书,记录了苏联红军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鼓舞了中国人民勇抗强敌的斗志,加强了与苏联共同抗日的信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是生死存亡的考验,更是涅槃重生的契机。借用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先生的论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枢纽,正是这场举国上下牺牲奉献的抗日战争,将百年来落后挨打、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中国,引上了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抗战精神永存。今日的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阶段。生活在和平、富强的新时代的我们,更要缅怀抗日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以此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 最后,本资料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图书馆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二〇二〇年三月


整理:石石     审核:李丽丽 宋荣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