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鸣沙】系列No.12,冯筱才著《“战时繁荣”:1937~1945年温州的经济贸易及其统制》出版
“战时繁荣”:
1937~1945年温州的经济贸易及其统制
冯筱才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鸣沙
2023年8月出版/89.00元
后 记
最近十多年,笔者一直在努力了解浙南的历史。新冠疫情暴发前,几乎每个暑假,我们都在那里跑田野,搜集史料。实地调研,不但让我们对文字史料有更深理解,也让我们学到许多地方知识。在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历史故事。1937—1945年温州所经历的“战时繁荣”便是其中之一。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所经历的牺牲与苦难无法计数,战争也给交通网络、市场格局乃至货币体系造成极大破坏。在战争进行过程中,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普通商人及民众,都在尽力想办法应对各种经济不利局面。交通干线中断,货物便迅速流向残存或新辟的线路;主要港埠被封锁,船只也很快驶往仍可通航的口岸。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包括经济上及其他层面的对抗。战时许多地方出现的所谓工商业“繁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这种对抗的表现之一。正是借助于温州这一类商货吐纳中心,国民政府得以继续对外输出土产,并输入急需工业品及其他战略物资。许多区域性工业替代生产中心的兴起,以及政府支持下的走私与货物抢运,都大大缓解了非沦陷区的战时商品匮乏困境。我们只有对这些经济现象有更多了解,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战争给国家与民众所带来的全面冲击。
笔者之所以特别留意浙南,也与自己对区域商业历史的研究兴趣有关。今天大家都知道温州人擅长经商,有较强的抱团投资意识。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当地富有特色的乡镇企业群与民间市场发展形态,引起许多经济学者的热烈讨论,被外界称作“温州模式”。2000年以后,许多媒体也都密集报道过温州“炒房团”,其规模之大令国人印象深刻。但是,究竟温州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有商业头脑,当地浓郁的社会商业氛围又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呢?最近二三十年来,论者通常会将“温州模式”或温州人的经商热潮,与南宋“永嘉学派”联系在一起,有时也强调温州本地自然生计环境的影响。但是,要穿越七八百年解释一地之民风殊非易事;而山海相连,耕地缺乏,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共相。就笔者对史料的有限掌握来看,至少晚清民初,温州人经商之风,与浙江其他地区相比,似乎并未更加强盛。那么转折在何时呢?笔者认为可能就在本书所关注的这个时间段。因此,研究温州的“战时繁荣”,也是试图将前后的历史打通来思考,并从一个可以大致弄清楚史实的时间段出发,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尝试性的新解释。
历史故事,终究是要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本书也希望更多地从“人”的角度,来考察战争史。无论是为抗战大计运筹帷幄的最高执政当局,还是必须关心每天衣食来源的升斗小民,战争都为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庭甚至个体生命如何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便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所谓“战时繁荣”故事的背后,虽然不排除有人确实在徇私舞弊,“大发国难财”,但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还是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尽力设法度过这个艰难时刻。
笔者也希望这个小故事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并思考战争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新问题:战争扭曲了承平时期的市场与交通,又为投资者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人们在艰难求生的同时又如何利用战时环境谋利?政府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加强经济统制,扩大对民间经济资源的征取?政府规模在战时膨胀的同时,社会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本小书的写作,从动念到搁笔,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从2011年开始,我与李世众教授同时加入“温州通史研究群”,先后与我们的学生在浙南做了近十年的田野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以与吴松弟、鲁西奇、刘光临、张侃、罗士杰等教授一起讨论多年,并共同参与田野考察及研讨会,从中本人受教良多。我们带着学生下去调查的时候,世众兄一直身先士卒,任劳任怨,不但是学生们的良师,也是我的学习榜样。我们曾经指导的学生基本上都参与过浙南田野调研,其中对本书写作资料搜集有较多贡献者,包括闻文、王磊、洪珊珊、马丹、黄名楷、郭子健、唐明胜、朱焘、朱丽祯等人。陈明华、王才友也参与了民地中心的浙南研究工作,对我们这个小小研究群贡献甚大。
在大学及科研机构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学者,许多人都知道温州有一群令人敬佩的地方文史研究专家。为学界广泛利用的《温州文献丛书》《温州文献丛刊》等便是他们的标志性成果。参与其事的潘猛补与卢礼阳两位先生,不分寒暑,十年如一日,在温州图书馆小小的办公室内,与其许多同事编出一册册质量上乘的地方文献。党史研究室的周保罗先生则长年驻扎在档案馆,其所编史料文献对研究者来说也是价值非凡,他还与王长明先生一起共同研究温州抗战历史,采访老人无数。其他如方韶毅先生一手复活《瓯风》杂志,至今编辑出版该刊已有十多年。沈迦兄则沉醉于温州基督教历史研究及海外温州史料文献的发掘。其他如永嘉的徐逸龙、乐清的张志杰等先生均属于这个研究群体的骨干。我们一到温州就受惠于他们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我们在温州调研期间,有赖于温州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工作人员的大力协助,尤其是毛薇洁、王妍等女士的辛苦工作,对“温州通史研究群”来讲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感谢。
在此亦对去年刚过世的萧邦齐教授表示敬意!萧教授是研究近代浙江历史的先驱,去年曾想,请他授权翻译早年一篇大作,但收到其任职大学同事的电邮,才知道他刚不幸辞世。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与萧教授一起在浙江调研的旧事,不胜唏嘘。
这本小书的写作,也是为了完成笔者承担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按规定必须到期结题,谢谢项目结题评审专家的意见。就笔者心愿来讲,如果有更多时间,或可以对温州地区1937年后的经济贸易历史做更深入的考察,但期限届满之际只得匆匆完稿。多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愿意出版小书,感谢邵璐璐编辑为书稿编辑校对费心费力。虽然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对原稿做了较大修改,但错讹之处一定仍存在,希望识者不吝赐告。
最后,仍要感谢家人对我研究工作的一直支持!在本书初稿完成之际,家父不幸病逝,哀痛莫名。因严密疫情防控,父亲弥留之际未能侍奉在侧,不孝之罪无法饶恕。谨以这本小书献给敬爱的父亲!
新书速递
“战时繁荣”:
1937~1945年温州的经济贸易及其统制
冯筱才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鸣沙
2023年8月出版/89.00元
1937—1945年的温州,曾被称作中国东南沿海的“唯一口岸”、重庆国民政府经济“生命线”的起点。当地商业贸易在八一三事变后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政治与社会也产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本书以“战时繁荣”为线索,通过考察战时温州商业贸易的嬗变与政府统制经济的政策实践,探讨战争的复杂性,及其给地方社会乃至民众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冯筱才
1970年生,江西都昌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区域史等。著有《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政商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等。
目录
绪 论/001
第一章 “唯一出海口”:温州口岸的贸易繁荣/023
战前温州的港口、交通与贸易/025
全面抗战初期的封锁与通航/029
广州沦陷前后的温州:东南“唯一交通口岸”/033
战时商业繁荣的出现/039
服务业之兴盛/045
“繁荣”背后的阴影/051
第二章 战时贸易统制政策在温州的实施/063
土产输出统制与温州/065
东南茶叶出口基地/071
“国宝”桐油的收购及输出/077
浙江物产调整与温州“八大公司”/083
进口商品管制与公卖制度/094
民生难题:粮食的贸易统制/102
第三章 战时温州的走私与缉私/109
全面抗战初期温州的走私/112
帆船走私与“跑单帮”/117
走私转运中心:黄华与洞头/122
地方缉私机构及利益纠葛/128
货物抢运:“走私”故事的另一面/135
商货税收与保证金之乱/143
第四章 替代:战时地方性工业品生产之兴盛/151
战时温州棉纺织业的发展/154
化工企业的创设/159
卷烟工厂的勃兴/163
战时替代与本地化工业生产/168
炮火、疏散与税收:工业家们的烦恼/173
第五章 战时经济影响下的地方社会变化/181
永嘉战时色:“商业气氛特别深厚”/183
繁荣与腐败:不同立场的批判/187
消费管制:生活节约运动/191
统制与社会冲突/194
物价腾升、政府对策与民众反应/198
战时地方新兴势力/206
结 语/213
参考文献/230
后 记/246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历史学好书
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