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昝涛主编《东西之间:北大“丝绸之路”十五讲》出版

鸣沙
2024-09-15

东西之间:北大“丝绸之路”十五讲

昝涛 主编

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11月\79.00元



昝涛


在这本讲座集即将出版之际,我想简要地交代一下它的缘起。我从2015年初开始负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科研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工作。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我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那么,作为专门研究过去的学问,历史学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这个思考促使我们设计并发起了围绕“丝绸之路”这个主题的系列讲座。同时,考虑到国内公共领域对关于丝绸之路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我们的倡议下,这个讲座系列以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公益的形式展开。可以说,这部分是当时从历史学回应现实的角度所做的一个安排。


我们的丝绸之路公益讲座系列的第一场,主讲人是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罗新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历史枢纽与丝绸之路:阻隔与沟通”,至今回想起来,罗新老师的讲座内容依然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罗新老师是把古今丝绸之路理解为突破边界的努力和成就。边界绝对不只是国界线那么简单,各种自然地理屏障构成了人类现有边界的基础。但在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大部分自然地理边界很难再构成难以跨越的阻隔,剩下的问题主要源于人类自身,也就是说,人为的边界才是真正的约束和限制,比如说,最著名的可能就是柏林墙了。


而过去几年,最大的人为边界是因为疫情而设。从大的范围来看,似乎主要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各个国家的防疫政策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实际上,在科学隔离的要求标准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随时都可能树立起边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边界就是口罩了。在疫情期间,口罩虽在某种意义上标示着安全感,但更多的是宣示了一种界限和距离感。所以,在今天这个背景下,回顾我们不定期举行的“丝绸之路”系列公益讲座,与罗新教授在第一讲中提出的主题相呼应,我们就更加容易理解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了。借用官方的表述,丝绸之路的精神就蕴含在“五通”之中,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五通”是多么令人向往。


本书收录了共15场讲座讲稿,汇聚了多位在丝绸之路各研究领域顶尖的教授、学者,其中李伯重、段晴、荣新江等都是各个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他们能够屈尊为我们这样一个立足于“科普性”的公益讲座精心准备,发表新的见解,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尤其是段晴教授,她是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贡献给了我们这个系列讲座。但遗憾的是,在本书结集出版之前,段晴教授已不幸因病去世,这是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因此,我们这个集子也有向段晴教授致敬之意。


我们的讲座定位是历史学科,随着多年来科学化与专业化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了一个便利检索的时代。高度依赖史料的历史学科自然也迎来了它的空前繁荣时期。但这可能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比如说,过于碎片化,过多的史料堆砌,越来越少思想的深度,越来越少真正的问题意识。大学里,历史系本科的学生们现在往往表现为过早进入专题研究,很少再长时间阅读大部头的著作,就像荣新江老师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心得时所说的,“一本本书翻下去”。因为检索过于方便,成果出得也就更快,电脑写作也更有利于长篇大论,史学界师生们的“内卷”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问题是,这样的史学,肯定会越来越“脱离群众”,成为一部分人为稻粱谋、为名利而进行的某种“游戏”。如果历史学只是成为这样的一种“精致”的学问,它的意义又将何在?历史学虽然不是必须走向大众,但很难否认,大众性又是史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系列讲座也可以说是在有意识地与前述那种“退变”的潮流“逆向行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向公众提供专业的,但同时也是“接地气”的知识、思想与学问。在当年国内外学术交流仍然顺畅的情况下,我们的讲座可以说是场场爆满,有时候为了控制人数,还不得不实行网上报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这些学术讲座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也尽可能地兼顾了普及性。每次都有很多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应该说,在当年这也是历史学尤其是我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积极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窗口和渠道之一。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受国际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系列讲座基本上是被迫中断了,很遗憾,没有完成原定计划。另外,因为种种原因,也有个别讲座没有办法被收入这个集子。因此,这本讲座集也收录了几篇没有纳入这个讲座系列的课堂讲述或学术报告,以使篇幅和内容更加完善。在北京大学重大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课题的资助下,我们现在得以将这些阶段性的成果结集出版,既是为了总结和纪念过去,更是为了自我鞭策、迎接未来。随着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丝绸之路”的故事还在每天发生,那么,关于“丝绸之路”的学问便没有止境,学者们的使命也就不容推卸。



东西之间:北大“丝绸之路”十五讲

昝涛 主编

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11月\79.00元




内容简介

作为专门研究过去的学问,历史学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与使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于2016年面向全社会开设了“丝绸之路系列公益讲座”。该系列汇聚了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著名的海内外学者。本书即为各讲稿经整理后集结成册的作品,内容涉及丝路研究的历史、考古、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了解丝绸之路的入门好书。


主编简介


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中东研究。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亚、伊朗、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调研、访学和交流。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等。在北京大学长期开设“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练习”“民族主义研究专题”“土耳其语文献导读”等课程。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还积极参与公共史学,向公众普及土耳其历史、中东文明和全球史的相关知识。


目录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段晴/1
粟特地区考古新进展 法浩特·马克苏多夫/16
经济史上的丝绸之路 李伯重/28
佛像还是祆神?——谈谈丝绸之路上宗教的混同形态 荣新江/39
丝路三题 罗新/53
元朝的色目人 张帆/62
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漫谈 党宝海/75
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 朱玉麒/93
发现阿斯塔那古墓 李肖、杨烨旻/127
汉与北魏经略草原丝路盐湖的差异 王长命/147
略谈丝绸之路与区域研究 张信刚/159
灵明堂门宦及其神秘主义思想本土源流探析 王建新/168
希腊世界的埃及魔法 颜海英/196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海洋事业 昝涛/225
“谁是印度教徒?”——海陆丝绸之路节点的身份符号与文化生产 张忞煜/245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历史学好书

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赵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鸣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