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被迫去夫家过年的媳妇儿

晏凌羊 十点读书会 2023-04-23
作者|晏凌羊
来源 | 晏凌羊
(ID:qiushan08)


突然想起某年过年,当时我已经怀孕三四个月,但因为春节我也没处去,而且不配合前夫一家的探亲行动,似乎也说不过去......然后,就陪着他们去佛山走亲访友。

天气很冷,还下雨了,我们打了114才找到路(那时智能手机还没兴起)。好不容易去到人家家里了,也就聚在一起吃顿饭,然后回来。

这场聚会,唯一有意义的事情是:前婆婆可以跟姐妹聚一下,剩下的都是为她们姐妹相聚作陪的人。

但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种场合.......一群以前见都没见过的人,操着一口我听都听不懂的粤语方言,叽里呱啦地说着闲话。

TA家的亲戚见了我这个外地人,似乎比我还社恐,也不怎么搭理我,然后,我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电视。

我是谁?我怎么想的?没人关心。

我只是处于一种被凝视、被评判的环境中,感觉那些人暗中观察着我,看我是否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某家媳妇”的规范,以供日后八卦。

离开了那个环境,我才觉得我不需要“演”,才能做回自己。但讲真,我是真不喜欢这种场合,甚至浑身每一个毛孔都在抗拒。


图源《心居》

孕七八个月的时候,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彻底跟前婆家撕破脸,从此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再去“那边”(生孩子后和好了)

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前婆婆一家因为我做不到“每周都要去公婆家报到、住一晚”对我不满很久了。

那年中秋节,前夫要回他自己的“娘家”。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无聊,就去找闺蜜过中秋节。

闺蜜召集朋友过来打麻将,我则挺着大肚子在她们家的电脑上改硕士论文,闺蜜老公则负责伺候我们这群孕妇。

我当时就想着:一个独立男和一个独立女在这个城市组成一个独立的家庭,这才是我向往的婚姻生活啊,可我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

但不得不说,这个中秋节,我还是过得畅快的,因为我终于不用“演”了,我可以安心地“做我自己”了。

现在,我都离婚好多年了,再也不必去参加任何类似这样的探亲访友活动或是聚会……


图源《心居

每年春节,我都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春节,不用“演”,好清净。

我离婚的时候,前夫有亲戚说我“不适合嫁进广东人家”。

我说:在我心里,根本没有嫁娶的概念,结婚就是两个成熟的、独立的人组成一个新的小家庭。还有,我这种人,何止不适合嫁进广东人家。

只要爹权体系运转一天,我都不适合嫁进任何人家,我顶多适合去娶个“男老婆”。



我一直觉得,哪怕是家庭中,权力格局也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我们不一定能察觉。

在我前段婚姻里,这种以“夫权”为中心的权力磁场也是无处不在。

这种权力,不是对方比我经济或者其他方面占据优势而拥有的,只需要他满足“性别男”这个条件就自动拥有了。

而我,几乎每一点都踩到了“雷区”上。

比如,婚后我没有住去男方家,而是让男方住到了我婚前买的房子里......

周末想去婆家报到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男方要回去,我当然不拦着,但我觉得我自己没有每周都要去探望公婆的义务——何况每次我去,都得开始“表演”,这种“不能做自己”的氛围我很不喜欢。

但这样一来,我就犯大忌了,这会让前夫家人觉得自家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白白给人入了赘(虽然我爸妈也不在广州)。


图源《心居》

比如,我是真的没有“嫁娶”的观念,我觉得男女结婚就是两个平等主体的结合。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我没想过要靠婚姻晋升阶层,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我可以自己挣,但是,他家确实有人暗示我:你只要姿态软一点,哄得老人家高兴了,大房子、好车子不会缺你的(其实只是使用权,所有权还是儿子的)。

比如,我觉得婚姻就是两个人的事,其他闲杂人等都是“外人”。但在传统观念里,我的想法就是“不正确”的、是不尊重长辈的。

接着呢,我天天承受着一种无形的道德指控和舆论压力。

我离婚的时候为避免闲杂人等掺和进来,几乎是先斩后奏(先离定了,再通知)。

跟前夫家的亲戚聚会,唯一让我感到身心稍微舒畅点的,是他家文化程度最高的舅公(早些时候的大学生,儿女似乎都已移民美国)。他们家唯一对我做出好评的,也就是这个舅公。

话说回来,前夫一家人也只能算是拥有“普通观念”的人家,这类人家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简直太多了。

表面上看来,这些都是我和他们之间的恩怨和矛盾,但实际上,这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交锋,几乎没有调和的可能。

我们这个社会的女孩子,生来就浸染在爹权社会的大染缸里,从小接受的都是爹权社会教给我们的那一套......

如果一个女的,没有经历过”被唤醒“这个过程,只拿爹权社会教给自己的那一套去应对这些事,与他们相处起来就很丝滑。

但是,一旦你被唤醒、你的认知层次达到了某个层级,你就不可能再回去。而且,也回不去了。


图源《心居》

其实,现在回想一下:当初我做的,不就是现在几乎所有已婚男会做的吗?

结婚后,让女方住到自己家里来(他们还买一送二,搭售上自己的爸妈,而我当时是独居,我所有的事情我爸妈说了不算),每周末不需要去探望岳父母。

不稀罕岳父母给的房子和车子,就想通过双手自己去挣,当然也就不必再看岳父母脸色,结婚、离婚这样的决定,无需征询岳父母意见。

然后,我悲哀地发现了一点:同样的事情,男人干,大家习以为常;如果一个女的,像男人一样干,他们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反了你了。



我小时候,整个家族里的人都认定我是个笨小孩,而且还是笨名远扬的那种。

有时候,我去二姨、三姨、四姨她们村里玩,都会遇到村里的村民指着我跟我的姨说:这就是你那个很笨的侄姑娘啊?

而大人们评判我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看起来很忠厚老实,而且运动天赋差......

大人交代啥,我就认真去做啥,绝不像其他小孩一样偷奸耍滑。如果我只是这样,那他们只会说我憨,不至于说我笨。

让我笨名远扬的是什么呢?是全村的小孩都学会游泳了,就我不会;全村的小孩都会爬树了,就我爬不上去;全村的小孩都会前滚翻,就我不会。

再加上一年级记不住自己的名字,不怎么会读更不会写(别人都是叫我小名,学名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又分不清楚汉语拼音,每天都被老师留堂,还被同学霸凌,把屎拉在裤裆里......我在大人眼里,可能就是“来这个世界上凑数的”。

那时候,被整个家族誉为“最聪明的人”是谁呢?我弟。

因为他所有的表现都跟我相反......家族里、村里所有人都夸他聪明。

当然了,我说的家族、村民,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最高学历是初中肄业,还是混出来的那种......他们评判一个小孩聪明与否,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层次出发的。

直到我接触到了另一拨人——学校里的老师们,才开始有人说我聪明。而老师,相对来说是比较有文化的,至少都上过中专。

所以,我现在看我弟的某些行为(比如他找我借钱,我跟他要卡号,他咣当给我发张银行卡照片;我让他沟通个什么事情,他总是没办法把来龙去脉一次性说清楚,总是要我追问或是揣测),就想不明白当初家族里的人为什么都认为他聪明.......明明他都过三十岁了,做事依然缺根筋啊。

图源《心居》

后来我觉得,人的认知就像是光照范围一样。你的认知层级越低,你的光照范围就越小。

手电筒的光照范围就很小,只能照到前面几米的路;而太阳的光照范围就很大,可以照到半个地球。

你的光照范围越大,你就越是能明白: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是不大好的。

毕竟,你的见识越广,参照物就越多。参照物越多,你就越能明白一个东西在世界中所处的价值。

我曾经因为前婆家各种不待见我而感到痛苦,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或是哪里不够优秀,自我怀疑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见到了前夫的舅公。

他是他们家族中文化层次最高、阅历见识最多的人,也是他们家族中几乎唯一一个表达对我的欣赏的人,唯一一个能跳过“媳妇”这个身份看到我“本人”的人......然后,因为他,我得到了某种治愈。

哦,原来不过就是供需不匹配。就像是一个只能接受《外来媳妇本地郎》这种电视剧的家庭,被迫看了一部《星际穿越》。

所以,我就不妄自菲薄了。人就像手机,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需要的是一台续航久、字体大、操作简单、只需要能打电话就行的老人机,而你是一台不仅能满足这些功能而且还能玩游戏的智能手机,那你大概率上也不会被珍惜,因为“玩游戏”的功能是多余的,而续航久、字体大、操作简单恰恰是你的弱项。

而命运,终究会让所有的东西,物归其位。待在你该待的位置上,人就不会痛苦啦。

文末点亮【在看】,祝大家过个好年~


-推荐阅读*作者:晏凌羊,来源:晏凌羊(ID:qiushan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