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女厕所哭泣的小男孩,究竟怪谁?

尹阿珂 十点读书会 2023-04-22
“性教育不是简单的生理知识教育。它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全面成长的教育。”


☉作者丨尹阿珂

黑龙江地铁站女厕所里,一个6岁男孩嚎啕大哭。

他的妈妈在旁边问:“是哪个女的骂我儿子呢?”找到了“凶手”之后,她把人堵在厕所的坑位里,连骂了二十多分钟。期间还喊了孩子爸过来,夫妻俩站在女厕所里,气势汹汹围攻那个“欺负儿子”的年轻女生。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那位女生说了什么呢?

两句很正常的话:“这里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

一开始孩子没有哭,妈妈一替他“撑腰”,孩子的情绪就爆发了。

孩子一哭,妈妈更心疼孩子,强烈要求那位女子向自己的儿子道歉:“你伤害到我孩子了,你伤害到他的心灵了,你知道吗?”“取得他的原谅,要不咱们谁都不许走。”

女生录下了自己被辱骂的片段,因为自己要赶火车,没时间纠缠也没有回应辱骂,等到地铁站工作人员到场拉走情绪激动的一家三口之后,争吵暂时停歇。

图源:网络

没几天,女生把录制的视频片段上传到网络,引来另一波争吵。大家愤怒于男童进女厕所,男童父母如此盛势凌人,喧哗舆论引来官方下场调节。

最后的结果是,男孩父母道歉,女生删除视频、澄清后续、注销账号消失在互联网。

图源:微博

“6岁男童进入女厕所”事件,看似有了不错的结果,但还是看到有人提出一看很简单,但是细思极恐的疑问:

“男孩到底能不能进女厕所?”

“在女厕所哭泣的男孩,究竟怪谁?”


“都怪女厕所里的女人”

男童是被陌生女性骂哭的吗?

至少男童的妈妈们是这么觉得的,不然她不会理直气壮要求女厕所的陌生女性向儿子道歉,因为“你伤害到我孩子了,你伤害到他的心灵了。”

而且不止这一位妈妈这么觉得,还有很多男孩妈妈在女厕所遇到质疑时,都会第一时间攻击同上厕所的女性。

之前在一个餐馆,也有两个6岁左右的男孩将女厕所门推开,还站在门口笑。门本来是锁好的,但是有点松,一用力推就开了。里面的女顾客只好起身关门,心惊胆战。

等出来的时候,她和男朋友一起与男孩的母亲沟通,没想到对方破口大骂,多次爆粗口:“你这么大个女的了还怕看?”“你是比别人多长了一个吗?”

图源:微博@红星新闻

除了女厕所,还有女浴室、女更衣间都是男孩入侵的场所。

就在上个月5号,河南信阳的商场里,一个男孩走进女更衣室,多次推开女更衣室的遮蔽帘,让里面正在换衣服的女士措手不及。女士多次制止男孩的行为都没有用,还引发了和男孩父母的争吵。

男孩父母辱骂她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动物”,还抢了女士的手机。

图源:微博@沸点视频

除了成年女性,就连女厕所里的小女孩,也会被波及。

在微博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吃饭,中途儿子要上厕所,所以妈妈就把他带到了女厕所,这也是常规操作了,之前男孩就多次进入女厕所。没想到今天遇到一位小女孩,耿直地问自己的妈妈:“那个男孩咋来女厕所了呢?”

小男孩听到之后,立刻生气要出去,男孩妈妈还听到了一句让她也觉得难受的话:“因为这个哥哥爸爸没来呗,来了就去男厕所了。”

男孩妈妈只好在外面用矿泉水瓶给儿子接小便,还骂到:“好死不死今天厕所有个小女孩”“我真服了,能不能嘴别那么欠”。

图源:网络

很明显,女孩和妈妈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甚至女孩妈妈还很友善地帮忙解释,但是依然不幸被咒骂。

这些妈妈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孩子应不应该进女厕所,毕竟女厕所是为女性提供便利的场所,不是为小男孩准备的。就算自己也觉得儿子行为不妥,也会美化一句“最萌的色狼”。

图源:网络

带男童进入女厕所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别人的隐私,也伤害了男孩的自尊心和性别意识。陌生人只是挑破了这一真相。

如果妈妈不带儿子去女厕所,就真的没事了吗?


“都怪太子妈”

这些为了儿子为所欲为,还理直气壮的妈妈们被网友戏称为“太子妈”

“太子妈”们最让人诟病的地方,是生育之后,就忘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对同样为女性的同胞失去了同理心。甚至有些极端“太子妈”加入传统观念里“重男轻女”的阵营,因为有了儿子而自觉高人一等。

图源:网络

为什么没有“公主妈”呢?因为有了女儿会更理解女性的处境,也不会“母凭子贵”有优越感。并且女童很少被带到侵犯个人隐私的公共空间里,父母也会尽力保护女孩的隐私。

这背后,深刻的“重男轻女”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才是太子妈的产生根源。

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曾经抱怨过。

儿子爸爸工作性质特殊,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人。一个人带4岁孩子的生活本来就很苦了,还遇到各种不理解。看到网上那些攻击妈妈的新闻,她特别担心,每次带孩子出门前,一定要上个厕所再出去。

可是有三急,孩子更是憋不住,让他一个人去男厕所吧,又不放心;找陌生男性带他进去吧,有时候根本碰不到;带他去女厕所吧,又怕遇到太尴尬。实在迫不得已,就蒙着儿子的眼睛带到隔间里,让儿子背对着自己。

可是她知道,3-6岁是孩子性别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虽然小,但是很敏感。

她一个人带孩子,从来没有让孩子离开过视线,就算是在家上厕所,在外去更衣间也要带着孩子。

没想到,儿子居然跟妈妈学了起来,也坐在马桶上小便,她一开始没当回事。后来上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经常被同学嘲笑,说他是小姑娘。

她回家痛哭了一场,开始重视孩子性别观念的教育。可是每次和老公说到这个难题,老公都不以为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了……”

因为老公根本没有性教育的意识,不愿意帮助,也不重视儿子上厕所的问题,她只能一个人小心翼翼的带孩子。

图源:网络

妈妈不得已带男孩去女厕所,实在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都忘了问:“爸爸去哪了?”


“都怪父亲缺位”

终于有人想起这件事,孩子的事,不是女性一个人的战斗。

“缺位的父亲”终于在“男孩性别教育”的关键议题上,浮出了水面。

为什么说“养不教,父之过”?因为有些教育问题,妈妈不能代替,一定要爸爸来做。再超人的妈妈,也取代不了父亲的作用。在男孩的成长中,父亲是他们重要的引路人。

父亲的缺位,不仅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给孩子造成困扰一生的桎梏。

吴谢宇弑母庭审现场上,他终于承认了弑母的动机。

他说,自己的心理变化源于父亲病逝,2010年,43岁的爸爸吴志坚因为肝癌病逝。这对吴谢宇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强势的母亲不仅没有治愈吴谢宇的心灵创伤,反而让两个人越来越压抑。

吴谢宇觉得,爸爸不在,这个家已经不再是个完整的家了。他逐渐变得悲观厌世,一直想要自杀。而他认为母亲跟他的想法一样,于是他产生了“帮助母亲解脱痛苦”的念头。

图源:央视网快看视频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孙云晓说:

“父教缺失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之间存在关联。”

如果母爱是无限温柔的包容,父爱则是有条件的,是权威的,是有约束力的。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约束有重要的作用。

就像弗洛伊德曾说的:“孩子眼中的爸爸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

如果孩子一直跟随妈妈进出女厕所,很容易过早对异性产生好奇,甚至失去性别观念,丧失道德的约束。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见,在女厕所偷窥的小男孩。

图源:网络

吴谢宇的爸爸是因为病逝而缺位,留下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而那些活的好好的父亲,甚至每日上下班都在孩子身边的父亲,为何也会缺位呢?

不得不说,这根本不是忙不忙的问题,而是观念。

有一群父亲关于“男孩上女厕所事件”在群里聊了起来,结果令人失望。

这些父亲居然理直气壮说“男人在家里是最懒的,我承认。”“爸爸不想动。”

就算父亲和妻子儿子一同出行,也懒得带孩子去上厕所,似乎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一句懒得去就可以躲过去。

图源:网络

就如同很多次类似新闻事件曝光的那样,父亲就在周围,一个电话50秒就冲进了女厕所里,还理直气壮攻击女厕所里的女性。

有如此父亲,他们就算在,也解决不了“男孩困境”。而是必须要让他们的观念革新,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

图源:知乎

一个连儿子都不管的男人,谈何承担社会责任,谈何成家立业。

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在家里当甩手掌柜的呢?

还是要从一个根本性问题说起——性别教育。


怪性别教育的欠缺

性别教育是我们整个社会欠缺的一门课程。

“父亲缺位”“丧偶式婚姻”“男女对立”等等问题,从根本来说,都是社会进步但是性别教育没有进步导致的。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生活在传统家庭里,长大了接受现代教育,最后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的炮灰。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吴媚曾表示:

孩子实际上从出生开始,性心理就开始发育。到1岁左右就能从爸爸、妈妈的不同上朦胧地意识到男女是有区别的。从3岁起,便会有比较明确的性别意识,当看到异性的裸露身体时会产生好奇、困惑。

可父母还是会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自己就会懂了。爸爸给5岁女儿洗澡,妈妈听到儿子说“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觉得很可爱。

图源:微博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青少年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9岁。

可是学校发的性教育读本还是会被家长投诉。

图源:网络

还有,在很多公共场所,专门为不方便人群提供的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早已建立,可是妈妈更习惯于带孩子去女厕所,也不去第三卫生间。

图源:网络

就拿这次起争端的地点——哈尔滨地铁站,本身就有无障碍卫生间,甚至比女厕所离人群更近,但是因为社会宣传太少,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图源:网络

无障碍卫生间是什么?

是不设立性别,专门为不方便去男女厕所的人准备的方便卫生间。不仅父母可以带子女去,子女也可以陪同年迈的父母进入,残疾人也有自己安置轮椅的位置和扶手。可以说是非常有用的便民设施了。

但是国内无障碍卫生间的使用率非常低,导致建设热度也不高。不是因为没有人需要用,而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以用。

图源:网络

孩子的教育靠家长,而家长的教育靠社会。每次问题暴露的时候,都是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佳的时刻。

如果妈妈不得不带男孩去女厕所的时候,能够更尊重其他人的隐私,说一声抱歉打扰,管好自己的儿子。

如果爸爸能够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做一位尊重妻子、尊重女性的良好榜样,教好孩子。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对“第三卫生间”有更多的宣传,对性别教育有更多的重视。

男孩就不必找不到自己能去的卫生间,性别矛盾不会如此剧烈。

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但是男孩如何上厕所却依然困扰着所有人。在女厕所里哭泣的小男孩,打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脸。

图源:网络

正如教育家方刚说的:“性教育不是简单的生理知识教育。它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全面成长的教育。

说来好笑,事到如今,我们竟然不得不要重新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女性/男性”。略感欣慰的是,定义性别的权利没有掌握在单一性别的手中,而是在流动中螺旋进步。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再困惑于“生而为男女,应该怎么做。”

点亮【🔯六角星】,一起为进步而努力。


-推荐阅读

*作者:尹阿珂,为女则刚。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sdclass),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