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啊!那些日本电线杆
上周末,受邀参加乐山几位画家朋友的聚餐,赵本嘉先生是第一次见。当时我刚做完自我介绍有些拘谨地坐着,他就拿着手机径直走过来,“小蒲,你看,这是日本的大阪,上次我们旅游去了这里,这些房子都很老很旧,连个高楼大厦都没有。”
我定睛一看,谁说不是呢?这些房子果然缺少现代化气息,低低矮矮的一大片,与大阪在国际上的名声着实不匹配呢。见过“伟大建筑”——智窗大裤衩的中国人可能会看不起这“落后”的大阪,说着,赵老师又滑到另一张照片,“日本为啥这么多电线杆,他们不嫌影响美观么,不过这里的街道非常干净”,他似在问我,又不似在问我。
但我一看到日本的电线杆就会“触电”——因为我坚信那一直都是世间最美的画面之一。虽说赵老师对这些电线杆的存在是褒是贬还不一定呢。但至少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和我聊日本电线杆的人。“是不是因为地震?”赵老师说。
因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我对日本电线杆的看法,我激动地吞了一口口水说道,“日本城市里的电线杆,它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防震......我觉得日本的电线杆是一道风景。”赵老师表示认同,还回头对其他几位画家朋友说,“这个日本的电线杆,人家小蒲就懂”。
没错,我研究过日本的电线杆,早就想撰文一篇表达我对日本电线杆的满腔热爱。但一直不敢大张旗鼓的写,万一爱国者们知道了我的“汉奸行径”,对我口诛笔伐,承受不起。“朝阳区群众”一举报,我肯定就有罪。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没去过日本。连日本都没去过,还天天大谈日本太装逼了。但是我后来知道,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也没去过日本却写了本《菊与刀》这样的经典著作。于是我鼓起勇气在一篇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的文章里写了一小段,那篇文章叫《科特妮.洛夫太牛逼了,他们要向她致歉》。
在这莫名其貌的标题的掩护下,我这样写了一段:
上了大学学了五十音之后,我觉得日本很美。尤其日本电影里出现的电线杆子,那些电线在空中纵横交错,缠得像蜘蛛网似的,电线杆也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总之那景致难得一见。
我对这些电线杆子念念不忘,直到今天,要是在我们中国的乡村或者小镇上也出现类似的电线杆子,我就觉得我找到了归属,非常安详。尤其是傍晚,彩霞满天,或夜幕低垂的时候,这些电线杆就更加美丽动人,这场景让人恨不能当场与世永别。
把这些文字发出去之后,虽然我还安然无恙,但也难保又有几位朋友拉黑了我(他们有时会因为我的画作不堪入目而拉黑我)。现在人家艺术圈的赵老师都来和我聊日本电线杆了,我想壮起胆子再聊一下。
我花了一部分业余时间欣赏日本电线杆的美,以及寻找它存在的科学依据。我的研究方式是在百度输入“日本电线杆”然后点击搜索——这种学术态度,确实很令人感动的吧。为了收集更多关于电线杆的资料,我拜读了日本文史研究专家李长声先生的《哈!日本》,然而我并没有找到关于日本电线杆的内容——我准备致电李先生告诉他这一学术漏洞。
后来我从知乎上找到的资料是这样的,请允许我这个二道贩子简明扼要的概括一下。
日本的电线杆确实是历史遗留问题,日本是早期发达国家,人家电线杆子插的早啊。就像我们80年代的农村里的万元户,买的电视都是黑白的,90年代才买得起电视的贫困户反而直接买的彩电。但日本为啥不整改一下呢?
第一,日本政府没钱。为了迎接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国土交通省计划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根据预算日本国土交通省每年最多只能提供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86亿元),而把电线埋入地下的工程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也即政府每年预算仅够埋50公里的电线杆,照此推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4万公里。没办法,穷逼政府,分分钟都被我大天朝比下去。
第二,日本地震频繁。这个原因其实有点牵强的。大家认为,把线埋在地下,发生地震没法恢复,如果地震中线路中断,抢修人员会不知道在何处中断。但用电缆沟敷设,或者随着天然气管道敷设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这类问题,以日本的科技实力要办到这一点大概不会很难。而且架空的电线杆一旦倒塌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不说,还有可能阻碍交通影响赈灾。
所以,日本城市里电线杆子林立的原因,说到底都是没钱闹的。当然也有网友指出,日本人生存压力大,街上密密麻麻的电线可以防止他们跳楼。
不过,按照我的浪漫主义猜想,日本不改造电线杆的原因是,因为电线杆太美了。反正我的梦想就是去日本,然后飞到半空中,好好欣赏一番工业文明在日本城市上空布下的天罗地网。
-----------
题图作者:猪
-------
关注年猪
长按下方(可复制)微信公众号:
nianzhu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