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术的去人性化》一书中,西班牙哲学家加塞特在《天堂里的亚当》一文中从哲学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回应

2016-10-19 第一哲学家

在《艺术的去人性化》一书中,作者,西班牙哲学家加塞特在《天堂里的亚当》一文中从哲学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回应。观点提炼如下:


加塞特总的观点是:画作不应该建立在哲学、数学、玄学、历史、政治的基础上,它应该完全是,也仅仅是建立在艺术(绘画)意义上的和谐统一之上。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为现代主义绘画做的辩护。


加塞特的论证过程大致如下:要确定一种艺术的意义所在,必须先判断它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门艺术的诞生,都是因为人类渴望表达的基本需求在不断细化,那人类为什么有这种需求呢?换言之,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的诞生呢?加塞特认为,答案是:问题。是人类心中有一个艰巨而严峻的问题,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因这个问题而起,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分期分批的解决这个巨大的问题。自然科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初级阶段;人文科学,解决这个问题的中级阶段;艺术,则是尝试着最终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是生命!


所有事物都有生命,这个生命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含义,而是更宽泛更有哲学意义的概念,一件事物的生命,就是它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并非科学定义上的普遍特征普遍规律,而是纯粹的相互关联,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的生命和本质体现在它与其他所有事物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之中。举例来说,若要路边有块石头,就需要整个宇宙来帮忙。


科学将生命的问题分成两个互不相通的领域:自然和精神,由此形成两类科学:即研究物质世界生命形态的自然科学与研究精神世界生命形态的人文学科。这两种科学只能总结出抽象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情况、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即抽象化的共性,而具体的、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却视之不顾。它们只是生命问题的初级解决阶段。


每一个具体事物都由无数关联组成。科学处理方法很理性:它逐个寻找事物的关联,它大概无法确定所有关联,这是科学的不幸,由此催生了艺术。科学的手段是抽象化、笼统化,那艺术的手段则是个体化、具体化。艺术通过创造一个虚拟世界来事物关联不尽的总和。可以说,科学将统一的生命割裂成两个世界:自然和精神。艺术却通过将生命的这两方面融合起来来描摹事物关联的总和。没有生命是纯粹物质的,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也没有什么是纯粹精神的,再微妙的情感也源于神经的一次颤动。


艺术要画的,要创造的,就是生命,就是自然和精神彼此渗透、永远共存的奇特的整体,所以,绘画中永远不能缺席代表自然一极的再现性因素的存在。而纯粹的形式审美情感就来源于画作各个部分的和谐共存,因为共存就是共生,是事物相依相存,是互相支持、分忧,是两相融洽、滋润,是彼此成就、彼此强化。画家借此将自身生命汇入了与万物紧密关联和交流的洪流,从而获得一种永恒的自在的生命状态和极端强烈的审美情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