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 “真相”和“真理”概念

2016-11-26 第一哲学家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 “真相”和“真理”概念


先刚


自从我翻译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以下简称为“新译本”)出版以来,我曾经不只一次地遇到过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贺麟和王玖兴先生翻译的《精神现象学》 (以下简称为“旧译本”,贺麟、王玖兴译本)里面许多译作“真理”的地方,被我改成了“真相”?为什么我要舍弃“真理”这个在汉语学术界长久通行的哲学术语,转而用“真相”这个人们相对不太熟悉的术语来取而代之呢?


对于上面的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澄清的,因为细心的读者很容易就会发现,我的新译本根本没有舍弃“真理”这个术语,人们在新译本里面可以随处看到它的出现。与此相关,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则是,新译本之所以把旧译本里面很多译为“真理”的地方改译为“真相”,原因仅仅在于,在黑格尔的原著里,那些地方的德语原文本来就不是“Wahrheit”(这个概念在新译本和旧译本里都译为“真理”),而是“das Wahre”(这就是新译本所译的“真相”)。


根据我的粗略统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提到“das Wahre”(真相)的地方多达80 余处,尤其关键的是,这个概念全都是作为重要概念而不是作为普通词语而出现!然而,在黑格尔严格一致地使用“das Wahre ”这个概念的地方(也是新译本严格一致地翻译为“真相”的地方),旧译本的对应翻译却是五花八门。大致说来,旧译本除了大多数时候将其译为“真理”之外(这等于是把它和“Wahrheit”概念混为一谈),还有如下十多种译法:


(1)“真实的东西或真理”;(2)“绝对的真理”;(3)“绝对真理”;(4)“真实的东西”;(5)“真实的”;(6)“真实”;(7)“真理性”;(8)“真的”;(9)“真的东西”;(10)“真正是那样”;(11)“真”;(12)“真正的”;(13)“真理的”,等等。


我们知道,从事翻译工作(尤其是当翻译伟大哲学家的经典著作的时候),忠实和严谨乃是第一要务。说到“忠实和严谨”,我们当然不能以为,只需要僵硬死板地把德语原文的每一个单词对应以固定的中文词语,就算满足了要求——这是翻译机器都能做的工作。但话说回来,对于黑格尔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固定的核心概念,如果同一个译本竟然在八十多处地就出现了十几种不同的译法,那么这毋宁意味着,译者在理解原文方面出现了问题。无疑,旧译本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译法首先意味着,译者已然觉察到了“das Wahre ”和“Wahrheit” 这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否则他们完全可以以偷懒的方式将它们通通翻译为“真理”。但与此同时,这些杂乱的译法同时也意味着,译者并没有吃透“das Wahre” (真相)这个概念的意思,没有认识到这个概念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所以他们要么仍然将其与“真理”概念混淆起来,要么采取各种自以为应景的译法,最终导致这个如此重要的概念竟然被悄无声息地消解掉了。由于旧译本在我国学术界有着悠久而深入的影响,由此造成的进一步的后果,就是在汉语的黑格尔研究中,黑格尔的“真相”概念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一些讨论黑格尔所谓的“真理观”的论文中,由于那些作者显然没有阅读黑格尔的德语原文,而是深深地依赖于旧译本,所以同样把黑格尔所说的“真理”和“真相”混为一谈。


在这里,我们强调要把黑格尔的“真相”和“真理”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开来,意思绝不是说,“真相”和“真理”是两个截然不同或毫不相干的东西。恰恰相反,这两个概念的同一个词根“wahr”已经表明,二者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在根本上是同一个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略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异,更何况我们都知道,对黑格尔而言,差异性的根本重要性一点都不逊色于同一性。正因如此,我们在翻译黑格尔的著作时,应当忠实而细致地把黑格尔对于两个概念的不同用法表现出来。


那么,黑格尔的“真相”和“真理”概念究竟分别意味着什么呢?为了不让我们在这里的讨论陷入空对空的境地,这里不妨列举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里面分别谈到“真相”和“真理”的时候相应的几个说法以作说明。


我们首先看看黑格尔关于“真相”的说法:


引文1:Es kommt ... alles darauf an, das Wahre nicht als Substanz, sondern ebensosehr als Subjekt aufzufassen und auszudrücken.

新译本:一切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相理解和表述为一个实体,而且同样也理解和表述为一个主体。

旧译本: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引文2:... nur diese sich wiederherstellende Gleichheit oder die Reflexion im Anderssein in sich selbst -nicht eine ursprüngliche Einheit als solche oder unmittelbare als solche -ist das Wahre. Es ist das Werden seiner selbst, der Kreis, der sein Ende als seinen Zweck voraussetzt und zum Anfange hat und nur durch die Ausführung und sein Ende wirklich ist.


新译本:只有这个重建着自身的一致性,换言之,只有这个以他者为中介的自身反映—— 而不是那个严格意义上的原初的或直接的统一性—— 才是真相。真相是一个自身转变的过程,是这样一个圆圈,它预先把它的终点设定为目的,以之作为开端,而且只有通过展开过程并到达终点之后,才成为一个现实的东西。


旧译本:所以惟有这种正在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绝对的真理,而原始的或直接的统一性,就其本身而言,则不是绝对的真理。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真实的。


引文3:Das Wahre ist das Ganze. Das Ganze aber ist nur das durch seine Entwicklung sich vollendende Wesen.

新译本:真相是一个整体。但整体只不过是一个通过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着的本质。

旧译本: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于完满的那种本质。


引文4:Es ist daher ein Verkennen der Vernunft, wenn die Reflexion aus dem Wahren ausgeschlossen und nicht als positives Moment des Absoluten erfa β t wird. Sie ist es, die das Wahre zum Resultate macht, aber diesen Gegensatz gegen sein Werden ebenso aufhebt, denn dies Werden ist ebenso einfach und daher von der Form des Wahren, im Resultate sich als einfach zu zeigen, nicht verschieden.


新译本:如果把反映排斥在真相之外,不把它理解为绝对者的一个肯定性环节,那就是对于理性的误解。正是这个反映使得真相成为一个结果,同时还扬弃了结果与转变过程之间的对立,因为转变过程同样也是单纯的,所以它与真相的那个形式—— 即在结果里表明自己是单纯的—— 也没有区别。


旧译本:如果中介或反映不被理解为绝对者的积极环节而被排除于绝对真理之外,那就是对于理性的一个误解。正是这个反映,使真理成为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同时又将结果与其形成过程之间的对立予以扬弃;因为这个形成过程同样也是单一的,因而它与真理的形式(真理在结果中表现为单一的)没有区别。


仅从前面四段引文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黑格尔严格一致地使用“das Wahre”(真相)这个概念的地方,旧译本却出现了“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绝对的真理”、“真理”、“绝对真理”等不同的译法——尤其是在引文2 和引文4 里,对于“das Wahre ”的不同译法甚至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两句紧接着的话里面,比如前面刚刚翻译为“绝对的真理”,后面马上又翻译为“真理”!相对而言,旧译本的“真实的东西”这一译法是最为接近“das Wahre”(真相)的本意的,但译者不但画蛇添足地加上“或真理”这个解释,而且在后面直接将其译为“绝对的真理”和“真理”,这就距离黑格尔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渐行渐远了。


我们从这几段引文也可以看出,“真相”绝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概念。如果我们再仔细考察一下黑格尔正式提出“真相”概念的语境,就会注意到,黑格尔首先批评了那些企图通过“超凡脱俗的直观”、“经验”、“私传密学”、“单调重复”、“形式主义”等等手段来认识“绝对者”或“绝对现实性”的做法,以便阐明真正的科学,亦即那种“以绝对现实性为对象的认识活动”,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绝对现实性”就是黑格尔随后提出的“真相”,在这里,黑格尔不仅明确将这个“真相”理解和表述为“实体”和“主体”,而且将其看作一种“重建着自身的一致性”、“一个以他者为中介的自身反映”、“一个自身转变的过程”、“一个整体”、“绝对者”等等。很显然,这个“真相”就是精神,是《精神现象学》乃至整个黑格尔哲学所考察的对象。它是唯一真实的东西,亦即“真相”。确切地说,“真相”不仅意指精神这个东西本身,而且意指精神的各种“呈现” (Darstellungen )和“现象”(Erscheinungen),亦即精神的全部真实情况。


诚然,“真相”仅仅是精神的众多代名词之一,除了以上界定之外,黑格尔还使用了大量界定来指代精神,比如“上帝”“永恒者”“无限者”“概念”“理念”“理性”“思维”“自我意识”,尤其是在《精神现象学》里极为频繁出现的“自在体”(das Ansich )和“自主体”(das Selbst)这一对术语。如果人们因此指责黑格尔思维混乱(给予同一个对象如此之多的不同名称),那么这是一个误解,因为黑格尔恰恰提醒我们,任何界定,倘若仅仅作为一个词语或名称,都不过是一个空洞的、无差别的东西。没有任何内容。比如“动物学”这个单纯的名词和人们对于各种动物的丰富认识完全是两码事。就连“上帝”这样一个崇高的概念,“就这个词自身而言,它也不过是一个无意义的发音,一个单纯的名称。”因此,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本身,而是这个概念的“具体的”内容——“具体”(ausführlich, ausführung )对黑格尔来说意味着“展开和实现”,这从德语的字面意思也能看得出来——亦即这个概念的谓词的呈现情况。但即便如此我们还不能说,一个或若干命题就能反映出概念的真相,就像黑格尔所批评的那样:“知识和哲学研究里的思维方式的独断论无非是这样一个看法,即以为真相可以归结为一个命题,而命题又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可以被直接认知。”如果人们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僵死的命题”,那么所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种“非现实的真相”。比如“上帝存在”或“上帝是完满的”之类命题,即使它们为真,也仍然还没有呈现出“上帝”的真相;反之,只有当这个概念得以“展开和实现”,呈现出它的全部具体内容,亦即表明上帝作为什么东西存在着、如何存在以及如何是完满的,这才可以说达到了“上帝”的真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强调道:“真相是一个整体。但整体只不过是一个通过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着的本质。” 类似的话还有:“真相只有作为一个体系才是现实的。” 那些孤立的、个别的命题应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这又是因为命题所陈述的对象在本质上是一个处于转变和运动中的东西,或者说就是转变和运动本身。“命题应该表明什么是真相,但真相在本质上是一个主体,而作为主体,它仅仅是一种辩证运动,一个自己制造出自己,引领着自己返回到自身内的过程。” 这个理解不仅针对作为“主体”的真相,而且也针对着它所指代的“精神”“绝对者”“实体”“自在体”“自主体”等等。


简言之,在《精神现象学》里面,“das Wahre”就是指精神及其丰富呈现(即在一个辩证运动中展开并得以实现的各种规定性)。由于精神是唯一真实的东西,各种呈现都是它的真实的样子或状态,所以我们把“das Wahre”翻译为“真相”。


说到这里,我们不免会追问,这个东西和通常所谓的,尤其是黑格尔所说的“真理”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实际上,如果有谁理解了前面关于“真相”的论述,那么即使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还不太熟悉,也大致会揣测到,如果说“真相”首要地是一个本体论层面上的概念,那么“真理”就是一个认识论层面上的范畴。也就是说,当意识以真相为对象,并且与这个对象相一致或契合的时候,就达到了真理。这个理解与传统的“真理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援引黑格尔的原话为例:


引文5:Es wird aus ihrer [sc.des Wissens und der Substanz] Unterscheidung wohl ihre Gleichheit, und diese gewordene Gleichheit ist die Wahrheit.


新译本:这个区分或不一致可以转变为知识和实体的一致,而这个转变而来的一致就是真理。


引文6:die Allgemeinheit des Wissens [ist] ... gebildete und vollständige Erkenntnis... die zu ihrer einheimischen Form gediehene Wahrheit.


新译本:知识的普遍性既不是一种平庸的不确定性和枯燥无味……也不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普遍性……而是一种经历了教化的、完整的认识,一个已经获得真实形式的真理。


引文7:Die wahre Gestalt, in welcher die Wahrheit existiert, kann allein das wissenschaftliche System derselben sein.


新译本:真理,作为一个实存,其真实的形态只能是一个科学的真理体系。


整个《精神现象学》就是要表明,意识(及其各种形态)如何以真相(及其各种呈现)为对象,获得丰富的、直至完满的真理,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真理体系”。在黑格尔看来,任何一种所谓的真理,只有在具有“具体内容”亦即把握了真相的情况下——而这意味着“通过哲学而制造出来”——才真正配得上“真理”这一名称。对于“意识(知识)以真相为对象”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在《精神现象学》中找到大量佐证,这里不妨择要列举如下:


引文8:Bewuβtsein dessen, was ihm das Wahre ist, und Bewuβtsein seines Wissens davon.

新译本:意识一方面以真相为对象,另一方面以它的这种知识为对象。


引文9:... somit aber ist dann dies: das Für-es-Sein dieses Ansich, das Wahre, das heiβt aber, dies ist das Wesen oder sein Gegenstand. 

新译本:但这样一来,这个为着意识而存在的自在体就成了真相,而这意味着,它就是本质,或者说是意识的对象。


引文10:Der Gegenstand aber ist,das Wahre und das Wesen.

新译本:但对象存在着,它是真相和本质。


引文11:was sich ihm dadurch ergibt, ist das Wahre.

新译本:随之显露在意识面前的东西,就是真相。


引文12:da er das Wahre ist, so fällt die Unwahrheit in mich, und das Auffassen war nicht richtig.

新译本:既然对象是真相,那么真理的反面就是在我这一边,而我的领会把握也是不正确的。


引文13:Es ist aber in jedem einzelnen Momente nur dieser einen Bestimmtheit als des Wahren sich bewuβt und dann wieder der entgegengesetzten.

新译本:意识在任何个别的环节那里都仅仅把某一个规定性认作是真相,然后在下一个环节那里认识到的相反的规定性才是真相。


引文14:Unmittelbar für ihn ist das Spiel der Kräfte; das Wahre aber ist ihm das einfache Innere; die Bewegung der Kraft ist daher ebenso nur als Einfaches überhaupt das Wahre.


新译本:知性直接面对的是力的交织,但是它认为单纯的内核才是真相。同样,力的运动只有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单纯事物才是真相。

引文15:Verstand, welchem als Bewuβtsein des einfachen Inneren die an sich allgemeine Einheit das Wahre ist.


新译本:因为知性既已认识到了单纯的内核,它就会把那个自在的、普遍的统一体看作是真相。

引文16:Es traten zwei Seiten nacheinander auf, die eine, worin das Wesen oder das Wahre für das Bewuβtsein die Bestimmtheit des Seins, die andere, worin es die hatte, nur für es zu sein.


新译本:一方面,意识发现,本质或真相已经被规定为存在;另一方面,按照这个规定,本质或真相只能作为意识的对象存在着。

引文17:Die reine Vernunft dieses Idealismus wird also durch sich selbst ... an dasjenige Wissen zurückgeschickt, das nicht ein Wissen des Wahren ist.


新译本:那种唯心主义的纯粹理性……主动把自己贬低为一种不是以真相为对象的知识。

引文18:Was also dem Bewuβtsein der Gegenstand ist, hat die Bedeutung, das Wahre zu sein; ... Sein [sc. des sittlichen Bewuβtseins] Gegenstand gilt ihm ebenso als das Wahre.


新译本:任何东西一旦成为意识的对象,就会成为一个真相。……伦理意识同样认为它的对象是一个真相。


我相信,以上佐证已经足够清楚地表明,在黑格尔的哲学里,“真相”(das Wahre )和“真理”(Wahrheit)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无论在翻译还是理解的时候,都不应当把它们混为一谈。“真相”是意识的认识对象,当意识认识到自身与“真相”相一致的时候,就获得了“真理”。无疑,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真相是一个整体,一个不断转变的发展过程,所以相应地,意识对它的认识(以及由此获得的真理)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直至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


刚才我们也提到,黑格尔的这种“真理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传统的“真理观”一脉相承的,即真理在于认识与对象的一致。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黑格尔的真理观与传统的那种符合论真理观恰恰是针锋相对的。后者先天地假定,对象是一个东西,而认识者又是另一个东西;认识活动是由对象决定的,认识者能否获得真理,完全取决于他能否充分全面地反映对象的各种性质。然而,这种被动接受意义上的符合论真理观要么停留在一种天真质朴的常识立场,要么就像英国经验论(尤其是贝克莱和休谟)所深刻反思的那样,把所谓的真理(比如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归结为我们的想象。而康德之远远超出英国经验论的地方在于,他极大地发挥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不是让认识主体迁就对象,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革命”)。通过把认识活动的关键因素寄托在认识主体的先验形式(空间时间、范畴、图示、原理)上面,康德获得了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即“客观性”),也就达到了真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经验对象必然是和认识主体相一致的)。但是众所周知,康德的真理只涉及现象,亦即对象与认识主体相关联的时候的样子,至于“物自身”(Ding an sich selbst betrachtet)或“自在之物”(Ding an sich),却是不可认识的,因此这种现象真理和真正意义上的“真理”是相悖的。这就是黑格尔所批评的,康德的纯粹理性“主动把自己贬低为一种不是以真相为对象的知识。” 在康德那里,可以说“物自身”就是“真相”,因为他的《纯然理性范围内的宗教》里曾经冒出一句话:“按照事情自身而言(es an sich),亦即按照真相而言(κατ′ αληθειαν),未必就是这个样子。”可见,康德并不是对物自身(真相)无动于衷的,只不过他的先验唯心主义思维方式注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面批评的那种片面的主客分立模式:对象位于此一方,认识主体位于彼一方,二者被看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其间有一个将二者截然分割开的界限。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支配下,人们要么大谈科学的无能,要么甚至认为“认识活动”——以把握真相亦即获得真理为目标——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的哲学里,一切认识在本质上都是自我认识。这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尤其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共识和基本理论前提。比如谢林在《维尔茨堡体系》(1804)的开篇就指出:“所有知识的第一个前提是:认识者和认识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 同样,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中也宣称:“精神的所有行为都仅仅是对于它自己的把握,所有真正的科学的目的仅仅是,精神在天上和地下的一切东西中都认识到它自己。”意识以真相为认识对象,但意识本身就是真相,确切地说,意识就和作为对象的真相一样,都是真相的一个环节。换言之,真相不仅是认识的对象,同时也是认识主体,甚至可以说是认识活动本身。就此而言,当我们说真理意味着与意识与真相相一致的时候,其实是说,真理意味着真相总是自己与自己相一致——这是一个最大的真相,也是一个最大的真理,它是通过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才揭示出来的。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真相(随之真理)是一个不断转变和向前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之中,除了认识和对象的“一致”之外,同时也总是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意识发现,当知识发生变化时,对象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现有的知识在根本上是一种与对象相关联的知识。随着知识的改变,对象又转变为另外一个对象,因为它在根本上隶属于这个知识。”在黑格尔看来,“真理意味着,不一致作为一种否定性事物,作为自主体,仍然直接地保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真相之内。” 至于如何把握意识的这种不断扬弃之前状态的辩证运动(亦即真相和真理的联动过程),则是有待于我们对于《精神现象学》中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等部分的具体分析。


总而言之,在黑格尔之前,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明确提出了“das Wahre ”和“Wahrheit”这一对密切联系但又差别明显的重要概念。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在这里仅仅提请注意,各种相关表述不仅出现在《精神现象学》里面,而且出现在黑格尔后来的众多著作之中。这里随便再举几个例子。比如在《逻辑学》里,黑格尔曾经说:“知识想要认识真相,亦即那个自在且自为的存在。”在《法哲学原理》里,黑格尔提到:“这种如此自谓的哲学公开宣称,真相本身是不可能被认识的。”而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黑格尔更是多次宣称:“如果真相是抽象的,那么它就是不真的”;“真相,亦即精神,是具体的”、“真相,出于它的自我规定,具有一种发展自身的冲动”等等。不消说,这些概念在该书的旧译本(贺麟、王太庆译)里面同样没有反映出来,而是通通被译为“真理”。但本文已经充分表明,“真相”和“真理”是同一个东西分别在本体论层面和认识论层面的不同表现,虽然我们要防止把二者割裂开来的片面理解,但更应当警惕的却是把二者混为一谈的做法。


附论:黑格尔的“真相”与海德格尔的“无蔽”


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所说的“真相”已经预示了海德格尔对于“无蔽”(Unverborgenheit)的理解。后者在其《存在与时间》的第44 节专门探讨了“真理”概念。在这里,海德格尔引据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言论,比如“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或哲学就是“对于真理的认识”等等,提出这里的“真理”并不是在认识论或判断理论的意义上使用,而是意味着“事情”(Sache )、“自身显现者” (Sichselbstzeigendes)、“存在者”(Seiendes)、“存在”(Sein)、“事情本事”(Sache selbst)等等。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又指出,恰恰是亚里士多德规定了那个影响西方两千多年的“传统的真理概念”或传统的对于“真理”的理解:(1)真理的场所在于陈述(判断);(2)真理的本质在于判断与它的对象的契合(übereinstimmung)。海德格尔批评了这种基于主客分立模式的“契合论真理观”,认为“真”(wahr )仅仅意味着“揭示出存在者本身”。一个陈述的功能仅仅在于,“让人们观看存在者之被揭示出来的状态”。正是在这里,海德格尔除了使用“Wahrheit”这个词语之外,还提出了“Wahrsein”这一不同的说法,这表明他已经想要把它和通常的“真理”概念区分开来。也正是出于对于传统的“真理”概念的不满,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要把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理解并且翻译为“揭示状态”(Entdecktheit)或“无蔽状态” (Unverborgenheit),相应地也把古希腊人的“说出真理”或“判断”理解为“揭示”。与此相反的是,海德格尔指出,“‘真理’(Wahrheit)的译法,尤其是这个词语的那些理论上的概念规定,则是遮蔽了那种先于哲学的理解的意义,而那种理解是古希腊人在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不言而喻’设定的前提。”


海德格尔的这个观点在古典语文学界虽然遭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反对,但还是得到了有些重量级学者的支持——比如图宾根大学古典语文学家夏德瓦尔特(Wolfgang Schadewaldt)就非常信服海德格尔的诠释,认为“”的词根“”(遗忘)的的确确是“遮蔽”的意思。


在我看来,当海德格尔指出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真理”(Wahrheit),而是指“事情本身”“存在”“存在者”等等,这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至于“”是否还意味着“无蔽”,以及这个词是否起源于“去蔽”等等,则是可以争议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要像海德格尔那样,干脆抛开“真理”这个表述,转而使用“无蔽”之类带有神秘意味的术语?最重要的是,根据我们前面关于黑格尔的“真相”概念的讨论,在这里不难发现,“真相”(das Wahre )这个术语恰恰就是希腊人的“”的贴切翻译,因为黑格尔所说的“真相”无非也就是“存在”、“事情本身”等等。一方面,“真相”和“无蔽”兼容,可以贴切地反映“”的原本意义;但另一方面,“das Wahre”这个译法相对于“Unverborgenheit”译法的优越之处在于,它同时也和“”的另一层含义亦即“Wahrheit”保持联系——无论如何,“传统的真理概念”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更不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可以简单抛弃的东西。


这就跳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上面。海德格尔提倡“无蔽”而贬斥“真理”, 也就是说,他强调“”的本体论意义而排斥其认识论意义,进而走向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批判。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最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也被当作过去的哲学家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仿佛与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这并不符合事情的真相。黑格尔既不是主客分立模式的追随者,更不是所谓的“认识论中心主义者”。恰恰相反,黑格尔通过“真相”和“真理”这一对概念的辩证联动关系,把古希腊人所说的“” 最为完满地呈现出来。借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其实黑格尔哲学已经预先教诲海德格尔,“真相”或“无蔽”是如何必然转变为“真理”(wie die Unverborgenheit notwendig zur Wahrheit wird)。


相关内容阅读

请点击↓

尼采反戈黑格尔:悲剧美学比较与启迪

张汝伦:黑格尔在中国——一个批判性的检讨

哲学与哲学教育|孙正聿

“为承认而斗争”:从黑格尔到霍耐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