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柯布西耶:入选世界遗产的17个建筑作品
51年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离我们而去。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公布,为了纪念柯布西耶“对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贡献”,将其17个著名建筑作品列为世界遗产,这是建筑界的首例。
黑框眼镜,以及优雅的领结
除了建筑师的身份,柯布西耶在家具设计师、雕塑家、画家以及作家等身份上切换自如,然而除了这些,他也是位衣冠楚楚的时髦绅士。光洁不染的发型、鼻梁上那款经典的黑框圆形眼镜,以及花样百变的蝴蝶领结,和一套套优雅得体的西装,就是柯布西耶一生的时尚Icon。
另一个毕加索
柯布西耶出生于以钟表制造业闻名的瑞士小城拉绍德封,13岁进入当地艺术学校学习钟表雕刻,从小他就对绘画极其热爱,成为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后也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在他的作息表里,早上的时间用来画画,下午则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工作。在几十年的生命里,他创作了超过400多件艺术品,涵盖油画、雕塑、版画、壁画、挂毯等。
作家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的作家身份,始于他20岁时那场著名建筑之旅,他游历了欧洲各个历史名城,记录了欧洲各个流派不同时期的建筑,他在欧洲地中海地带旅行的时候通过草图本记录下了他的所见所闻:经典建筑的废墟、各种室内的细节、生动的景观以及周围的事物和人们。
1920年10月,他与朋友合办的杂志《新精神》,将自己的建筑观点与文学诗歌艺术结合,在当时的影响相当大。他从不将自己的语言限定仅限定在建筑或者城市规划的专业领域中,而是广泛地延伸至文学范围。
L'Esprit Nouveau《新精神》第一期封面,1920
《THE RADIANT CITY》(《光辉城市》)1933年出版,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城市规划师
30岁那年,柯布西耶移民到巴黎,接触了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建筑及艺术运动,从此开启了不平凡的创作之路。
1922年,在巴黎举行的沙龙展上,展出了柯布西耶关于城市规划的模型和设计,完整地呈现了他对现代城市与建筑的一系列构想,他提出构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种种建议,比如绿化带、公园、娱乐区、工业区及高层住宅建筑等。
他的这个设计构思,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雏形。
建筑五要素
▽
独立支柱
屋顶花园
自由平面
横向长窗
自由立面
萨伏伊别墅屋顶花园
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一直以这建筑五要素为核心。在他的概念里,建筑设计是五维而非三维的空间,在传统的三维空间里,赋予人的运动作为第四维,并以心灵感受为第五维度而展开。比如在萨伏伊别墅的设计中,会让人有种建筑散步的闲逸。
入选世界遗产的17个建筑作品
(按时间倒序排列)
朗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法国 1950-1955
国立西洋美术馆
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e l’Occident
日本 1955
圣玛丽-图雷特隐修院
Couvent 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
法国 1953
费尔米尼文化中心
Maison de la Culture de Firminy
法国 1953
昌迪加尔建筑群
Complexe du Capitole
印度 1952
勒·柯布西耶度假屋
Cabanon de Le Corbusier
法国 1951
库鲁切特之家
Maison Curutchet
阿根廷 1949
杜瓦尔厂房
Usine Claude et Duval Factory
法国 1946
马赛公寓
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
法国 1945
莫利特公寓
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
法国 1931 - 1934
克拉特公寓
Immeuble Clarté
瑞士 1930
萨伏伊别墅
Villa Savoye et loge du jardinier
法国 1928
维森霍夫小区
Weissenhof Estate
德国 1927
吉耶特之家
Maison Guiette
比利时 1926
拉·罗切之家
Maison La Roche
法国 1923 - 1925
弗鲁格斯社区
Cité Frugès
法国 1924
母亲之家
Petite maison au bord du lac Léman
瑞士 1923 - 1924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经典名言
空间、光线和秩序,人们需要这些正如同对面包和落脚而眠之处的需求。
创作建筑就是在把事物变得井井有条,把什么变得有条理?功能和形式。
家应该是生活的百宝箱
比起说话,我更喜欢画画。绘画更加迅速,给谎言更小的余地。
建筑是已知的游戏,正确而又高尚,关于在光线中相似的形式。
房子是一个供人居住的机器
我曾成百次想过纽约是个大灾难,而其中一半,是一个美丽的大灾难。
注:素材来源:批给屋、优尔城、环球设计及网络,景观周整理编辑。转载请申请。
更多大师致敬文章点击标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