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后工业景观复兴 | 上海杨浦滨江南段二期改造

大观 景观周 2021-02-03

杨浦滨江大桥段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分布有多家反映近代上海城市工业文明发展历史的老工业资源:旧上海鱼市场、祥泰木行、怡和冷库、日本明治制糖株式会社明华糖厂,整体设计需要结合场地的特点及历史线索,实现多样化滨江体验。

▲杨浦滨江周边历史工业资源

▲杨浦滨江大桥段平面图七板块三十三景

而杨浦滨江改造,正是在充分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与环境有机结合,保护保留场地上的工业遗存,体现杨浦滨江深厚历史底蕴,并规划了七板块33个节点,本文将选取部分建成节点进行重点分享。

红草花坛

靠近大桥的这片区域原先是水上的高桩码头,并不具备种植条件,尤其是大型树木。设计进行了两个处理,一是设置钢板花池,可以装载一定厚度的种植土,花池边加宽为供人休憩的坐凳;二是选用观赏草,配合江风吹拂,形成轻盈的动感。

▲红花草坛夏季景观

▲红花草坛秋季景观

樱花剧场


黄浦江有着最高级别的防汛标准,为了更好的实现滨水空间的景观性与亲水性,通常采用前后两级防汛体系。滨江栏杆边的码头基本位于一级防汛体系,后方跑步道则位于二级防汛体系,之间的高差接近2米。自然剧场顺势利用了这段高差,设置了一处面江而坐的室外阶梯看台。宽阔的高桩码头作为舞台,停泊的轮船和码头吊机则成为原生的舞台布景。


▲樱花剧场原场地

▲樱花剧场效果图

▲厂志石阶:条形的预制混凝土坐凳依次记录了祥泰木行的特殊年份和历程。

朴林草阶

朴林草阶位于木构建筑之前,整洁素雅的预制混凝土步道错落拾级而下,穿插其间的芒草形成简洁生动的景观基底,有机点植的丛生朴树勾勒出起伏的天际线,建筑掩映其中,共同构建出一副宁静清新的横轴风景长卷。

▲坐石观云(建筑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林中漫步

结合波浪型地面的生态雨水花园,人们通过置架空式的木栈道穿行在树林间,既能感受正在成长的树木,又能接触木质的设施成品。作为木文化的延伸,提供了另一种人与树木关系的视角。

(建筑设计: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林中漫步原场地

▲林中漫步效果图

雨水花园

位于安浦路与骑行跑步道之间,这里并非一片简单的景观树林,而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一处将雨水管理措施与休憩游赏结合的实践。树林间木栈道采用架空式设计,结合坡向波浪形沟渠,使得雨水的收集更为容易。地下埋设有巨大的雨水收集设备,收集整个场地的雨水并用于景观绿地的浇灌。


▲雨水花园

木行史话

祥泰木行又称山打木行,由德商创立于1884 年,1902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祥泰木行,选址杨树浦路建造厂房和堆栈。其鼎盛时期,仅在上海就设有一个总栈、两个锯木厂、一个胶合板厂和一支船队,雄霸上海木材进出口市场半个世纪。

百年来木行旧址演变的城市肌理以纵向老墙地标的形式映射于场地中,同时也作为进入滨江的通道。老墙以钢构框架融合木材堆场肌理,记录祥泰木行的发展历程,将老墙作为载体放置木材工具、木构件、木制品等物件进行木文化的多元化展陈。

▲老墙地标效果图

原海事处

▲原海事处(后改造为两处节点:自然课堂、小杨树浦)


自然课堂

利用桥头广场与码头地坪的高差,设计了由台地花坛与野草组成的自然课堂,层级布置的桌椅组合可容纳约30人,成为一间望江沐风的露天阶梯教室。阶梯下方内设有储物配套空间,可以举行小型的报告与演出,提供滨江更多元化的空间体验。

▲自然课堂效果图

小杨树浦

杨浦海事处原址位于杨树浦港与黄浦江交汇处边,便于处理水上事务,因滨江整体贯通及防汛整体要求,海事处搬迁另址,原有建筑拆除,转换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就是如今的自然课堂。作为对这一过程的记录,设计保留了一段原有建筑墙体,未来还会融入更多关于海事处的历史展陈。

因名称起源,杨树浦港对于杨浦有着特殊的意义。小杨树浦是一段强调互动参与的杨树浦港微缩景观。嵌入地面的浅水溪,适合儿童玩耍嬉戏。水溪前端是互动型取水装置,通过手工螺旋水车可以将黄浦江水提升汇入蓄水池,净化后通过手动水阀为水溪补水。

▲小杨树浦原场地

▲小杨树浦效果图

申江码头

▲申江码头原场地

码头吊车

▲码头吊车实景

吊轨花车

丹东路轮渡站到杨树浦港之间的码头上,保留有原有的铁轨。轨道上放置了独特的吊轨花车,造型源自码头上曾经的吊机轮脚,两端是花坛,中间是长凳,可供人面江而坐,在展现工业元素的同时具备休憩功能。

▲吊轨花车

▲吊机轮脚原型及效果图

花坛躺椅

保留原工业老码头,通过局部地面标高的抬升在视觉上适当弱化树池高度,临江侧利用钢板花坛设置休闲座椅,采用木质椅面与椅背,椅面适当放宽,可躺可坐,为游人提供悠闲的观江休闲体验。

▲花坛躺椅实景照

▲花坛躺椅原场地

▲花坛躺椅效果图

三道贯通

如果把滨江公共空间比做人体,那么三道就是骨架,支撑空间的结构内里;公园绿地则是肌肤,演绎空间的多样外在。漫步道通常设在亲水第一线,与后方绿地中的跑步道、骑行道构建出三道体系,是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工程的核心内容。浦西部分,三道自杨浦大桥经杨浦、虹口、黄浦、徐汇四区一直贯穿至徐浦大桥,近23公里的长度相当于一个半马。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是一个综合而漫长的过程。杨浦滨江2.8公里岸线的贯通开放,就如同这个早晨的日出,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随着多级交通的接入,滨江腹地商业功能的提升,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文化艺术活动的植入,这一天将会越来越精彩。

项目名称:杨浦滨段南段公共空间和综合环境(二期)工程设计

总体顾问: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方案设计:大观(egda)

深化设计:聚隆

设计团队:杨晓青  张向阳  王骏杰  张燕飞  孙杰  张先之  邹敏  吕文瑛  周芸  傅蓓敏  冯宇翔

甲方团队:杨浦区浦江办  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丹东路—渭南南路

项目类型:公园绿地、滨水公共空间

项目面积:6.7公顷

主要材料:耐候钢板、透水混凝土、预制混凝土、防腐木、钢、涂料

设计时间:2016年4月~2016年12月

建成时间:2017年10月

景观摄影:金笑辉

注:本文为原创供稿景观周首发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后台发送“转载”按要求注明


点击图片报名参加

上海公共景观考察+专场分享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