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探究 | 耦园—双盒记「中海TOP系列:松湖林语」
这是一次在东莞松山湖4A景区绿道内的造园尝试,设计任务起于地产销售,但因基地太小核心区约1000平米,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销售需求,设计从传统功能中解放。如何再现松湖烟雨的气韵,成为这次设计最核心的挑战点。
破题——阴阳
如此小的场地,既不能再造一处自然之色,集锦式的元素提取也略显老气。通过思维导图不断的自问,最终我们认为风景存续在自然之中,而自然的解读可以通过阴阳互换来体现:松湖风景→自然→阴阳
格局——阴阳互换的双盒
通过两个盒子的阴阳对照,把松湖烟雨的气韵、自然的朝夕脉搏,整合到动态游赏路线中。在这里,一个放,四溢横流、喷脱而出、洋洋洒洒;一个收,坐井观天、洞天福地、雾气凝滞。一个感受太阳灿烂的刚劲之美,一个捕捉月华如水的柔弱之气。接下来就带着大家来领略这一廊之隔的双盒对话吧。
南盒
南盒是毗邻市政的第一个盒子,我不太喜欢第一眼过于华丽的界面,因为自然是温润的。我更愿意把高潮放在内部,用空间、光等内部力量去感染大家。因此,如何把人们吸进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释放自然的阳刚一面,成为南盒重点推敲的部分。
首先我们选择东西向建立盒子,希望光能够在一天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以原生桉树林作为背景衬托。其次,我们在街面上建立长约81米的界面,并在中间凿出一个“洞穴”,让“水”流出来。这里的“水”是黑色的,黑色的墙、黑色的地面、黑色的台阶,黑色的市政人行道,意图通过真真假假的“水”,模拟出一个水帘洞。当人们踏水而入,经过光、声音、水汽的洗礼后,另一个世界——北盒将在门后徐徐打开。
接下来我们将从吸入和自然的阳刚两个维度,深入解读南盒的体系架构。
吸入
在17米进深的南盒,我们通过10米的顶棚,把盒子分成了三段,它呈现出亮-暗-亮的关系。同时,在第一界面我们在电动玻璃门中加入金属丝网,在最后一个界面置入了一个捕光的装置——一棵姿态横溢的斜飘树。这样,当人们站在马路对面时,朦胧的玻璃门后面,一个被高光打亮的景致,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入口处的翠玉白菜,吸着大家往前走去。
自然的阳刚
自然太博大了,如何奴驭风月,如何像清代张潮写的《幽梦影》里:“栽树可以邀风,筑台可以邀月……”选择不同的物象,以一物引他物,引来自然的通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抉择。在此,我们选择了滩石、滴落的水声、强光与阴翳、湖上的蜻蜓来展现自然的脉动、松湖的清扬。
滩石
三块石头,一块在门外,一块以吧台呈现,一块托住斜飘树。由外及里,是一个由平到高,再往下坠的带入关系,它们同时暗喻了一池三山的风水结构。石头表面尽可能粗糙,希望更多带入原生态,把人们拉回湖畔林间,安神养性。
水声
水有两处跌落,门外是安静的,门内是躁动的。我们想把水声留在门内,用它去洗涤门外的浮尘。当玻璃门徐徐打开,水汽扑面而来,哗哗的水声把人们吸进之后,人们入定而立。
为了形成强烈的包裹感,我们采用L型水幕墙,同时提高水幕基脚20厘米,让水的坠落发声。同时我们在池底通过金属挡板区分水的动、静,用平静的水面反衬水的欢愉。
整个水幕,我们希望是入画的,因此,在悬挂的基础上再次翻折,希望它就像一副刚刚打开的画卷,让前面的树、石、人,装进这水墨丹青之中。
强光与阴翳
这是一个盛光的盒子,我们希望通过盒体对光的裁剪,把灼热的光、柔弱的光、影子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光,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并置,让自然的呼吸律动显现出来,让强对比去激活人们对自然美的认知。
人们通常是中午或下午来到这里,站在盒中,西侧的光在深檐以及夹丝玻璃的双重过滤下,已经变得很孱弱。平静的水面和拉槽的墙基将其含吮其中,光的弱德之美停留在入口一侧。而盒体的东边,顶棚与5.5米高墙之间留出的天井让光倾泻下来,反光的叶片如同被光燃烧,绿色的“火焰”同瀑布一道将人们的心情往另一个相反的高潮推升。
一边是光芒万丈,一边是阴翳的礼赞。
北盒
北盒是神性之后的日常,如何把可品茗、可私宴的日常归置得精巧且充满湖畔气息,以阴柔之美滋养生活,是此盒重要的挑战点。
精巧的场所——套院
我们用前后院落来衔住建筑,因为建筑的通透性,基地变成了被水包裹的滩涂。视线的渗透溶解了室内外边界,精致的室内成为室外互看的风景。
精巧的场所——阴阳姿态
昆曲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一幅完美的阴阳配位,有高下、有内外、有你我。在北盒中,水岸边栽植斜飘树,强化水与岸的相互咬合,同时分布于LED屏两侧的斜飘乔木,一高一低,一个俯首、一个叹仰,力求将整个画面定格在阴阳交融的姿态中。
在别处的湖畔气息——迷远
北盒其实很小,被建筑分开的两个小院,分别是长22米宽15米和长13米宽6米。我们希望借韩拙提出的迷远“有烟雾瞑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渭之迷远。”通过雾喷来扩大人们对北盒的感知。
雾喷并不稀奇,但装在哪能够形成迷远之境,则需考究。通过多轮模拟,最后我们把点位布置在建筑边上,希望在室内与室外增加一层遮罩,拉开室内对外庭空间的感知。
在别处的湖畔气息——远借
通过视线的管控,路边20多米高的桉树林成为第一个被远借的对象。而如果只限于此,思绪是无法被带出这一方水院的。在此,受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提示,我们在弧形墙上挂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一幅长18米高2米的LED屏,将松湖林语的景致纳入其中,希望通过虚拟的山水画卷,让人们感受到远处的湖畔气息。
隔
在两盒之间,如何隔而不断且能渐入佳境。在此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洞穴,穿过它,在磨砂玻璃门徐徐打开之后,另一壶中天地呈现眼前。
整个空间呈竖向狭长形,石板悬浮,微光从墙板之间的缝隙中透出,我们力图创造出两盒为实,中间为虚的探秘感。
说完耦园的主骨架,还有两个探讨点想一吐为快。
三远的动态运用
/情绪起承转合/
如何对中国画论进行有意的景观尝试,一直是我思考的命题之一。高远、平远、深远、迷远、阔远、幽远,与其说它们是六种构图的提炼,不如说是六种心境的描述。本次设计我取前四远,并以动态转换的方式布置高远、平远、深远,以期通过不同心境的铺垫,带入情绪的起承转合。
市政第一界面长约81米,左右各22.5米的小叶榄仁夹住36x5.5米高墙,以平远之境形成冲融平淡的心情。
在整个沿街立面的中间我们凿一水帘洞,五层界面,把重叠的深远之境,以重晦的心情引人而入。
当电动门缓缓打开时,高远的清明之色从天窗洒下,5.5米高的壁泉在4米净高顶棚之后向天上冲出,刚性积极的心情油然而生。
而在人们继续往左行进之后,第二道电动山门、背后的室内框景、水边的LED屏以及背后的高墙和8米高小叶榄仁这5层界面又一次以深远之意,把人们吸入。
当人们最后入定坐下,眼前镜池天井所展现的平远和迷远,让人们平复心情,追想松湖烟雨的辽阔画卷。
总的来讲,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境冲融而缥渺。整个游历过程,起于柔性之心,成于刚性之气,归于平和之境。
蜻蜓
我们设计的场景都是希望充满生命力的,而其中的雕塑也必然承载生之活力。蜻蜓这一水边的轻巧之物,原以三个场景,三种不同材料对应刻画。南盒入门前水平放置的大石上,用铜制简约的发簪造型置于石上;两盒之间的隧道石板上,以精细的刀法阴刻出一只匍匐蜻蜓;北盒的叶片上,亭亭玉立一只翡翠点缀的蜻蜓。前后三只,一个大写意,一个小写意,一个居中表达。前者金属暗喻灼灼生机、跳脱,中间石材表达深邃沉稳,最后金属与翡翠结合阴阳平衡。它是我们行进的线索,又以不同的性格张力呼应每一个场景的特征。
结语
每一次设计都是对生活经历的映射,对理论认知的反馈,感谢甲方的包容与支持,感谢设计团队对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感谢各位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合作。
项目档案项目名称:深圳中海·松湖林语业主单位: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深圳公司项目地点: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与湖景路交汇处东南侧项目规模:约1700平方米景观设计:佳联设计
业主团队:刘兰、李跃华、周友科、郭贻帅、李永攀、薛知恒、吴进满
特别鸣谢:中海企业发展集团设计管理部 中海企业发展集团华南区设计管理部
设计总监:张樟方案设计:张樟、高文龙、李贞妮、柳春花、张秦川、刘学园深化设计:张建华、刘淘、何杰义、姚天宇、向辉、郭小燕室内设计:深圳市水平线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梁黄顾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景观软装:深圳市普瑞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标识设计:深圳市瑞海标识有限公司蜻蜓雕塑:OUCH®团队摄影:三棱镜设计时间:2020年12月竣工时间:2021年7月
点击图片查阅佳联设计更多项目
注:本文由佳联设计供稿景观周发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后台发送“转载”按要求注明
更多项目点击标题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