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华小研 | 姚佳伶:谢谢文字让你我相遇
姚佳伶,外国语学院2022级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默默无闻的研报幕后人员之一,在华大研究生融媒体工作室担任文案编辑一职。在职期间累计完成推文撰写15篇,视频脚本1篇,参与工作室周边设计1次,获2022-2023学年度校“优秀研究生干部”、华大研究生融媒体工作室“优秀编辑”称号。
01 看到它,加入它
如果说人的一生中一定有一些极具“信念感”的时刻,那对我来说,这样的时刻就是“华大研究生”这几个字映入眼帘的瞬间。就像吃热干面要加芝麻酱、喝奶茶习惯点三分糖一样,看到它、加入它仿佛是一件理所当然、不容思索的事。我不知道这种坚定的信念从何而来,但我相信,跟随直觉做出的选择一定不会后悔。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从八月末在试运营中第一次冥思苦想地填报选题、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磨合中磕磕绊绊地完成第一篇推文,到九月下旬那些word文档中朴素的文字变成生动鲜活的精美“展示品”推送到山民们手中,一种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击中了我,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在研报工作的日子是平淡却精彩的,一个月两次的选题填报和文案撰写就像言情小说里男女主相遇的宿命般难以逃脱,循环往复地组成了我与研报之间深深的羁绊。尽管我只是一个与电脑相依为命的码字女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干着最基本、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但只要心中有丘壑,哪里不是风景呢?
怀揣着对研报的热情和想要“做得更好”的决心,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记录下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文案是整篇推文的骨架,也是思想的载体,它的审美性、趣味性和新颖性是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也是我在工作中应当尽量达到的目标。因此,在拿到一个选题后我的第一想法不是“怎么写”,而是“怎么样可以更有趣、更吸引人”。这样的思考促使我在撰写文案时不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能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做“桂子山山民生活状态一览”这篇推文的时候,考虑到抓拍动物们有趣的瞬间难度较大,我与搭档商量之后提出调整选题,结合当时比较火的发疯文学,将猫猫的图片做成表情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反映出山民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还有“chatgpt眼中的华师”这篇,我也尽可能地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小巧思”,将chatgpt的回答总结归纳为十大美德,增加推文的趣味性。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除了这些日常工作以外,我还十分幸运地解锁了一些“隐藏任务”。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完成的推文。尽管这不是我撰写的推文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但却是对我来说最有纪念意义、可能也是花费了最多心血的一篇文章。11月的第一天,我收到了学姐邀请我参与双校联动推文创作的消息。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就像是舞台上的聚光灯突然在茫茫人海中照到了我身上,恍惚间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至今还记得收到消息时那种获得肯定和认可的感动以及与搭档彻夜畅聊彼此的奇思妙想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在写作这篇推文的过程中,我积极承担了任务推进者的角色,主动完成了发起讨论、督促分工、整理总结问题等工作,虽然途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一度让我觉得有些灰心,但大家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奋斗的样子给予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其次,我还参与到了工作室的周边制作中,为毕业主题的明信片撰写文案,串联成具有故事感的华师专属记忆。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要挑选出具有共性且具有华师特色的场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万千学子们的校园回忆浓缩成小小卡片上的只言片语。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之后,我从一个毕业MV里获得了灵感,决定以“穿越时空 双线对话”的形式进行创作,分别以刚入学和毕业时的口吻对同一个场景抒发感想,互相形成对话和回响,激起毕业生们对华师求学生涯的回忆。
所有这些奇妙的经历都是构成我“华小研”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每每想起这段时光时都会会心一笑的瞬间。一路走来,十分感谢老师和学姐们的指导与帮助,用严格的要求和包容的态度引领我们前行;也十分感谢工作室的每一位小伙伴,用专业的技能和无私的付出在这里创造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当然,还要感谢正在读这段话的你,谢谢你曾经读过我的文字。
我不是妙笔生花的文学大师,更不是深谙流量法则的媒体运营,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山民中的一员,希望我们曾隔着屏幕产生过短暂的共鸣,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别忘了继续支持华大研究生呀!
END
华大研究生融媒体工作室
责编 | 朱娇 赖嘉玲
文案 | 姚佳伶
排版 | 卢佳静
供图 | 姚佳伶
审校 | 曹宇
投稿邮箱 | hsyj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