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2500年冶铁史历代产量、产地及其变迁!钢铁从业人员必读!

2016-10-08 泰科钢铁网 泰科钢铁


年代

产量

(万吨)

主要产地

备注

春秋

战国

-

山东临淄、河北邯郸、楚国、岭南

《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贡璆、铁、银...

秦代

-

河南南阳、四川邛崃

《史记·货殖列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

宣布盐铁官营,设置48个铁官,48个铁官分布的地点是:郑(陕西华县)、夏阳(陕西韩城县)、雍(陕西凤翔县)、漆(陕西彬县)、宜阳(河南宜阳县)、渑池(河南渑池县)、安邑(山西夏县)、皮氏(山西河津县)、平阳(山西临汾县)、绛(山西曲沃县)、大陵(山西文水县)、隆虑(河南林县)、雒阳(河南洛阳市)、阳城(河南登封县)、西平(河南西平县)、宛(河南南阳市)、皖(安徽潜山县)、昌邑(山东金乡县)、沛(江苏沛县)、武安(河北武安县)、都乡(可能是河北井陉县,待考)、涿(河北涿县)、千乘(山东高青县)、东平陵(山东章丘县)、历城(山东济南市)、嬴(山东莱芜县)、临淄(山东淄博市)、东牟(山东牟平县)、东武(山东诸城)、下邳(江苏睢宁县)、朐(江苏连云港市)、盐渎(江苏盐城)、堂邑(江苏六合县)、沔阳(陕西勉县)、临邛(四川邛崃县)、武阳(四川彭山县)、南安(四川乐山)、狄道(甘肃临洮县)、渔阳(北京市密云县)、夕阳(河北迁西县)、平郭(辽宁盖县)、北平(河北满城县)、郁秩(山东平度县)、莒(山东莒县)、无盐(山东东平县)、鲁(山东曲阜县)、彭城(江苏徐州)、广陵(江苏扬州市)

山东12处,江苏7处,陕西、河南各6处,河北、山西各5处,四川3处,北京、辽宁、安徽、湖南、甘肃各1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只有桂阳郡(湖南郴州)一处设有铁官。

东汉

-

设铁官34处,基本沿袭前代,仅云南两处是新设


曹魏

-

白超垒(今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东)、京兆(今陕西安市西北)、天水(今甘肃谷县东南)、南安(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

曹操在河北设“司金都尉”、“监冶谒者”

蜀汉

-

定笮(今四川盐源县南)、台登(今冕宁县东)、卑水(今会理县东北)

刘备据有益州,以张裔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东吴

-

武昌(今湖北鄂城)

“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太平御览》卷343引陶弘景《刀剑录》)

西晋

-

主要在江北,江南仅有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市东北)和冶塘(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东南)

设“卫尉”一职,专管江北“冶令三十九、户五千三百五十”(《宋书王弘传》)

东晋

-

以长江流域向珠江流域发展。

梅根冶和都邑小冶

《晋书·庾翼传》:“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

后赵

-

渑池


南燕

-

商山(今山东桓台县东南)


十六国时期西域

-

屈茨(今新疆库车)

“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魏书·食货志》)

北朝北魏

-

相州“牵口冶”(今河南浚县北十八里之牵城)

“常锻炼为刀,送于武库”(《梁书·康绚传》)

南朝梁

-

浮山堰(在今安徽嘉山县北)

梁武帝下令“引(建康)东、西二冶铁器,大则釜鬲、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沉于堰所”(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歌图》)

唐代元和初年(806-810)

0.1

兖州莱芜县(今山东莱芜市)、并州(太原府)、剑南山地、秦岭山区、铁州治所(今吉林敦化市东南)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

0.41

北宋主要铁冶有:邢州(河北邢台)、磁州(河北磁县),占全国74%


北宋元丰元年(1078)

0.28

邢州(今河北邢台市)綦村冶39.5%,磁州(今河北磁县)固镇冶占35.8%;徐州(今江苏徐州市)利国监占5.6%;兖州(今山东兖州市)占4.4%;威胜军(今山西沁县)占4.1%。此5处铁产地,全在北方,产量占全国的89.4%。

沈括所说的“百炼钢”,即产于磁州。

南宋初年

0.11

今江西境内的信州铅山场、抚州东山场和弋阳、上饶两县

邢、磁、徐、兖、威胜军的大型铁矿已划入金朝版图

-

黑龙江阿城县五道岭


元中统四年1263

0.29

产地以腹里为主。(《元史·地理志》:“史书省统山东、(山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犹云内地”)

除腹里外,还有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

明洪武六年(1274年)

0.45

南方进贤、兴国、黄梅三冶均超500吨,南方六冶总和占70.6%。明初全国铁冶业的重点已明显地南移。

明洪武六年(1273年),全国置铁冶13所,其中南方6所、北方7所

明永乐初年1403-1424

0.98

江西、湖广两行省约占0.5万吨,冶铁业重点南移

明初冶铁税率为“三十分取二”著名的冶铁中心,北方在河北遵化,南方有广东佛山

明中后期

-

遵化铁冶。工人最多时达2500多人,最少时也有1500多人,是明代中后期最大的铁矿生产基地

“军器之铁止取足于遵化收买”(《明会要食货五》引孙承泽《春明梦余录》)

清代

-

北有汉中(陕西)、南有佛山(广东)


1895

0.14(数据为钢产量)

武汉汉阳,1894年6月汉阳铁厂建成投产

中国开始生产真正意义上的钢了

1908

7.8

武汉汉阳,汉冶萍公司当时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

汉冶萍公司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

 

1909

7.8

1910

7.8

1911

7.8

1912

0.3

武汉汉阳、本溪(日本大仓喜八郎1914年11月23日在太子河右岸山脚下建起高炉

1890年建设的汉阳钢铁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年钢产量稳定在5万吨,该厂於1925年停止生产,国民政府统治十余年间始终没有恢复生产。

1913

4.3

1918

5.7

1920

6.8

1925

3.0

1926

3.0

1927

3

鞍山、本溪

1920年-1932年,12年时间鞍山制铁所共生产生铁202.04万吨,其中163.73万吨被运往日本本土,占总产量的81.04%。

1928

3

1929

2

1930

1.5

1931

1.5

1932

2

1933

3

鞍山、本溪、

重庆(1938~1945年的8年中,共生产钢45264吨)、

北京石景山(1937年续建,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累计只产生铁25万吨)、

太原(太钢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宣化(日本北支开发株式会社1940年在宣化建炼铁东厂)

 

1933年6月1日,“满铁”株式会社昭和制钢所正式成立。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占整个中国钢铁产量的80%以上,悉数被运回日本。

1934

5

1935

25.7

1936

41.4

1937

55.6

1938

87.5

1939

0.2

1940

53.4

1941

0.3

1942

0.6

1943

92.5

1944

1.3

1945

26

1946

1.6

唐山(1943年4月成立唐山制钢所)、鞍山、重庆、北京石景山、本溪、宣化、太原

1945年10月石景山钢铁厂部分修复开工,1948年产铁3.6万吨

1947

6.3

1948

4.4

1949

15.8

1950

61

鞍山、重庆、北京石景山、本溪、宣化、太原、唐山、八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

八一钢铁--始建于1951年

武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包钢--1954年建厂

杭钢--公司前身浙江钢铁厂成立于1958年3月10日

马钢--1958年9月20日成立。

邯钢--1958年建成投产。

济南钢铁--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

柳钢--1958年创建

南钢--始建于1958年

安阳钢铁--1958年建厂

上海第五钢铁厂--创建于1958年9月

1951

90

1952

135

1953

177

1954

223

1955

285

1956

447

1957

535

1958

800

1959

1122

鞍山、武汉、邯郸、包头、北京、重庆、太原、本溪

大跃进时期,钢产量猛涨

1960

1351

1961

870

(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三皇:鞍钢、武钢、包钢

 

五帝:首钢、重钢、太钢、本钢、湘潭

 

十八罗汉:邯郸、济南、临汾、新余、南京、柳州、广州、三明、合肥、江油、八一、杭州、鄂城、涟源、安阳、兰州、贵阳、通化

攀钢--成立于60年代

西宁特钢--始建于1964年

凌钢股份--始建于1966年

韶钢松山--成立于1966年

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

酒钢--1970年9月31日出铁。

沙钢--1975年建厂

 

1962

667

1963

762

1964

964

1965

1223

1966

1532

1967

1029

1968

904

1969

1333

1970

1779

1971

2132

1972

2338

1973

2522

1974

2112

1975

2390

1976

2046

1977

2374

1978

3178

鞍山、武汉、北京、邯郸。鞍钢年产钢686万吨稳居第一。

1978年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

1979

3448

鞍山、武汉、北京、邯郸、上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宝钢1978年12月23日,一期工程开始动工,1985年9月建成投产

1980

3712

1981

3560

1982

3716

1983

4002

1984

4347

1985

4679

1986

5220

1987

5628

鞍山、武汉、北京、南京、邯郸、济南、莱芜、上海。

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

1988

5943

1989

6159

1990

6635

1991

7100

1992

8094

1993

8956

1994

9261

1995

9536

1996

10124

1997

10894

上海、鞍山、武汉、苏州、邯郸、莱芜、太原、济南、马鞍山、攀枝花、邯郸、南京、本溪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粗钢产量从1997年的1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5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1998

11559

1999

12426

2000

12850

2001

15163

2002

18237

2003

22234

2004

28291

2005

35310

2006

42266

2007

48966

2008

50091

1、唐山(10400)

2、天津(7304)

3、邯郸(5346)

4、苏州(4350)

5、无锡(2757)

6、上海(2309)

7、马鞍山(1999)

8、鞍山(1938)

9、莱芜(1907)

10、安阳(1820)

(注:2014年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从外地大量调运钢材,而环渤海地区的5个省、市产能在4亿吨左右,近一半过剩产量流向以南方为主的其它地区。

2009

56803

2010

62665.4

2011

69550

2012

71654

2013

77904

2014

82270

2015

80382

2016年上半年

39956

注:

(1)、1895年前数据为生铁产量,1895年开始为钢产量

(2)、部分数据可能有待商榷,仅供参考

(3)、部分数据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更多钢铁行业相关科技资讯专题点击下面链接或者访问泰科钢铁网-“科技资讯”板块:

2016年全球前50大钢厂全景照片!值得收藏!

近几年钢铁企业十大典型安全事故分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从2.5T到400T,全球钢铁企业各式容量转炉巡礼!

目前掌舵钢铁行业的大boss们都是来自哪些学校?什么专业?

行业的技术领头雁!历届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钢铁企业产品“特优质量奖”名单

历届中国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单!

格局决定成败!2016全球50强钢铁企业的公司愿景和经营理念!

全球10大钢铁企业掌门人:米塔尔“子承父业”,宗冈正二酷爱柔道,权五俊走技术路线

钢铁行业十大成功转行:大多在本岗位出类拔萃,跨界后更是一飞冲天

钢铁行业中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膜拜吧!

钢铁行业近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泰科钢铁网,专注于钢铁行业技术的论坛+智库,欢迎访问,参与讨论,www.itechg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