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读完了《把自己作为方法》

刘小咪 刘小咪学英语 2021-02-10
这周词汇课就要结课了,我终于不再天天提心吊胆、脚底打后脑勺,可以把攒着的书和剧好好读一读了。

今天看完的这一本是《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心里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找不到出口。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写篇读书笔记,记录所想,也分享给你。


初见《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我手里的这本是朋友在由新书店买的签名版本。他读完送我的时候里面还有珍贵的笔记。说真的,我很喜欢读有笔记的书,像是在和作者、和原主人同时对话,是种很难得的体验。


作者之一的项飙老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博士就读于牛津大学,目前是牛津的社会人类学教授。

这些关键词凑起来立即给人一种权威感。我本来还担心文字艰深晦涩,怕我作为「社会人类学的门外汉」无法看懂。

但是打开封面后,我的担心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和兴奋。


感受《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一个敏锐、耐心的提问者和一个诚实、丰沛的谈话者——吴琦和项飙二位老师贡献了一系列好故事。

这本书里有项飙老师个人思想的形成,学者的经验和焦虑,以及他对流动世界的看法。项飙老师想构建并提供一个大众思考工具,他建议通过把个人经验问题化,观察、思考、具体地了解世界。

项飙老师的哲学,我粗浅地理解为「对自己坦诚、对环境敏感、对世界疏离、对研究躬身」。


总结《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如果让我用四个词来说总结我的读后感,那就是「坦诚、敏感、疏离、躬身」这八个字。

坦诚就是不装逼,接地气,说大白话。

项飙老师说牛津大学认为「最高层次的学术其实是说大白话,尽量不要有专业术语,用的概念听起来也很简单」。面对自己时,不怕边缘、不怕知识不够,天真真实、不装腔作势的表现才能打动人。

敏感指的是感兴趣(for fun)、有冲动、想探索。

敢于疯狂、敢于做特例,对身边的小世界感兴趣、愿意去观察和叙述。项飙老师几次在书中提及这种「独立的叙述」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因为做到清楚地讲话并不容易,我每次想写长微博时就会经历这种艰难。但这种训练有助于我们对身边的事情形成一个图景,系统讲述、勾勒道理、明确联系,做到精准。

疏离是有第三方视角,有意识地警惕并远离。

项飙老师说自己不太愿意多愁善感。煽动情绪、鼓吹情怀、一边倒的事情他会有意识地警惕和远离,并用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这点对我启发也很大,我有时会「走心不走脑」,事实上「走脑不走心」可能更好。拒绝戏剧化,就是论事。

躬身就是实践、埋头苦干、体会细微地做东西的过程。

朋友在读时就跟我分享了这条,我印象很深。项飙老师在书中类比了做研究和搞艺术,他说:

艺术不完全是靠想象,艺术很具体,你对今天早上那一束阳光的感受,是很具体的,要把握那种感受,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通过雕塑或者画画,色彩的调配,物质性很强。夸夸其谈相当可怕,好像一种灵感让自己感动起来,但是飘过去了就什么都没有。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技术性的东西非常重要,只讲空洞的东西不行。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甚至有些感动,似乎为自己下苦功夫、傻功夫找到了背书。看,都得下功夫,什么创造性、什么天才,这些简直是不负责的说法,抹杀了「做」的过程——任何东西都是做出来的,不做就什么都没有。

感谢《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对话》


合上这本书,我满心感谢。

感谢它让我有新的思考、新的搜索、新的交谈。让我精神抖擞地大半夜不睡觉,找到并看完了项飙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演讲。

我截取了开头的一小段,分享给你。

祝我们都愿意真,敢于真,从这「真」中获取前进的能量。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
不妨买一本看看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
不妨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如果觉得有帮助
不妨告诉我
:)

由新|有品|有书|有猫|有你

《被讨厌的勇气》学习笔记

读书不多,依旧过好这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