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于琇荣:蝉鸣(配乐朗诵)
(设计:丁简)
蝉鸣
文/于琇荣
一进七月,清晨唤醒耳朵的,就不再仅是鸟啼,还有蝉鸣。
初次听蝉,是一场雨后,“刺啦”几声,水滴溅入油锅似的,稚嫩而胆怯。始觉盛夏已近。
天气愈热,聒噪的蝉鸣愈发响亮醇厚,尤其是仲夏午后,清脆的鸣叫潮汐一样汹涌澎湃,一浪叠着一浪撞击着耳鼓。喧嚣过后,潮汐退却、奄息。静谧稍许,又一轮鸣叫响起,似乎较之以前,更响亮清脆。惺忪的睡眼,像掉进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局,被黏腻得睁不开。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时分。
待立秋,早晚薄凉,蝉声凄切嘶哑,如钝刀割喉,泣血嘶鸣着离别之苦。但终阻挡不住秋冷冬寒,蝉鸣日渐稀少,直至销声匿迹。雨后,几枚僵硬的蝉尸混迹于树下泥浆之中,才惊觉,已是深秋。真个是“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不由心生怅然。
蝉,善类也,初为粟米小虫,卵居枯枝,风吹坠地,遂潜泥土深藏,饮浆食土,深修数载,方于昏暮之际破土而出,攀树蜕壳,羽化高飞,食风饮露,高歌一夏,不过数十日,即寿终矣。其目盲,性可明目;其身隐,身最养生。
本地称蝉为“知了”。《红楼梦》言:好即是了,了即是好;欲要好,便须了。知了,知了,因知而了。如此,蝉,便有了几分禅意。因它,对夏,也就多了几分期待。
赞曰:忍得一翻地藏苦,方得鸣澈凌霄云!
(校对:青年河 499字)
杨丽朗诵《蝉鸣》:长按二维码可在手机上播放
于琇荣 山东作协会员 作品见于《文艺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江苏作协25届青创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山东青创班学院。出版散文集《碎碎念》。
夏秋之交,无虫不欢。《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云:“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但八月确乎虫类的天堂,《诗·召南·草虫》说:“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虫语是生命的欢唱,是虫们与世界的对话方式。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呵护家园,虫虫表达了善意,我们该如何回应?
在场微散文八月主题:虫语
请你与自然和虫虫对话,我们期待你的声音。
(温馨提示:注意跳出“小我”,“虫语”表面是人与“虫虫”对话,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对话,与生命对话,对环境与生存危机的拷问)
八月在场微散文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请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截稿日期为8月31日。谢谢!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期待您的参与
文虽短,意可达海;奖虽微,情真如山......
在场微散文奖征文ZCWSW0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