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评论】胡歌:文微意宏的忧患意识 ——评秦和元的在场微散文
文微意宏的忧患意识
——评秦和元的在场微散文
胡 歌
在场主义散文的开创者周闻道先生强调,在场微散文要做到微中见大,文微意宏,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和当下关怀的意识,担起时代使命。同时,需要精巧的构思,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
秦和元的微散文是具有这样的优秀特质的作品。他耳朵聪慧,目光犀利,有敏锐的直觉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爱与美,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丑与恶。他关心自然环境,关心村庄田园,关心空巢老人,关心的都是我们时代的大问题。
中国的乡土大地历史悠久,田园情结深埋在每个文人的血脉里。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或者说还能否诗意地栖居?《老父的疑惑》以去世的父亲的孤寂焦灼的眼睛来看待乡村变化,来审视古老的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剧烈碰撞。记忆中丰收遍地的故园与现实纠缠在一起,这是时代的宿命,乡村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自然节节败退,人类终于失去了田园牧歌的悠闲美丽,也失去了与大地的联系。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了一幅多么自由舒畅的乡居田园图景啊!然而今天的人们想学陶渊明也已不能,欲归田园而不可得。
(《老父的疑惑》配图)
田园荒芜,乡村凋敝,一片乡心乡愁无处寄托,只余一声叹息。世界日新月异,发展紧锣密鼓,只听催促:快马加鞭,只争朝夕。悠闲的田园如一朵被遗忘在天际的浮云。曾经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的村庄都如潮汐般消退得无影无踪,如此出现在眼前的是人去村空,破败萧条,了无生机。如今的村庄已经承载不了游子的乡愁,只余一声声乌鸦的惆怅鸣叫。
《老父的疑惑》的追问其实是有力且沉痛的:“父亲,您在天有灵,看到这更多的田地都长满了荆棘和野草,看到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变成了一条条百十米宽的马路和一座座鬼城,看到县城扩大了十多倍,看到世世代代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您想说点啥呢?”如入虚无之境,冷漠凋敝的田园,已经离开的老父,曾经温馨美好的童年生活去哪儿了呢?时光是如此无情,人生是如此迅疾……
自然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对自然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的强调,以及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在一个狂热追逐金钱名利的时代,我们在哪里安顿我们的灵魂,我们还能怎样诗意的栖居?其实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一些人目光短浅、愚蠢无知、贪婪自私等因素造成的。
(《欢欢的泪花》配图)
比如《四十棵水杉》中,校园里原本生长着水杉,它们“枝干端庄笔直,树形典雅秀丽颀美,密密的枝叶层层舒展,像哨兵像宝塔像城墙?都像都不像。但你肯定能想象出那壮观的万千气象!春翠绿翠绿的,夏郁郁葱葱的,秋日逐渐变黄,冬天羽毛状的树叶纷纷飘落在地上铺一层诗意的厚厚软软的地毯。”多么美啊!
大自然无言却有大美,树木沉默,却赐予我们最美的视觉景观,装点着我们的校园。然而逐利之人的贼眼也瞄中了这些“壮硕的水杉”,竟然趁着新旧校长换届的机会偷伐了这些美丽的树。这是何等可耻的行为!作者激愤地写道:“锯树那天晚上,本是月明星稀,忽然间电光闪闪,隆隆的雷声与大树倒伏的轰鸣声形成混响,似鬼哭狼嚎,夺人心魄。”有良知的人都会为这些树掬一捧泪。但是多么无奈,在这些只有金钱利益的人眼中,他们只顾去抢劫、掠夺、霸占,只顾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自然,学校的发展不在他们关心之列。
(《四十棵水杉》配图)
诚然,人与树,树与学校的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人也是生活在大地上的物种之一,大自然的每一份变动其实也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幸福密切相关的,岂能不关心?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在文中说因为学校水杉被盗伐,学校的生源也逐年下降;而市中心的外语学校重视保护校园里的林木,即便地处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也不肯砍掉树木换取利益,所以学校发展蒸蒸日上。这倒也并不是寓言笔法。仅从表面形态来看,一个学校树木葳蕤,春华秋实,本就有着迷人的魅力。而树木尽伐,光秃秃只剩房屋,即便房屋建得再好也是萧条衰败之相。
这样的事情其实频频发生,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为这样愚昧无知的事情买单。小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林木,大到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气候反常,食品不安全,疾病增加等等。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她的著名的《寂静的春天》里以亲身经历和多年的生物学研究的实例,论证了工业化发展、大量使用农药等所谓的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她认为,人类如果不反思改善自己的行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将遭受不堪设想的后果。
问题是,虽然有智者看见了问题,但更多的利欲熏心使得事情并没有好转的可能。自私的功利的目的使得很多人有意掩饰问题。这样《四十棵水杉》虽只是一篇很短的微文,却拷问了逐利之人的短视、浮躁和急功近利。
(《黄鹤知何处》配图)
与之类似的还有《黄鹤知何处》,因为泡沫似的房地产开发,把山河美景给糟蹋了,害了国家坑了百姓破坏了自然环境。曾经的黄鹤山,梦一样美好的远方——翠蛾羞黛,倩影含烟。其振翅欲飞之势,常常令人陶醉在骑上仙鹤飞向远方的情景中。可是随着城市扩张和城镇化进程,美丽的黄鹤山被死气沉沉的高楼遮挡了,清新的空气变成了雾霾。作者借黄鹤山这一意象,将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处摆在眼前。黄鹤知何处?一声追问,一声感叹,发人深省。从中我们读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作者巧妙地将城市远郊坟地上的高楼称之为“雄伟的丰碑”,而让黄鹤夕照的美景成为记忆,等等,都是耐人寻味的。
《欢欢的泪花》则是关怀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文章巧妙地将老人送别外孙女的难分难舍之情,通过一只小狗来表现,达到了一种“狗且如此,人何以堪”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欢欢的泪花,老人的无奈。文章既简洁明快,又生动细腻,深刻地揭示出空巢老人的孤独艰难是社会之痛这一重要主题。
秦和元的这几篇在场微散文精致短小,意境却很开阔。作者目光敏锐,非常善于发现并捕捉追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问题,是真正的在场写作,在他的作品里总有美的发现,也不乏对恶的鞭挞,体现了浓浓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悲悯情怀。
(责任编辑:袁志英 图片由作者提供)
胡歌,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学博士,副教授,评论家。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木子、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
在场制作:晓来轻酌、相相、宋小铭、王金梅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