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场微散文奖颁出17期

在场微散文 在场主义散文 2020-09-04


时间:2017年11月10日20:00时

地点:在场微散文群

主持:周闻道、雪夫

嘉宾:龚益成、北京了了、郭莲莹、王茵芬、宗红、李慕云、乔民英、海之魂、宁静、四季芳、鸣谦、雷永鸣、晓来轻酌  


颁奖典礼于11月10日晚8时在在场微散文群进行,690名群友参加了颁奖盛典。截至2017年10月底,本群网友涵盖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香港、台湾地区共31个省市区。本月征文收到稿件165篇,发表112篇,朗诵63篇,修改28篇,退稿53篇。参与编校、朗诵、制作的群友,全系业余无偿服务。我们除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赞赏与敬意外,更多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显得更为重要。

文友北京了了自费给获奖作者每人赠送一本“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或其它在场书,直接网购送达本人,请获奖作者将地址发晓来轻酌。

在场平台目前有评审组、编校组、朗诵组、阅评组、制作组、宣传组,实行了发稿淘汰制,朗诵也择优,就是为了促进交流和质量的提升。

本期获奖作家15位,等级奖3位,头等奖空缺。

本期作品总体质量出现回落反复,不如前两期。特别是一些老作者,在寻求突破中,显出艰难和迷茫;新作者在入门中,对在场写作规律的了解和把握还有一个过程。这是本期再次出现头奖空缺的原因。同时,为了鼓励新人,在入围上本着新作者从宽,老作者从严;获奖少者从宽,获奖多者从严,比如本期"其他优秀"都可进入优秀,有的优秀可进入等级奖而没有进入。这是本群的一贯原则,相信大家能理解。

发现性是在场写作的一个重要维度,而每一次发现,都是向极限的挑战。因此,在场写作是艰难的,也是有意义的。

周闻道在场主义创始人、主持人)

 

让更多新秀脱颖而出


各位嘉宾、各位文友:

大家晚上好!

本次颁奖之时,正值秋冬交替之际。时光轮回,天道无痕,冬来秋往,都在转瞬之间。在场微散同主题征文竞赛自2016年6月设立以来,不仅推出了2453篇作品,而且培养了大量散之新秀。正是一批又一批新秀的脱颖而出,构成了我们这里的靓丽风景和活力源泉。在即将揭晓的本期获奖作者作品中,不仅有老作者力作,更有不少新面孔,他们的闪亮登场,将给人惊喜。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17期(2017牟10月)颁奖典礼现在开始……


第十七期在场微散文奖

 单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庆洁《窗外那棵树》赵文朗诵


三等奖

汪徐德《西窗日出东窗雨》海之魂朗诵

郭爱国《窗犹在》海之魂朗诵


优秀奖

邓文静《囚鸟》唐克朗诵

高影新《一窗花开,一窗花谢》龙丹朗诵

袁志英《吉潘阿木》海之魂朗诵

林电波《奶奶的眼睛》龙丹朗诵

刘红春《茶洞旧事》赵文朗诵

田草《大葱的味道》海之魂朗诵

龚小萍《卖畅销书的女人》海之魂朗诵

刘珍《一扇被遗弃的窗》海之魂朗诵

秦俊芬《打不开的窗子》花语朗诵

沙粒《父亲的守望》海之魂朗诵

全红莲《桂花树的守侯》龙丹朗诵

余波《我是你的眼为你开一扇窗》郭万梅朗诵


其他优秀

张立新《路盲》花语朗诵

赵琳:杀生

齐海艳《心窗》海之魂朗诵

史诗《不要把窗洞堵上》唐克朗诵

秦新法《怀念一棵树》唐克朗诵


特别贡献奖

最佳朗诵:程万军

最佳阅评:齐海燕

最佳编辑:钱   昀

最佳制作:谭丽挪

最佳宣传:雷永鸣

最佳阅读:张云雪


第17期全部作品链接:

在场微散文第17期目录 (2017年10月)


第十七期授奖辞

       

二等奖

庆洁《窗外那棵树》,以不同年龄、学识、性格的人,以不同角度,对同一棵树的不同评判,呈现了世界的多样、认识的有限和意义的无限。


三等奖

汪徐德《东窗日出西窗雨》,以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情感纠结及传神的心理捕捉,呈现了人性的大善之美和爱情的复杂无定。

郭爱国《窗犹在》,语言灵巧,叙事坚实,以窗与世事的交织,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匠精神的缺失与无奈。


优秀奖

邓文静《囚鸟》,以生动的在场叙事和个性化的语言,勾勒出人鸟命运交织的意象,呈现了社会与人性的复杂,以及一位单身母亲多舛的命运和坚强的形象。

高影新《一窗花开,一窗花谢》,通过古老的建筑快成废墟、破旧的窑洞欲开发成旅游区的在场叙事,浓缩了时代的影子,又在新与旧的碰撞中,带给读者以思考。

袁志英《吉潘阿木》,借由一个彝族孩子在汉族地区求学生活中发生的小插曲,呈现了日常生活中习惯与偏见的顽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少数民族的小窗。

林电波《奶奶的眼睛》,在流畅而生动的叙述中,通过奶奶的眼睛由神奇至传奇再回归崇高的平常的过程,为我们洞开了一扇窥探世事百态的心灵之窗。

刘红春《茶洞旧事》,因父亲早逝而对童年伙伴有所忌惮,如一帧褪色的旧画,于黯淡的思绪中传递着人性的温暖。

田草《大葱的味道》,以大葱为线,串起一个失足之人悔恨的一生,为我们呈现了一孔命运之窗,促人警醒。

龚小萍《卖畅销书的女人》,通过一个略带神秘色彩的女人贩书和躲避城管的细节,从一个侧面呈现了社会治理的复杂和底层生存状态的艰难。

刘珍《一扇被遗弃的窗》,以一位访者的视角,呈现出人性良知的缺失,和对乡村落后现状变革的呼唤。

秦俊芬《打不开的窗子》,以一扇打不开的窗,映照一位乡下老人的凄凉晚景,呈现了孝道的沦落及人性善存的光亮。

沙粒《父亲的守望》,透过一扇窗和父亲守望的身影,呈现了两代人情感的距离,呼唤孝与爱的觉醒。

全红莲《桂花树的守候》,在幻梦似的叙事中,人性的冷酷与温暖对比强烈,昭示了爱是生存的唯一源泉。

余波《我是你的眼为你开一扇窗》,通过一个带领盲人出游,感恩自然与生命之美的善举,呈现了世间的爱与阳光。


其它优秀作品点评


张立新的《路盲》,以游子返乡之所见,在碎片似的戏剧性叙事中,呈现出经济巨变下的乡村景象。

赵琳的《杀生》,以一个近乎宿命的传说,呈现了一个乡村手艺人的一生,人性的阴暗色彩时隐时显。

齐海艳的《心窗》,以深情而感恩的笔调,讴歌了一名女教师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崇高情怀,让人赞叹。

史诗的《不要把窗洞堵上》,通过黑猫与姥姥共同生活又分离的细节,呈现了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而那孔不堵的窗洞则散发着恒久的温暖与希望。

秦新法的《怀念一棵树》,树的一生恍如人的一生,在自语似的叙述中,人树交织,时空变幻,让人唏嘘。


嘉宾发言

龚益成在场微散文赞助人)



【展现散文自信,书写在场精神】


展现散文自信,书写在场精神,我认为应该是每个散文作者在新时期的责任。切入时间与空间的广袤与深厚、塑造事情现场的力量与精神,探索散文的新美学,更新现实的价值观和文学责任观念,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散文要不断创造高峰,就离不开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叙事形式和文学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开掘。其中,最值得注重的是散文责任观念的更新和对散文书写的艺术难度方面的努力与尝试自觉,以及对散文文体本身的在场精神确认。而高度的表达自信,与叙事视角的巧妙结合、以及题材内容上的开掘创新,更能体现作者面向生活现实的自觉与关心以及可贵的艺术探索。

回顾在场微散文的历期作品,在这一点上,很多作者展示出了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困境的禁锢,是可以通过放飞心灵和放下矜持打破的。邓文静本期作品《囚鸟》,改变了侧重语言抒情的常态,用自信的笔触细腻叙事,以第三人称视角,让自己置身高空直面介入事情真实的“现场”,从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上突破以往正而有礼的“囚笼”,是本期较好的作品。

于是,那种我常常盼望的、对于文学,信仰一般的虔诚态度,便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体现。

坚持、自信、突破、超越,在场主义与散文会走得更远。

北京了了(在场书籍赞助人)


寒来暑往,转眼将是冬天。

在场主义微文赛已成功举办了16期,期间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主办者最解其中味。

民间做点事不容易,想持久地做好一件事更难!一直钦敬老友周闻道为在场主义倾心尽力的付出,继续以“购买在场主义书籍作为奖品馈赠获奖者”的方式支持在场主义微文赛。

衷心祝福微文赛日臻日善,芝麻开花节节高!

 

  北京了了

   2017年11月10日

郭连莹(在场阅评组长


一人一物总关情

——“在场微散文2017年10月颁奖盛典”絮语

郭连莹


散文是一种大众化文学艺术。散文写作没有门槛,然而,写好散文除了一个人的天分之外,需要用心、用情、用汗水,需要贴近大地、贴近生活、贴近生命。

在快捷的信息时代,“微散文”作为散文的一种,可谓应运而生;“在场微散文”,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一些作品的生活质感和生命体验明显弱化的今天,需要作家用贴近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本真,努力以真情、激情乃至体温,构建切近生活原生态的反映市井百姓生活百态的微散文艺术空间。在宏大叙事盛行的写作语境中,我很赞同那些关于“我”的叙事,打捞记忆深处的家族亲情以及与自己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内容,敢于直面现实,坦露人性的弱点,以真诚复真实的姿态,敞开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心灵世界,从而实现与读者的沟通,与时代的对话。进而,从家乡、从父母及亲朋身上,寻找散文的“故乡”——这是一种写作的源动力。

读10月份的在场微散文征文,常常被蕴含于一人一物之中的真情所感动。古人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至仁至爱,为艺术忘我而行者,皆真情真人也。

我常想,一个人的亲情记忆往往是和父母连结在一起的。一个作家写作的“源动力”,应该来自于难以泯灭的亲情记忆——书写父母的人生“史记”,书写筚路蓝缕的家族成长史,书写一个家族患难中情与爱的图谱……这,在我眼里很重要,也很有存在的价值。

我常想,对于一个普通的写作者而言,不妨从自己的亲人写起,把亲情记忆写好再去关注“宏大叙事”,不必好高骛远。我知道,世上,父母是最爱我的人,但他们从不言爱;我知道,如果需要,世上,父母是唯一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生命的人,但他们从来不会也没有对孩子唱过一句“我如此爱你,这是我存在的意义”——虽然,事实的的确确是这样。

我常想,比我更草根蚁族的亲人们太渺小了,像小鸟一样,虽然从天空飞过,却不会留下一点痕迹。百年之后,谁能记起他们的名字,谁又能把他们付出的爱想起?名不经传,爱却长存。父亲走了,我用怎样的行动再去爱他?母亲健在,她还在爱着我,又该怎样去爱她?蓦然间,我想对父母和亲人说,“我如此爱你,这是我存在的意义;我如此爱你,这是我写作的意义!”如果我不记录下关于他们点点滴滴的爱,那么,百年之后,他们仅仅是家谱上的一个名字……想到此,我更感觉到用文字备份亲情记忆的神圣意义。

那些政治事件,你写与不写它都会呆在那里,等待后人的评判;那些名山大川,你写与不写它都会美在那里,等待文人的歌唱;那些历史文化,你写与不写它都会躺在书里,等待大家的钩沉……普通百姓的生活还得由自己去关注,亲情记忆还得由自己去留存。

上述,是关于亲情记忆与“写什么”的一些杂感。之后,即面临“怎么写”、老题材如何写出“新东西”的问题。文章,需要不断尝试,推陈出新。文章“新”的意义在于有别于“过去”,好的亲情类微散文并不单是在语言技巧与文本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在寻常事物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写出个性化的思考和感觉。通过融入丰富的人世、人情和人文信息,通过对人生和生命的哲思,增添文章的思想深度,使情感类散文变得厚重。

关注社会,请从关爱自己开始;书写江山社稷,请从留存亲情记忆开始!

    2017年11月10日            

乔民英在场微散文特约评论员)


在场,就是自由表达


大家知道,“四非”即非主题性、非完整性、非结构性和非体制性是在场散文的文体特征。其中非体制性强调作者的亲历性和个人性,可谓作者最在场、最真实、最性情的自由表达。那么,在散文写作中,除了尽量少使用体制性语言之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到自由而不放任、主见而不主观、鲜明而不偏激?就这个问题,本人请教了闻道先生。

周闻道:散文的前世今生和基因,说明散文是非常个性化、自由散漫的文体,拒绝任何体制因素的介入。这除了体制语言,还有体制思维、体制叙事方式等。特别是体制思维,很容易让你对对象世界的发现因带着体制视角而偏光走差,妨碍了你对本质和真相的正确发现,让你的散文成为体制的文本标签。在拒绝体制介入中做到“自由而不放任、主见而不主观、鲜明而不偏激”,关键就是要“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非体制性和拒绝体制的介入,是针对散文性特点和写作规律而言的,而不是与体制作对。存在决定本质,存在决定意义。最好的效果,是在呈现真相中与体制二元友好。在场批判的原则是“真实,善意,构建”而不是“放任、主观和偏激”。

本人认为,拒绝体制语言,要摈弃公文语言、论文语言和媒体语言,多说本真的话,不说遮蔽的话;多说百姓的话,不说官方的话;多说实在的话,不说宣传的话。拒绝体制思维,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站位,敢于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呈自己之发现。尤其在采风散文或纪实散文写作中,应景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不求高大上,但求真善美;不做走马观花、粉饰太平、无病呻吟而灵魂缺位或精神自残的“伪在场者”。拒绝体制叙述方式,忌面面俱到,求片段呈现;忌装腔作势,求清新自然;忌追风赶浪,求曲径通幽;忌絮叨说明,求简约凝练。

在场,就是自由表达。

张云雪(最佳阅读)

     感谢在场所有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每一位写微散文的老师,是你们的美文给我学习和再一次获奖的机会。拜读在场散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写作上进步太难,但阅读每位师友的文章,给在场添一份人气,是我力所能及,我将一如既往地热爱在场,热爱微散文。

海之魂在场朗诵组组长

10月,在场平台收到文章165篇,发布112篇美文,朗诵组朗诵了63篇,朗诵组全体主播期待11月读到您的美文。

在场微散文奖朗诵组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各路大咖们的肯定和支持,在这里,海之魂代表朗诵组全体成员向大咖们致以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美文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得以通过声音传递给大家。

我们朗诵组的每个主播都很出色,从统读→到选择背景音乐→到投入感情→到制作→到上传→到复制文章等等,甚至因为一个音节的不标准,竟然要反复重录。一个看似只需动动嘴的工作,实则耗费着主播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丝毫不亚于一篇文章的写就。

当然,我们作者的反馈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两日来我深深为海之魂老师的朗读而感动着!海之魂老师美丽动情的声音久久萦绕在我耳边,让我的(窗)复活了。在此深深的感谢海之魂老师的精彩朗读!感谢在场这个平台!!!——孟丽英

谢谢海燕老师,朗读得太好了,听了深情的朗读后让人感觉倍儿爽啊!@海燕——钟志诚

龙丹老师嗓音极富磁性,有感染力,谢谢您把文章读这么好@龙丹 ——胡当杰

我们赵文老师朗诵得很好,声音浑厚,感情丰富,听着要哭啦。文字配朗诵,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很震撼,突然想家,想父亲。致谢在场微平台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徐相峰

万梅老师读的好棒!

第一句吆喝的声音一出来,整个画面感就有了。挑菜、包饭包的过程都演绎得十分入境。听到最后,心里感动不已。十分感谢万梅老师的精彩演绎!—— 奕彤

老师们辛苦了!感谢章涛老师的深情朗诵,章老师的声音独具魅力,很有磁性。——李淑珍

谢谢花语老师,您朗诵时,我感动的哭了,那么好的音乐,那么契合的声音,一直让我回忆,回忆我的表妹和我的童年。——夏红霞

唐克主播的普通话语感好,音色好,声音磁性有穿透力,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辛苦了,感谢您的朗诵哈!@唐克——林中蔓青

魏新永:万军读的太好了,把我想表达的语气全读出来了,非常成功。我写的时候,就招呼语气的顿挫,现在听起来真好,特别特别有感觉。朗读就是读出作者心里想表达的语气,一般人读不出的,此人高。朗诵组高手多,付出的辛苦也多,佩服赞叹。

提个小建议。朗诵非常好,平平的小文被富有魅力的朗诵鲜活了起来,唯一需注意的是,有时音乐放得声音大一点,影响到听朗诵。主要是欣赏朗诵,音乐辅助,可压低一些,不使其干扰到听朗诵。——迟智勇

宁静在场编校组长


十一月,玉竭凝霜,百花摇落,惟有在场散文含苞吐蕊,斐然独秀。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共同庆祝场微散文第十七期颁奖典礼的隆重举行。编辑组的所有志愿者们,用真诚、负责的态度,重视每一位作者的劳动成果,对待每一篇投稿。做好每一个细节。同样,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多作者的理解、支持和 认可。感谢你们!

桑根:深深感谢!一篇文章,除开作者,最早的读者是编辑,是挑剔的,但他(她)还要像作者一样去爱它们,使它们最后被更多的人爱着。朗读老师的深情演绎更具感染力,那是文字被阅读理解后滋生的另一种生命力,反过来给作者心灵熨帖,当龙丹老师的声音响起时,我自然地闭上了眼睛,任声音带着思绪飞翔……

查小亚:我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得出一个心得与大家分享:

先仔细阅读文章,分段,想想这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在总结中心意思,,想想作者这样写是否符合主题.找出文章的有点和缺点。在仔细阅读评语,根据评语回头再阅读文章,仔细琢磨。比较你的看法,就知道你与作者的差距在哪里了。

文章就是一本教课书,评语就是讲师,我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学习。

这是我在本平台学习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谢谢老师们给我学习的机会。

花瓣飘香:刚刚回到家,就我的微文发出来。说不清此刻的心情,还以为自己仍在昆明呢,可是我真的已经在家了呀感谢在场的各位老师们,感谢昆明国培班孔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大伙儿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傻傻地分不清此刻我到底在哪里?哦,原来都是浓浓的情谊在作怪。

 庆洁:感谢在场所有的老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很开心~

涛涛自在:编辑老师们辛苦了。特别是我这只菜鸟让老师费了不少的心血

 涛涛自在一段学习心得,小感悟:


改变

 

我们习惯追求舒服快乐,以为那就是幸福。其实,如果我们有勇气有智慧正视自己的痛苦悲伤,会发现那正是心灵拔节成长的交响。

顺与逆,乐与忧正是生活本来的模样!一如花谢花开,一如春去秋来,一如潮落潮涨。

这世界上没有谁能辜负谁。常常是我们自己辜负了自己。

放下牢骚和埋怨,改变提升自己,是改变生活命运的必由之路活出生命的精彩,点亮无悔的时光。

我没有受过系统科班的训练,高二就因病休学了。一年前一直都是旁观文学远离文学。所以,非常感恩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细致入微的指点,我应该把文字也当作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从欲望的幸福追求误区里走出来,回归到愿望的初心之旅上。这也是在场散文的意义。

 

罗光永:问候编辑组每位老师,从15期结识《在场》,通过您们分享的作品结合编委评语学习,收获满满,给自己定下每月一稿的目标,却在17期时由于工作错过,今18期征稿,我又认真敲打,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只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学基础薄,认真写反复改后仍如此,于时决定不再纠结,勇敢投递《在场》第三稿,感恩您们,祝福您们……

多琴多艺:群友们还没睡吧?自从走进在场,拙文不论长短,总是得到晓来轻酌等在场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编送,同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们的赞赏和留言抬爱,令我十分感动,在此一并致谢!对留言没有一一回复,红包致歉哈!

梁山静石:各位编辑、朗诵老师们,谢谢你们的辛勤劳动!拙作在这里刊出,我感到我的文又好了许多。大家如云,我心惴惴。一年来,我有4篇文在咱们这个平台刊出,我一直看成是编辑老师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学,努力写。也恳请各位老师多提批评意见,谢谢!

多兰:我们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在场所有老师对每个作者都非常认真负责,我在这里一年多是收获多多,也是我个人写作的成长经历,我相信进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有收获的,我们一起感恩在场,感谢在场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一起学习进步。

李为:谢谢编辑六六老师,校对杨培铮老师、制作宋小铭老师及朗诵郭万梅老师,你们辛苦了!同时感谢在场所有辛勤的工作人员,有了你们,才有一篇篇制作精美的微散文。

请亲们多批评指正拙作《雷子的世界》。

凌波飞虹:在场主义散文理念在我们,已扎下根了。


四季芳制作组组


深秋初冬,北方已感寒意,我们制作组却是暖洋洋的,三位成员获奖!新成员又是新作者的庆洁获二等奖!

我们制作组的所有志愿者传递出一种奉献、互助的志愿精神。他们同夏一样热情,把自我的“快乐”融入到服务过程中,用自我价值和活力去感染并帮忙他人。在晓来轻酌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仔细再仔细、完善再完善地对待每一篇文章、图片的制作。正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努力,让我们感受颇多,有职责、有感动、有收获、有快乐,而更多的是一种追求和使命,一种“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

祝贺我们祝福我们!!

获奖作家、文友互动


庆洁:很偶然的机会,在高影新老师的朋友圈初识在场散文,这里文风清新淳朴,凝练又饱含真情,好像深山里的百花园,有高雅的兰也有野趣的菊,而我只需汲取其中少许蜜汁,便可茁壮成长。加入在场之后,才知晓百花盛开的原因,正在于园丁的血汗付出,绝不是浅表的浇灌,乃是深入根茎的栽培!感谢大家,让我这只苟且于生活的小蜜蜂,拥有这样一个花香常伴的花园,可以自由飞翔!


汪徐德:在场散文的写作,我是一次文学的试水。更幸运的是得到在场老师、文友的关心和指导,我才有一点点的进步!这次,我的微散文《西窗日出东窗雨》获奖,我感到受宠若惊。用出乎意料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尽管文中探讨的人性,有曲折,有背离,有不理解,还有不尽人意……这将激励我在在场散文继续走下去,做一个最好的在场人。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我的在场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郭爱国:进入《在场》半年多的时间,三次获优秀奖之后,又一次获得三等奖,首先感谢在场各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在场的百花齐放,再次感谢在场的各位文友,有你们的相互切磋,才有我们的共同提高。可喜可贺我们的在场写作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在场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散文语言讲究艺术,艺术讲究真善美,所以我们作家更要有高品位,我们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要充满大爱,充满正能量,积极写出更好的作品。在场,我在!我在在场!!


邓文静:从春到冬,又是四季的轮回。第一次投稿,春天跟着我一起进了在场的门,有惊喜,有收获,更多的是感动。至今,天转凉,小雪如约而至,在场再一次给我温暖。在场写作的意义也许在于,在似曾相识的文字中,我们看见彼此,认识自我,然后找回初心,寻回一路上遗失的美好,和灵魂深处的那个自己握手言和。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

高影新: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十月虽已悄然离去。但是每一行走过的足迹,每一次心灵深处的感悟,都会在文字中得到永恒。感了、悟了,写下了,然后在在场的平台上,以微散文的方式和所有人一起分享和交流。

颁奖盛典的时候,有朋友来访,谈话间,天使晓来姐姐的微信留言提示音“滴滴”响起。她说,祝贺我获奖了,要准备获奖感言。这个消息让我在微冷的冬夜感到春风拂面,不是第一次获奖了,为什么还是那么让人欢欣鼓舞?我想,这就是在场的力量,它让我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表达生活,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本质并且得到了读者的共鸣。所以,这不只是一个奖项,它是一份鼓励和认可,是我一次真诚写作的回应。感谢周闻道老师!感谢天使晓来姐姐!感谢所有辛勤工作的编辑、校对、制作和用优美嗓音进行二次创作的朗诵老师们!感谢在场赞助人龚益成先生、北京了了女士!你们辛苦了!

      袁志英:生活是一扇窗,窗里窗外,你我皆是过客。生命里,所有的遇见绝不是巧合,而是偶然中的一种必然!感谢吉潘阿木!感谢有你!

      林电波:不经意走进了在场,跟着大帮走了几个月的路。看过风景,也融入了风景。这篇《奶奶的眼睛》微文,是我躺在病床上背着家人写的,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是爱在场,是爱写文字的这种乐趣,使我完成了这篇值得纪念的短文,还获了奖,自然窃喜。

这次获奖我“回头看”了一下。我的八篇微文,有五个获奖,也算“获奖专业户”了吧!可是我仔细地看看自己的每一篇作品,觉得自己对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理解还是不够,作品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怎么突破自己的“瓶颈”,跟上在场作者群的脚步,写一篇有一篇的收获,写一篇有一篇的乐趣。这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场的朋友们,我们一路同行,其乐无穷。

      刘红春:《茶洞旧事》是我一个朋友的故事。父亲的早逝,导致她从小就敏感脆弱,直到邻居张叔一家对她姐弟的关爱,才让她慢慢变得活泼起来。对于张叔她内心深处有很多的感激之情,可当时没有说出来。长大之后,她离开茶洞到外地工作,与张叔一家失去了联系,很多年后她回到茶洞,却得知张叔已经不在人世。好多关于茶峒的事情都已经忘记,唯有张叔常常从山里带回来的野山泡,让她一直记忆犹新。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湘西茶峒除了有美丽的景致,更有温暖的人和事。

      田草:进入《在场》半年多的时间,三次获优秀奖之后,又一次获得三等奖,首先感谢在场各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在场的百花齐放,再次感谢在场的各位文友,有你们的相互切磋,才有我们的共同提高。可喜可贺我们的在场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在场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
      真的很意外获奖,首先感谢在场,感谢晓来老师的鼓励!曾几何,我为在场而骄傲,能与很多国内有名气的大咖,站在同一平台亮剑,比武,倍感荣幸!离开在场,我像离线的风筝,没有了方向。回到在场,失落中寻到一种温暖,离不开在场,在场给了我太多的鼓励,你是我岸边的灯光,照耀了我,我因你而成长!感谢在场所有的老师们,对我的不离不弃!
     离开在场一段,感觉很失落,回到在场,一种温暖油然而生。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交流,老师们给出的评点,让我受益非浅。
     

龚小萍:刚刚放下同事婚宴上的酒杯,便欣闻拙作《卖畅销书的女人》获得第17期微散文征文优秀奖,喜悦之余倍感不安。我知道我拙劣的文字,是承受不起这份殊荣的。好在,岭南11月的温暖,掩遮住了我的不安,让我此时的喜悦,星汉灿烂。为此,我诚挚地感谢《在场》,感谢参与编辑,制作,阅评及朗诵的所有的老师,愿现世的弧光照亮你们的人生!愿我们大家的《在场》之梦,顺风顺水,光焰万长!

 
   刘珍:刚刚从“三星堆与文学论坛”的会议回来,车还没停稳,就收到天使姐姐晓来发来的信息,让我写获奖感言。我很惊讶,没想到会再次获奖!这是一篇曾让我感到困惑与不安的文章。我的本意是想透过一扇被遗弃的窗,来反映和呼吁善与孝的回归,因为在农村,嫌弃老人的子女比比皆是,并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老人,把自己的儿女告上法庭要求抚养费的。这些在媒体和新闻上都处处可见可闻的寻常事,会是不能写也不可写的阴暗面吗?我很喜欢一位老师说的:文学,不是闭着眼睛唱赞歌。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而再次获奖,也更坚定了我的在场理念:去蔽,敞亮,本真!最后,谢谢在场,谢谢天使,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秦俊芬:我的母亲有我们不孤独,可农村里还有许多老人需要人们被记起。我希望阳光能照耀在这些孤独的老人身上。感谢在场的各位老师,我只是一个初写者,愿在场一同看岁月。

       沙粒:得知获奖,的确感觉意外,但非常高兴,原因是对于散文的认知和书写,我一直都感觉有些迷惘,相对于散文的“求真务实”,我更喜欢小说写起来的“天马行空”。像我这样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的草根书写者,非常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指导,而在场散文平台给予了我这样的希求。更让我感动的是在场散文平台的纯粹,刊登选稿评奖从来不要求点击量,拉票点赞,这样干净的平台,让我看到了文学的高贵。我被在场散文退过稿,也被有幸要求修改过稿,在这些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在场散文的在场性,经老师们的指导,我在领悟的同时更加喜欢上了在场散文。在这里非常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这是一个会让更多人喜欢和领悟、书写散文的好平台,祝福在场散文越办越好。

      全红莲:知道获奖消息是在凌晨二点,我正起床上班去,比较匆忙,感言来不及写完就撤回了。这几个月很少参与群里的互动,虽然忙,但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我都会看各位老师和文友的文字,为在场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而感动,谢谢你们!


余波:那是今年五月的某天,在搜索某个作者的名字时,看到了他在《在场》发表文章的公众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加了她的公众号。无意之举,却打开了一个知识的宝藏,也结识了一群不曾谋面而热心的老师们。以前刊发的文章我一篇篇地阅读,我鼓起勇气在电脑上敲下第一个字……他们的无私,他们的热忱,他.们的认真,无不激励着我在这写作的道路上前行。投稿,改稿,退稿每一次都花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和耐心!才有了这次的获奖的喜悦!没有太多感言,只有太多感谢!与你同行,我在场!

      张立新:非常感谢进入“其它优秀”之列。感觉很多在场微文,看似区区550字,却有不少是关注了大命题,读了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对一些文章是否可以另行铺展开,再写一长篇呢。在场的命题给了我们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基于此,对上月的微文,我已经进行了尝试,很有效果。谢谢大家!祝在场越办越好!

      谭丽挪:再次获制作奖,感谢在场!感谢晓来姐、四季芳姐姐、珍姐的帮助、包容。来在场半年多了,我从“新人”成为“老人”,更多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会以更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回报在场带给我的成长!

齐海艳:获奖感言:我非常荣幸得了最佳阅评奖。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狼部落把这个奖让给了我,其实,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很高兴能成为狼部落里的一员,在这里学习,在这里进步,尽管有付出,但我的收获更多,提升更大。这次获奖也是我们狼部落一起付出的结果。再次感谢在场,感谢狼部落!

      张倩男:
从芬芳四月到十一月秋风吹,我已来到在场写作半年多,期间有过获奖、退稿的,虽然这次没获奖,但很欣慰。

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受益颇多,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在场性微散文,在场写当下所闻、所见、所感,注重细节,尽量少抒情。最后特别感谢晓来阿姨,宁静老师,杨培铮老师对我私下耐心指教,让我在文字上有所进步,我会一如既往把它写得更加出色,祝各位老师冬安!

杨素梅:喜欢在场,因为老师们的敬业,更佩服他们的严谨,没获奖意料之中,除了努力提高,除了更喜欢,没有其他!

李韧意料之中。唯有认真认真再认真!

驰夫:获不获奖现在好象不是那么太重要了,只是在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乐趣,享受一种融入文学艺术群体的氛围中,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

宗红:退稿当然没获奖感言:写作,抒发的是瞬间自我心态或情感的方式方法,我没在乎过获奖与否的问题,即便这次被退了搞,连发表的资格都未得到,我依然说:我参与,我在场!期待进步!同时真诚祝贺获奖的老师们,向你们学习。

郭拥民:尽管越写越找不着北!不急!勉励自己:慢慢体会!慢慢感悟!坚持在场!

玫儿:因为喜欢,所以在场。每次写作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快乐地写,坚持写,谁说下一次获奖的不是你呢?

向永明:热爱在场!

在场有我师,我学习;

在场有我友,我快乐;

在场有我心,我进步。

爱在场,与在场同行。

     桑根:在场半年,收获最多的是温暖。

万姐说“善待自己的文字。”

宁静老师在子夜说“文发过来,我看看。”

钱昀老师说“就自己能懂。”

还有雅歌,还有多琴多艺,还有……

最遗憾的是找出了缺点,但力不从心。一连五期,无一例外我都有致命的硬伤:不够凝练。写的时候,一泻千里,改的时候都舍不得,等到截稿日快到了,一顿乱砍,以致上下文断链。

而我是不忠的,总想着掺入其他元素,(比如小说,可读性强;比如诗,跳跃大)用以弥补我行文不够流畅优美的不足,但往往是裂层过大,不但没有形成张力,还让人倍觉零散,这不能不说是个憾事。

而《在场》是强大的,让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定要说个缺点的话,最不喜欢“个见”。金玉良言,从来就该理直气壮!阅评老师们,谢谢你们了。

最后深深感谢龙丹老师!你的演绎,令我感动。特别是第二次,读到那个象声词的时候,我仿佛重回当晚,近半个小时里,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泪水放肆……

我不能让文字更好地排列,而你,却让它们最好地出音。深深感谢!

祝福《在场》!

期待在场

(本期收录:宁静    制作:四季芳  校对:晓来轻酌)

第十七期奖获奖证书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唐克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赵琳

在场制作:四季芳(组长)、刘珍、宋小铭、谭丽挪、庆洁、董丽、胡君涛

在场宣传鸣谦(组长)、雷永鸣(副组长)、东方坏坏、詹晓明、魏巍、张倩男

在场终校:袁志英、杨培铮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乔民英

投稿须知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请自行处理。

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请投稿前仔细斟酌。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1800字以下的散文,请同时投两篇。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关于稿费

普通作者返一半,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