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大讨论 | 冯缤:一位国奖获得者的学习观
今年以来,在校党委焦扬书记倡议下,我校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在全校“四风建设”统一部署下,全体本科生、研究生持续开展“大讨论、大实践、大建设”专题教育活动。为巩固大讨论的长期成果、扩大大实践的群众基础、探索大建设的长效机制。
复小研平台亦在上周开展了关于“复旦研究生学习观”的大讨论。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观点。
”“学习是为了能拥有更完整的世界观,因此学习不能单纯的追求高分成绩,应带有一颗好奇心去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只有经历了由浅及深的知识积累过程,才能深入的开展研究工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大学复旦梦的双重指引下,为研究生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学习观念,将有力助推我校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的热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学习观,我们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一定思考过为什么而学?或为民族复兴,或为探究真理,或为人民福祉,或为认识自我,或为热爱生活,大家心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我看来,学习是为了能拥有更完整的世界观,因此学习不能单纯的追求高分成绩,应带有一颗好奇心去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只有经历了由浅及深的知识积累过程,才能深入的开展研究工作。而对于科学研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本研究领域的学术观点,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不断尝试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创造更多的实践可能性。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下面,我将以一名交叉学科研究生的身份向大家进一步分享自己的学习观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领我校研究生同学就“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学习观”这一辩证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为营造与维护我校优良的学习环境,恢廓我校传统的学风建设,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与众多延续本科专业的研究生不同,我是一名交叉学科下面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读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是个工科专业,由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大四推荐免试时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研究生阶段选择了一门与核工程交叉的专业开始自己的科研之路,因此我来到了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攻读放射医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但在入学不久,我便有一点“后悔”了。在医学院的大环境里,一名交叉学科研究方向的学生首先不得不面对学位专业课全是未接触过的医学领域的这一特殊情况,不仅本科阶段所学到的专业课在这全没有用武之地,我还不得不及时消化课堂上老师提出的各种拗口的医学专业名词,特别是对于实验课程,我还必须学习如何杀老鼠,如何做组织切片。对于医学课程学习,我就像一张白纸,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忙碌着。有朋友劝我,其实上课就是为了拿个学分,没有必要把课上的每个内容都弄懂,既费精力,也用不上。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相反,学习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完善自我的过程。对于知识不求甚解,功利的去获取成绩,通过记忆获取高分,这本身就是一种宣扬“知识无用”的体现,会因为功利的学习目的而失去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弄懂了一条信号通路的传导机制,第一次掌握了疾病的致病机理,第一次收获解了剖成果的喜悦,这是消极心态无法给予的乐趣,这些“无用”的知识让我领悟到自然的奥秘,让我对医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也许你会问我,对于课程抱着好奇心去学习固然没错,但对于专业壁垒难以打破的科研课题,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可能做到深入探索。对于这个观点,我想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给出答案。记得硕士入学时,我拿到的第一个课题是设计一款被动式氚化水采样器,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便相对成熟,如何找到创新点是一个难题。由于我所处的辐射防护是个特别小的研究领域,只关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难以为课题的创新性提供有效的支撑,因此我把目光从本领域“核科学与技术”转向了“环境科学”,并发现环境领域有很多关于被动式采样器的成熟研究成果,我想着这些设计理念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也能用起来,基于这个脑洞,我挖到了科研路上的第一桶金。多元化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广泛应用交叉学科的优势,这能够保证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源源不断的“脑洞”,也许在你眼中无用的、不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联系,而这种发现带来的喜悦,是机械功利学习、阅读无法给予的。
正如“高级药理学”课上黄志力教授所说的,“学习与科研的过程,只关注眼前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拓展思维,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不同学科领域看到不同的亮点,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这样想想,任何无用的学习都是有用的。”确实,只有在不同的学习环境里不功利的学习,我们才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只有不同领域的交叉,知识才有碰撞火花的机会,只有学科间碰撞出火花,才能让我们看到自己更大的潜力,看到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
作者信息:冯缤,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枫林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放射医学专业2017级博士生,2015年毕业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免试直升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通过硕博连读考核,师从卓维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辐射剂量学与防护。
新时代,广大研究生需要怎样的学习观?
我们正在复小研平台上
开展关于“复旦研究生学习观”的大讨论。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你的观点~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