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到一年清明时

新闻宣传中心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3-03-30




清明节小知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下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吃青团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

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



清明诗句



破阵子·春景

晏殊 〔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忆少年·年时酒伴

曹组 〔宋代〕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往期精选

光荣!浙机电学子携笔从戎,矢志报国

三四六级报考进行时!你想了解的报考信息全都有~

他们做到了!开发数字化平台 提高地铁站台屏蔽门可靠性

每日金句(朗读版)| 习近平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不一样的机电“海”,带你一起看!


——新闻宣传中心出品——


排版丨张   敏

责编丨林焱芳

审核丨徐旻鹰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听说
点了右下角的人都会变好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