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VS“秦制社会”:我们误解最深的一组词
“封建社会”VS“秦制社会”
我们误解最深的一组词
提起“封建社会”四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几乎将其等同于“吃人的旧社会”,封建一词更派生了诸如“封建专制”“封建迷信”“封建落后”“封建反动”“封建顽固”等一系列人人喊打的专有名词。总之,现在一切古老又落伍的陋习,似乎都是从“封建”的土壤中长出来的。
然而,这是对“封建社会”的严重误解。
事实上,“封建”从词义上,是反压迫、反专制的,与大一统的秦制相比,真正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权力相对分散,且竞争常态化,并蕴含着现代共和因子的社会”。
不过,这一误解之所以存在,还不是我们对“封建”的批判出了问题,而是阴差阳错的搞错了对象,错把秦制以来的社会当成了封建社会。
然而,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正如学术大家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一书所阐释的,对应的是先秦——它兴起于殷末,完成于周朝,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彻底瓦解。遗憾的是,却长时间被当作“奴隶社会”而被大众广泛接受。
总之,印象深刻的“奴隶社会”,其实对应的是学界常识的封建社会;而我们常常提到的封建社会,其实是“大一统的秦制社会”。
不过,由于最早的教科书影响太大了,如果再纠正回来可能短时间会更混乱,因此只好将错就错,这才有了这口“史识之井”,但却导致了知道历史常识的人,和只会备教科书的人没法沟通。
参考《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两本经典,可以提炼出“真正的封建社会”与“秦制大一统社会”的三大根本区别。
▌权力的集中程度不同:封建社会分权,秦制集权
一般而言,将封建社会称之为专制社会的证据,不外乎“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和中央”“等级森严,特权独行”等 。
然而,这种高度集权,且权力渗透到毛细血管中的社会型态,恰恰不是“封建制”的,而是“大一统的秦制”。
秦制之下,整个社会是一座等级森严的权力金字塔。站在塔尖的,是集“立法、司法、行政于一身”的皇帝。并且,自秦始皇以来2000年的历史,权力的集中程度与日俱增,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登峰造极。
当然,秦制社会,皇帝不仅“总揽所有事物”,更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比如,雍正在位时,就将臣子徐俊的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视为对清朝的大不敬,最终砍了他的脑袋。
与之相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者不是皇帝,而是“天子”;天子和地方诸侯不是君臣隶属关系,天子是诸侯承认的“天下共主”,但各自的具体事务,各自治理。以中国封建社会完成时期的“周朝”为例:
当周武王姬发依血缘关系、政治贡献两大要素将国土分封出去后,天下就变成了“一个天下、多个国家”。也就是说,当时姬发虽然是“天下共主”,然而,分封出去的国家,不像秦后的郡县一样,是完全听命于他的“地方”,而是充分享有“自治权”的“国家”。好比,不管他来到了哪一个诸侯国的领地,该地的臣子都没有义务对其下跪,更不用担心他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瞿同祖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还特别提到,就算诸侯国过分渎职、抑或侮辱了天子,周天子也只能“兴兵讨伐”,而不能“一道圣旨,即除其国”。甚至到了礼崩乐坏的“周朝末期”,周天子与各诸侯仅仅只是名义的上下级,甚至有时候还要靠诸侯接济。
▲在中国封建社会,东周第二任周天子周桓王,曾带兵讨伐他的下属“郑国”
▌开放的程度不同:封建社会是竞争常态化,秦制社会是封闭常态化
印象中,封建社会另一大特点,是统治阶级为了维系其地位,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严格限制人身自由,禁止人口自由流动、经济上倡导“自给自足”,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然而,这些依然是“秦制大一统社会”(而非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
秦制大一统社会的首要目标是维系稳定,因此必须压制自由竞争,所有机会都是高度封闭的。比如,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死亡,能获得的经济、政治、荣誉机会,都不是靠公平竞争、自愿选择来的,而往往是世袭阶层分配的。就算后来出现了科举这个“让底层有机会跨越阶层”的方式,其本质依然是给定标准答案的“内卷”。
尤其到了明清后期,当八股文被正式定为科考文体后,就连在社会中“最开明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也遭遇了彻彻底底地禁锢。
而在封建社会,尽管绝大多数权力和机会依然是垄断的,然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却是被允许的,甚至是常态化的。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封建社会称为“局部开放社会”。
比如,在春秋时,各诸侯间就是长期竞争的状态,这一方面确实导致了动荡常态化,但另一方面却造就了人才的流动,以及群星璀璨的“百家争鸣”——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出现于封建社会。有两个颇具讽刺的事实是:
●后来统一六国,开创秦制社会的大秦,其顶级人才,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都来自其他国家。
●被后来的秦制社会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只有在封建社会,才有机会“周游列国”,找寻思想的赞助商,如果孔子生活在秦汉,恐怕会被以异端分子而清除。
▌演化的结果不同:封建社会蕴含“共和”的因子,而秦制社会很难走出治乱循环的周期律
当然,尽管一定程度剥开了“封建社会”的迷雾,我们也不能因其相对于“秦制社会”的优越性,而把它视为一个“好社会”。事实上,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面临“生产力底下”“技术落后”“社会动荡不安”等特点,就连中世纪后的西欧封建社会也深受“权力分割混乱”“底层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等问题。
然而,从演化的结果看,封建社会对比“秦制大一统社会”确实还有一大优势:封建社会往往蕴含“共和”的因子,而专制社会很难走出“前期超稳定、末世超级动荡”这一“治乱循环”的怪圈。
比如,透过研究封建社会奠基之作的《封建社会》一书,可发现,西欧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契约、分权、以及“权力只对权力来源负责”等理念,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然而,无论是“中国超稳定结构”还是《秦制两千年》中反复强调的“百代都行秦政制”,无一不在证明,中国自秦制之后,一直处于“超稳定——超震荡”的单曲循环。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