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海就:对经济学的否定,是灾难的开始

私产先生 2022-09-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对经济学的否定

是灾难的开始

©文 \ 朱海就 编:瑞秋的春天




米塞斯说“当今在大多数大学里以经济学为名所传授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否定经济学”。

在笔者看来,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唯一一门有关社会分工合作的底层逻辑的科学,对经济学的否定,使人类社会失去了一个使自由、和平繁荣得以可能的重要理论。

俄乌问题、美联储加息与对付疫情的政策等等,凡是与人的行动相关的,都是“经济学”问题。

如不遵循经济学理论给出的法则,便容易采取不利于个体幸福增进的制度与政策,使经济社会遭受重创。

人为的灾难有很多形式,如战争,贫困与奴役等,但根源上说,这些灾难都源于对经济学理论的否定。就对经济学的否定而言,这个世纪与上个世纪相比没有根本改变。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开始,经济学家把经济学视为研究财富现象的科学,后来意识到这个定义有问题,不再用人类活动的某个方面来定义经济学,而是把经济学建立在个体需求之上,这产生了以主观价值思想为代表的边际革命,米塞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学,这个摸索的过程花费了几百年。作为行动学一个分支的经济学,最为充分地揭示了社会合作原理,它构成自发秩序的理论基础,也使经济学成为反乌托邦的利器。

但与奥派的发展方向不同,边际革命之后的主流经济学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强调均衡,而活生生的人的行动被忽视。


这种均衡思想预设了不同个体间行动的协调(分工合作)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是一个“最优”问题,包括个体的与宏观的最优,它也指向了使用数学或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总量或平均数成为追求的目标,经济学变成统计学或历史学的分支。

这事实上是使经济学退回到威廉配第时代。配第是统计学家,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宏观经济学家,他写了一本《政治算术》的书,该书用数量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为国王服务。类似地,现在那些使用统计方法的经济学家,也是在为政府服务,如“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乎“不同个体将的行动如何才能协调”这一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正是为如何更好地实现协调(分工合作)提供指导原则。

由于上述各种人为的灾难,都可以归为协调的失败,因此我们才有理由把它们与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对经济学的否定,是各种灾难的根源。

实证主义是用经验来解释经验,验证假设,这样的研究方法必然包含着“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与权力的“任性”是相通的,为政府制定与普遍法则相背离的制度与政策提供依据。

实证主义经济学已经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如一大批实证主义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给出了错误的解释,他们往往只根据观察,凭借经验得出结论,而没有运用理论去理解现象。

使经济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正是它是从有目的的人的行动出发构建的一个逻辑体系。人的行动的目的性是一个“事实”,经济学基于这一事实,如忽视这一事实,将无法理解有目的的人的行动构成的世界。经济学独立于研究的对象,但能够对真实世界给出信息,因为真实世界也是有目的的人的行动的结果。

相比之下,主流经济学忽视了这一事实,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所谓的经济活动(如经济增长,就业,投资,消费,产业等等)的科学,如宏观经济学就是如此。


当用某种现象来定义经济学时,自然就看不到经济学是作为先验理论而存在的,也必然导致大量采用统计、计量或其他自然科学方法的实证研究,甚至错误地认为统计、计量技术就是经济学理论本身。

如从“人的行动”出发来理解,自然地就会发现,并不存在什么“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之分,所有的活动都是“经济的”。

当人为地区分“经济的”与“非经济的”之后,就制造了分裂和冲突,认为存在“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如政治利益),甚至认为“经济利益”要服从“政治利益”等,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区分,因为所有的利益都是个体的,主观的。

用“经济现象”来定义经济学的做法,其实早被边际革命与行动学所纠正。但是主流经济学仍然是这样做的,这种研究导致经济学的“去理论化”,使经济学成为一种实证的技术,而不再具有理论的属性。

在实证研究中是没有“锚”的,“好”与“坏”全凭政府或研究者自己的看法,并把统计数据的高低作为追求目标,如认为CPI在某个区间是“好”的。

但是,个体的幸福究竟是增进了还是减少了,实际上是无从用CPI来说明的。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当企业家才能得到发挥,分工合作得以促进时,个体的幸福会普遍得到增进,但它与统计指标(如CPI)没有必然关系,即不能从统计指标中推出个体幸福的增进或减少。

经济学理论与合作法则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经济学理论揭示普遍的合作原理,而普遍的合作原理指向普遍的合作法则。

当经济学理论被忽视或否定时,也必然导致合作的法则被忽视或否定。

如果人的行动没有法则为依据,那就为人为的干预、操控或“人定胜天”打开方便之门,这也是灾难的开始。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准备, 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精读训练营终于上线了。这次「一课经济学」与「正一君书院」合作,有幸邀请到了国内知名奥派经济学学者冯兴元老师来主讲,同时也把原来的「一课经济学」小店升级为「精读书院」,后面还是一如既往专注于经典的精读。有的经典,只能精读;一起精读,方能精进。冯老师作为资深奥派学者,主持编译过很多奥派书籍,另外冯老师精通德语,是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这次对《国民经济学原理》的精读,是基于德文原版的重新翻译和注解,原汁原味地解读,同时纠正某些翻译错误和误解误读。另外也是从源头上掌握奥派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同时也会梳理不同奥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要点,帮助大家理清奥派的发展过程。这次精读训练营的形式,以冯老师的讲义和音频为主线,我会每个月根据冯老师的内容做一次视频直播复习讲解,并且不定期会邀请嘉宾来做分享。另外也会在微信群里组织答疑讨论,相信冯老师能够带我们一起把这本奥派开宗立派的书彻底学透。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重新学习过程。这次请冯老师过来,成本上会增加不少,但价格基本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原价 399,优惠价365,9月份还可享20元返现。关于课程的详细介绍,我做了几张介绍图片,大家可以看下。课程介绍后面是冯老师写的发刊词, 为什么要原汁原味精读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另外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众所周知,奥派有很多争议,不仅仅是来自外界对奥派的争议,也有来自奥派内部的争论,包括现在国内奥派圈子。这当然并非坏事,对于思想市场来说,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竞争,奥派思想也正是在这种争争吵吵中逐步确立的。我在《经济学入门50讲》中说过, 「思想因为逻辑而正确,不因学派而正确」 ,对于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我同样秉持这个看法。我个人有内心的逻辑坚守,但秉持谦虚开放的求学态度。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讨论很容易升级为辩论,最后辩论升级为互相攻击和鄙视。这其实对于智识的增进而言毫无益处,所以前几天我在群里也特意提醒读者,要学会克制的表达,即使你的观点是对的,也没有必要因此就去鄙视别人。更何况,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学习终归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出错和改错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抱定自己绝对正确,那很可能会失去改正和进步的机会。如果读了奥派,就有强烈的优越感去鄙夷他人,很多不熟悉奥派思想的人,也许会因此就「因人废言、路人转黑」。失去潜在的朋友,树立更多的敌人,应该说,这是奥派的损失。思想就是这样,多一分解读多一分精彩。把讨论的目标定位在梳理自己的思路上,而不是一定要说服或鄙视别人。转换一下目标,会让心态平和很多。这是我的一点学习心得,也是给大家的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最后再次感谢冯兴元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和鼓励,咱们一起精读,一起精进,群里见。(扫码完成支付即可进群)限期优惠:本公众号读者9月除9折外可享20元返现!




推荐



欢迎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多一个人了解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


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