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楚门的世界|描述战争的绘本带孩子及早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

丁丁 童书趴 2022-09-14

题图:在老挝首都万象的COPE博物馆,妞妞站在无数的假肢展示面前,看着表现排雷炮弹的陈列品,一脸的疑惑不解。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呈现真善美给孩子。可是,真实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百分百和平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那样,突然之间接触到真实的世界时,我们准备好面对那份惊恐和无措了么?


猴年的春节,我们全家来老挝旅行。从首都万象(Vien Tiane)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一路体验,除了历史遗迹、宗教文化、传统手工、美食服饰,残酷的战争遗留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五岁半的妞妞和三岁半的嘎比自然对此是一脸茫然。



妞妞在COPE博物馆门口,身边是用炮弹壳改造的盆栽。


妞妞在参观COPE时,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十来分钟的纪录片《surviving the peace》,看到农民出门耕种却被炸伤,路人走过一片新地就被炸毁。然而,这就是现实世界里的老挝。老挝并没有参与越南战争,但是它却介入了一场不为人知的秘密战争。当时美军希望通过轰炸截断被老挝支持的越共的退路和补给线。“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总共向老挝投掷了200多吨炸弹,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炸弹没有爆炸。” 老挝四分之一的国土都埋藏着哑弹。在18个省份中的15个省都还可以挖到极具威胁的武器。


有朋友问我,她们不害怕么?我觉得她们的年纪还没到害怕的时候,“害怕”这个词还不存在于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但是,伤心是必然的。


这种对于战争、战斗和生离死别的概念,妞妞和嘎比应该是从《狮子王》开始的。她们会为刀疤叔叔的不良行为生气,为木法沙的离去而哭泣,为辛巴勇敢地面对战斗并带领动物们胜利而振奋。每当看到最后辛巴和娜拉的孩子被高高地托起,妞妞和嘎比都会激动地说”太可爱了!“


这里,介绍几本我们在家看的绘本,潜移默化地传递有关战争的内容。


1,《欧先生的提琴》



这是我最喜欢的关于战争的一本书,也许是因为它总让我想起那些在残酷战争背景中展现温情的经典电影。整本书的书写也是遵循着剧情片的节奏,有起有伏,故事在欧先生每天下午出现在广场中央给大家演奏音乐而转折,炮弹炸毁了他的琴而走向一个小低潮,再用第一人称的小女孩给欧先生画画铺垫一个小高潮,从而在欧先生继续回到广场中央用口琴来为大家演奏、消除战时紧张情绪达到故事的定点高潮。


看到最后一页,仿佛听见口琴的旋律,仿佛视角随着悠扬的音乐而起,一个摇镜头扫过每个舒展眉头的面庞,然后摇起俯瞰大地,看到一片被轰炸的废墟广场中央聚集着很多来顺着音乐声前来的人,仿佛力量的聚集、胜利在召唤。


2,《爷爷的墙》


《欧先生的提琴》讲述的是战时的残酷,《爷爷的墙》则是站在战后,去回顾。从孙子的角度去看,从他在墙边见到的其他人的角度去看。


手指触碰着印着牺牲和失踪者的名字,心间划过的是怀念和反思。引领学生参观的老师说:墙上的名字代表那些军人,可是这面墙属于我们每个人。


3,《敌人》


谁是我的敌人,我又是谁的敌人。在战时,每名参战的士兵都被教导自己属于正义一方,敌人就是残忍不已、心狠手辣,简称“连人都不是”。



然而,事实如此么?当某晚,相持的双方趁着夜幕交换战壕,接触彼此人性的那个空间,又作何感想呢?到底是为何而战?



妞妞的背景正是投向老挝的排雷炮弹(cluster bomb)展示。其中当时没有爆炸的雷,如今就在农民耕种、路人行走的过程中袭击爆炸,继续扮演着取走生命、拆散家庭的可恶角色。


4,《你能听见我的声音么?》

这个故事是以一个死去的灵魂的角度去看仍然活着的亲人,并思考战争的故事。因此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形象,因为他无形。


图里展示的一段心语:为谁杀人,为谁被杀,为何死去?我想,只有在临终才会更加清晰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吧。



这本书是一套《祈愿和平——中韩日三国共创绘本系列》当中的一本,由日本作家田岛征三创作。从画面到文字,都流淌着血淋淋的真实。


5,《皮箱子》

故事以皮箱的第一人称,讲述了一家人经历的战争动荡。


从孩子的阅读视角来看,这家人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相继失去了妈妈和爸爸。如果了解国内历史的爸妈来看这本书,就知道这一家人原来在东北,经历了九一八事件,逃离到北平。经过了纪念相对安宁的日子,战争逼近,逃难到南京。等等。


这本书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重点出版物”和平鸽绘本系列里的一本。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国内原创绘本,从不同角度展现抗战主题。


6,《和平是什么?》

如果继续讲残酷战争和家破人亡,各位不是要流泪就是要骂人了。最后,推荐一本书《和平是什么?》


这本书比较适合幼儿,语句安排如同儿歌。



Luang Prabang的酒店为客人安排了“老挝电影之夜”,放映全老挝第一部走上国际舞台的本地电影《The Rocket》(2013年,Kim Mordaunt导演)。电影的名称The rocket是老挝传统活动项目,民众比做火箭,看谁冲得高。起源是冲得高的火箭象征着冲向云霄、求雨成功,带给民众丰收的好兆头。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全家人颠沛流离,历经磨难,最后要通过参加the rocket比赛赢得奖金和寄居在一个乡村的居住权。那些非常戏剧化又绝对真实的故事背景正是整个老挝面对的现实,炮弹遗留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摧毁每一个家庭。本片故事的结尾部分更多是一种期许和梦幻,一个小男孩制作的火箭超过了所有成年人的火箭,求得天降大雨。每个人在雨水的沐浴下绽露灿烂、欣慰的笑容。


每提起这部电影,妞妞就会说,“看到那个小男孩的妈妈被船撞死了,我很伤心,非常伤心。”可能,这就是五岁的小孩看复杂的故事时最直接的感受吧。妈妈不在了,天就塌了。好像我小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

关注童书趴,让我们一起聊聊和孩子亲子阅读那点事儿吧!无论是外国经典绘本、分级阅读材料还是优秀中文绘本童书,无论是童书改编的儿童剧、音乐剧还是电影,无论是幼儿绘本阅读还是少儿独立阅读的过渡,无论是亲子阅读的欢笑还是困惑。让我们开启童书大趴踢!期待听到你们家的故事!



长按头像关注【童书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上周精彩文章《“咱谈个交易吧”|童书开启孩子基本理财知识》。既然生活中离不开交易、交易离不开货币,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家里的苹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超市拿走橘子水儿是要用货币去交换的?童书切入口轻松、直观,阅读童书绘本讲道理,事半功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