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书系列《跟着伊伊过大节》缘起| 过节玩,过节真好玩!

丁丁 童书趴 2022-09-14

(伊伊系列在出版前就在亚非幼儿园接受小朋友点评)


我出生于长江南岸的小县城,幸运地度过了每逢传统佳节可以玩得欢、耍得乐,春节看舞狮龙灯,端午跟着妈妈包粽子、元宵节还跑回学校猜灯谜的多彩童年时光。


老实说,成年后就没怎么好好过节了。曾经把它归结于我工作太忙。现在,客观审视我身边的孩子时,可惜地发现他们也没机会“玩”节日。孩子们学业压力太重,大城市交通不方便。于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气氛到了城市就缩水,被挤压得就只剩下购物送礼了。貌似传统节日对孩子吸引力最大的就是放假不上学;爸妈不上班,或许还可以出国旅行。至于这个节日本身对孩子们的吸引呢?



(嘎比往圣诞树上挂饰品)


传统佳节注定如此鸡肋么?当然不?“过节”能比“避节”的乐趣更多么?当然能。一想到拆礼物拆到手软的圣诞节,孩子们自然欢心满满,更何况它还有圣诞老人、驯鹿、圣诞树、铃铛儿、做雪人等各种喜人的外在形式去让这一传统根深蒂固。除却长辈们的坚持,华人的节庆和传统是否可以更加强调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得到孩子们的呼应?既然童书是传递讯息的渠道之一,是否可以借用童书作为引爆点去丰富传统节日的色彩呢?


我两个女儿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念书。每遇到中国传统节日,华人妈妈们就会责无旁贷地一起筹备活动,让各个国家、各个种族、各种母语的孩子们吃喝玩乐在其中,从此开始惦记来年节日的到来。读书自然是这些活动里的基本项目。



(欢庆中秋,班级里组织的品茶、尝柚子、赏月饼、猜字谜、做灯笼、讲故事会)


作为每天同时接触英文和中文绘本的家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几本节庆的书都是着力讲述“我在这个节日里能玩什么“的。例如,作为有爱尔兰裔背景的“圣派特科节”,尽管这个节日本身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文化沉淀,但是给孩子看的书描写的都是这一天孩子们要穿什么绿色衣服去学校、系什么头绳儿,画什么画,做什么卡片,等等。整本书让孩子有强烈的参与感!“这是我的节日,我喜欢的节日,我喜欢玩的节日!”



(能找到哪个是在圣派特里克节大游行的Elena么?)


因此,基于我在节日期间给我的孩子及她的朋友做的各种活动,以我女儿Elena和她的好朋友伊伊为主人公原型,我开始筹备一套弘扬中华传统节庆的故事童书。幸运的是,我的多年老朋友梁琨二话不说果断加入团队,多年的默契更是让我们的创作之路奏响欢乐之歌。


伊伊(Elena)是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扎着高高的马尾,脸颊上有玩得很兴奋的红润。伊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身体协调能力好,爱尝试。伊伊的服饰走中国风,视野国际化。


  



《跟着伊伊过大节》的第一本《中秋节快乐,伊伊》现已在当当、京东和亚马逊(中国)等平台全面发售,各地实体书店均销售。英文版本将于六月份国内、外同步发行。本系列的其他本书,也将陆续进入大家的视野。



《中秋节快乐,伊伊》的书里还有更多彩蛋哦!翻看小朋友画的“中秋节印象”那一页,你是不是在说“我也可以画呀!”太好了!伊伊期待小朋友们拿出画笔,画出自己印象中的中秋节,由爸妈贴在微博和微信里并@怡君童书馆。或者直接联系微信公众号[怡君童书馆]投稿。定期会组织评比和展览呢!还等什么,读《伊伊》的书,玩游戏,做手工,学英语,画图画吧!让我们在爸妈的陪伴下,做中国传统节日小玩家吧!


------------------------------------------------------------

关注童书趴,让我们一起聊聊亲子阅读那点事儿吧!


长按头像关注【童书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上周精彩文章《在育儿的自我战斗中,有没有一枚勋章叫做“伤员妈妈”|童书里找啊找啊找妈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