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唱响海宁方言新高度

语宝 2021-06-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春潮 Author 陈熙元&牛奶小喵

牛奶泡猫专栏

感谢特邀嘉宾陈熙元的分享


海宁小镇音乐故事

唱出

海宁方言新高度


一书卷 

一盏茗 

一弗当心翻开侬个 

沧桑故事



翻开古老海宁方言的沧桑故事,这种家人之间每日交流的文化,其实已被当今海宁人创造出一个别样新颖的故事。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想到过,这么美妙的语言,能够与现代音乐融合,激出艺术界别样的传统文化类歌曲。


现在,将海宁人用海宁方言创作的歌曲,赠与每一个海宁人。这是属于海宁的文化艺术,温馨平和,舒适温暖。


原来吾家有窗花 

通透玲珑 

线条交织 

勾勒心动 

千年朱门红 

染春画梦 

素朴巧手剪出 

箇一纸繁华


歌曲《吾家窗上花》


吾家窗上花

不知窗后竟是如此才人


很荣幸请到了《吾家窗上花的主创人之一陈熙元,这位地地道道的海宁人对方言与音乐的热爱,让我颇受感染,这首歌也影响了我对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感觉。第一次感受到深厚的海宁文化底蕴,也领略了别样的海宁方言魅力。


编: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想转向做和家乡方言有关的歌曲呢?

陈:在大一的时候开始接触了一些慈溪、上海和苏州的方言歌曲。这些方言和海宁方言同属吴语太湖片,有很多共同特征。


而进一步的接触呢,我觉得也是缘分吧。因为当初选择了北京,来到了贸大,所以认识了思享空间的创始人,就是我的学长。然后参加了思享空间的一个讲座,是关于音乐厂牌“新乐府”的理念。


编:诶这个理念很新颖,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新乐府”理念吗?

陈:是用现代音乐风格将传统戏曲重新编曲。最开始做的就是昆曲和评弹。最开始做的就是昆曲和评弹,尤其是评弹是用苏州方言演唱。


编:昆曲和评弹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吧?

陈:是的。


编:这些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陈:我觉得这个是让我开始做方言类音乐的文化背景吧。后来还认识了一个来自上海的阿姨,她带我去了北京评弹票友联谊会的聚会,听原汁原味的评弹。后来一有机会,我就会去看沪剧、越剧。其实方言歌曲已经在台上唱了几百年了。



编:这一类音乐我们这一代真的很少接触

陈:哈哈,年轻人嘛正常的。我有机会接触也是缘分使然。


编:熙元,你用海宁方言编词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吾家窗上花吗?

陈:第一首歌《汤包呀汤包》是我自己写的。写一首方言歌我酝酿了很久,大一暑假里我一个人在寝室,用吉他弹唱《外婆谣》,哽咽到唱不下去,嗯,这个是导火索。同时还很喜欢顶楼的马戏团的《南方个南方》,所以其实《汤包呀汤包》是模仿这两首歌的。


编:当时是先写曲然后编词的么?

陈:一开始想一部分词曲,然后曲先作完,再补歌词。


编:当时尝试新型方言类歌曲一定有很多挑战吧?

陈:是啊,因为自己也不太会说土话,那时候经常要翻阅《海宁方言志》,还要查研究吴语的论文来确定是哪一个字,发音上现在来看也是很不地道的,而且对缺乏母语教育的人来说,一时难以纠正。


编:熙元,你在写歌的过程中一定有了更多不同的领悟吧?

陈:通过做这首歌我也对剪纸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已故的斜桥人王钱松,是江南剪纸的代表,为了做海报我还买了本《海宁剪纸图集》,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拾传统文化我觉得很好。


编:熙元那么,你对我们这一代,对昆曲、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一代,肯定有很多想说的吧?

陈:因为是传统文化就要求大家去热爱,未免有道德绑架之嫌。但是自己民族、自己家乡的传统艺术多少都应该去接触一下,去见识一下老祖宗拼了命也要传下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里面有你从未想象过的美。


(新乐府中最早的流行风格的两首评弹,经典的评弹,与清晨的鸟鸣与宁和悠远的琴声融合)


说得太好了,感谢熙元接受这一次的采访。音乐和方言的融合,传统文化(剪纸)和现代艺术的融合,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希望传统艺术都能被传承与发展,被更多新一代的人热爱。也希望熙元能为海宁编唱出更多富有民间和传统气息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