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濒危语言志|甘肃东乡唐汪话调查笔记

徐丹,冉启斌 语宝 2021-12-26


滚滚的洮河下游谷地,牛形山巍峨耸峙,被称为“陇上杏花第一村”的唐汪镇就坐落于此。2016年9月3日,项目组成员徐丹、冉启斌、孙凯一行3人分别从天津或北京出发到达唐汪镇(周晨磊因开学在即未能前往)。冉启斌、孙凯是第一次到唐汪;徐丹则是从法国赶回北京,这已经是她第五次来到唐汪了。由于徐丹良好的前期调查基础,冉启斌事先也与当地的汪华老师取得联系,到达唐汪以后得到汪华老师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当天晚上就展开了工作。同时也得到最早研究唐汪话的陈元龙(阿·伊布拉黑麦)先生的关照,唐汪镇政府也提供了很多便利。徐丹长期研究唐汪话,掌握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唐汪话的音系、词汇、语法等面貌此前在徐丹的《唐汪话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中已有详细的描述,此次来唐汪主要是结合语保濒危语言项目寻找合适的发音人。冉启斌、孙凯都有一些西北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的调查经验,因此工作起来很顺利。由于9月初高校也快要开学,在唐汪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凑。9月3日到达的当天晚上已经考察了2名发音人,4日、5日两天行走在唐汪的大街小巷,广泛接触不同的唐汪母语者7、8名以上,通过模拟摄像希望物色到合适的发音人。唐汪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走在路上时不时有男女老少的当地人与徐丹热情地打招呼,并聊各家的情况。不过由于语保项目对发音人的要求很高,物色发音人的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在一边物色发音人的同时,项目组成员也拍摄了大量当地地理、文化景观、民居等照片。从唐家大寺、汪家大寺、红塔寺,到香道堂、祖神庙、石峡口等,都有拍摄。冉启斌等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奔走在牛形山上的不同位置选取能够俯瞰唐汪镇的最佳拍摄角度。9月5日晚,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汪华老师介绍我们认识了黑石山小学的汪文虎老师。汪文虎老师为唐汪本地人,他一直有志于研究唐汪的文化并自己整理过不少唐汪的故事、谚语等,他还写作过一些文学作品。汪老师经历坎坷,但生性乐观。经过和他交谈并进行模拟摄像,发现他非常适合于作为此次语保项目的发音人。他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反映敏捷;而且他会很多当地的口头文化,如讲故事、唱当地歌谣(花儿,宴席曲等),他还曾自己作曲作词过一些歌曲。通过和北京的摄录团队确认,确定将汪文虎老师作为语保项目唐汪话的主要发音人;同时请汪华老师作为口头文化、长篇语料的补充发音人。两位汪老师对语保项目的拍摄工作都十分热心和负责任;汪文虎老师有抽烟的习惯,他当即表示拍摄期间他将不抽烟或少抽烟。发音人确定下来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徐丹前期的研究已经整理好唐汪话的音系,此次主要按照徐丹原来的音系进行记音,因此进展很快。语保工程要求的3000词大多数在徐丹此前的《唐汪话研究》中也存在,只需要对照补充不足的部分。语法部分徐丹此前也有完备的研究,因此后期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由于孙凯同时还在玉树做藏语的田野调查,因此没有一同从唐汪返回,后期词汇和语法例句的记音方面周晨磊做了大量工作。唐汪话语保工程的摄录工作由专业摄录团队进行,摄录场地选择在冉启斌所在的南开大学,工作起来很方便。南开大学电视台演播厅摄录条件良好,保障了摄录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唐汪是一片热土。唐汪名胜古迹繁多,令人流连忘返;物产也很丰富,大接杏远近闻名;美食有馓子、油果、烧洋芋等。唐汪以唐姓和汪姓为主的人民世代生活于此,关系和睦融洽。唐汪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自己的语言。唐汪话在一定时期将仍然充满活力。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延伸阅读

2020

_

中国濒危语言志|广东电白旧时正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浙江江山廿八都话调查笔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安徽祁门军话调查笔记

【读书】《中国濒危语言志》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