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飘香 佛教与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这是端午最常见的习俗。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据《礼记》载,端午最早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采百草,而驱五毒之俗。在古人的观念中,五月是“凶月”、“毒月”,所以很多地方端午节的习俗,都蕴含辟邪去灾之寓意。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元·舒頔
一到端午节,一些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楣上插上艾草,挂上五色彩绳,用以祈福避灾。家中有小儿的,父母还会将五色丝线编织成绳,系于儿童手腕,以求驱邪避灾,祛病延年!《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在佛教的典籍当中,也从侧面讲述了端午的缘起。慧日禅师《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1158年) 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 “今朝又是五月五, 大鬼拍手小鬼舞, 蓦然撞着桃符神, 两手椎胸叫冤苦。”所以,端午的很多仪式都是为驱瘟辟邪而设立的。佛教典籍记载,端午划的龙舟有的是旱舟,其目的是为了镇龙、安龙,而在龙舟竞赛中所使用的鼓,也是用特制的毒浸泡过,以赋予鼓神秘力量。
佛教中很多高僧都是在五月五日出生或者坐化。由于五月在古代被视为凶月,民间会将端午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送往寺庙为僧,这就为这些孩子日后可能成为高僧埋下了伏笔。如果有高僧在这天圆寂就会被记入典籍,而在这天坐化的高僧也常常伴有各种异象出现。佛教在翻译佛经时一般也会选在五月五日开译。由此可见,端午对于佛教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端午的起源远早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将端午的文化深深根植在佛经教义中,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天天行善,日日积德
长按二维码即可广种福田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日行一善"
【法讯】江门市佛教协会放生活动通知及放生功德芳名(更新至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