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军或在越线高地过冬,与我不战不休,中国如何拒绝得了

濠江客 濠江客2020 2021-03-20

环球时报今天(9月17日)在其官方账号转发了该报总编辑胡锡进的文章《中印边境一线解放军官兵英勇、团结,可歌可泣》,首次透露在今年6月15日中印边防军人发生的“那场严重肢体冲突中,中国牺牲的官兵远远少于印度丧生官兵的人数。”

这是中国官方媒体首次证实在这次冲突中有我军官兵出现伤亡。

印度防长辛格星期二宣称,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军给中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前印度媒体报道,在那场冲突中,印军一共有20名官兵死亡,其中很多是受伤后得不到医治冻死的。

但是胡锡进的文章并未透露详细的伤亡数字。只是说”他们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冲突,他们没有一人惧战,所有官兵的表现都可歌可泣“。

以 “所有官兵的表现都可歌可泣”这一句的表述看,至少为数人。

非常难得的是,这篇文章介绍了这场肢体冲突的过程:

那天我军少数官兵前往越界印军处进行交涉,印军突然向他们下毒手,导致双方冲突的爆发。在最初寡不敌众时,我方有的军人搏斗到了最后一口气,无一被印军俘虏。我军官兵开始反击后,印方部队溃不成军,做鸟兽散,有的摔到山下,有的掉进河里,互不相顾,还有很多人向解放军投降,被抓了俘虏。
在班公湖北岸的冲突中,印军“先发制人”(就是越界),占领高地,并居高临下向解放军扔石头。但我了解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不睬印军威胁,硬是冲上高地,赶走了印军。我军目前总体上在多个点位上形成了对峙优势

由于目前我国外交和军方对边境战况透露的信息非常有限,都是原则性披露。因此环球时报胡总的这篇文章,非常难得。


以文中“ 无一被印军俘虏”一句看,第一批前往交涉的我军少数官兵或已全部壮烈牺牲;以文中“ 我军目前总体上在多个点位上形成了对峙优势”一句看,越线印军仍然占据着他们控制的几个制高点,但这些地方也都在我军随时可以实施攻击的范围之内。

胡总的文章还说:“印军的士气根本无法与解放军相比,印军的装备、印度整个国力也都无法与中方匹敌。据了解,目前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形成了强大部署,后勤能力十分先进,在现地的官兵都能吃上品种多样的热饭热菜,在当地过冬不成问题。”

这意味着,下一步,如果印军坚决不退,不排除两军在武装对峙的情况下,在高寒地区相伴过冬。

从战场意义上说,如果印军拒不撤回越线的部队,解放军有没有必要也在那里与印军对峙,并保持均势或占据优势?

另一个问题,如果在边境地区形成中印两军长期对峙、经常摩擦的形式,即中印边境冲突“印巴化”,这就形成了一种疲劳战、消耗战、持久战,有没有必要?

濠哥对此持反对意见。

与其如此,不如来一场速战。以一场有限度的、可控的中印边境作战,结束这种无休止的对峙和战场消耗模式。


班公湖

濠哥认为,中方越是敢打,越是快速夺取战场优势、展示我军强大的降维打击能力,越是有助于厘清边境问题,让两国关系尽快回到战前状态。

更重要的是,中印之战,可以为进入2020时代的解放军提供一次非常珍贵和难得的高科技条件下的作战经验。

中国军队自1979年边境战事之后,已经连续40年没有打仗。虽然最近20年部队装备更新速度很快,训练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没有战争经验,是最大软肋。一支军队打过仗与没打过仗,是截然不同的两支军队;一位将军指挥过打仗与没指挥过打仗,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现在我们既没有指挥过打仗的将军,也没有打过仗的部队,都是训练部队。

如果我们认为,未来解放军必将面对美军,甚至可能必有一战,那么,现在,中国军队最应该做的,不是寻求与美军一战,而是寻求练兵之战、磨刀之战、积累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经验之战。

但是在当今和平时期,要打一仗有多难,打一仗的成本又有多高。再说,你想打仗,也得有人愿意花着钱、流着血陪着你打。谁傻啊。

但是,现在,似乎是天助解放军。这样的机会,来了。

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对手,合适的理由,正是进行一场合适战争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有可能的中印之战。

中印之战的最大理由,是印度当下求战心切,很想通过与最强邻国——中国的军事冲突,转移国内巨大的不满情绪,也希望能证明自己的军事实力,并从边境地区蚕食战略中获得一些实际的领土利益。

印度想要一战,我们如果只想消极避战,恐怕也由不得你。而且消极避战,积极求和,对当下国内民间情绪未必有益。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对美斗争。

中印之战的第二个理由,是不战不能求和,没有一场有限度的局部冲突,无法实现停止冲突、制止蚕食的战略目标。

战,是为了止战。不战,就得接受印度军队在边境上不断向我方推进的现实。这样只会鼓励或激励对方继续向前推进。

 中印之战的第三个理由,是印军目前的综合实力,在亚洲邻国或周边国家中,可能只排在中日之后。不算超强,但也实力不弱。尤其在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军装备更新与训练水平上升的很快,绝对是一支亚洲的劲旅。

中印打一仗,对于快速上升中的中国军队来说,是最好的实战检验与积累战场经验的机会。

印度向中印边境上的拉达克地区调兵

中印之战的第四个理由,是边境地区的地理现状与天气条件,将注定未来的边境之战,将是有限地区、有限兵力、有限规模与有限时间的。战争走势虽然无法演算,但总体上是可控的。尤其战场远离城区、市区与经济区,战争开始后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小。

中印之战的第五个理由,如果中印军事冲突从边境地区,最后延伸或扩展至海上,尤其在印度洋、马六甲海域,对中方来说也不是坏事。中国海军正好有一个练兵和实战的机会。否则,未来如何与更强大的美国海军展开军事博弈呢。

 中印之战的第六个理由,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军事冲突升级为局部战争之后,以美俄为主的世界大国介入调停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正是中国利用大国之力与大国舞台,建立大国合作机制的战略性机会。

不打不相识,如果一场局部冲突能够达成一次更长久的和平机制,对中国就是有利的。印度方面会最终明白,指望美俄支持就能打败中国军队是不现实的,与中国继续为敌也是成本极高的,与中国达成和平协议潜心发展经济,将与中国一战的野心继续推后30年,才是明智的。

如果莫迪最后能够明白这一点,中方有什么必要担心30年后再相会呢。

基于上述六个理由,我方需要尽快调整对印战略,将目前的求和、求稳、平息事态,调整为准备一战、积极备战,通过战争方式解决目前不可能停下来的边境冲突。

印军坦克部队参加新德里阅兵式

9月4日,莫斯科,中印防长会晤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据资料,班公湖位于西藏阿里日土县,该湖东西延伸147公里,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控制班公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强,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弱。

在印度媒体此前的报道中,印方强调是自己先发制人“挫败”了中方占领班公湖的企图,显示印军目前是占了便宜的,而且行动是主动发起的。

所谓先发制人,就是挑衅。

在印方占领了班公湖沿岸许多制高点的情况下,印方要求的所谓“脱离接触”,实际上是要求中方承认现实,继续后退。这其实与洞朗事件类似。

现在,问题来了。

西线,面临印度方面的顽强进击,纠缠不休,不战不止;东线,东南,我们又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在印度与美国之间,中国是安抚印度、集中精力对付美国呢?还是强硬对付印度、展示出与美国合作的态度呢?

濠哥认为,后者是上策。

至少在现阶段,以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抗美国,是为自己招灾;而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找到与印度继续和平相处下去的方式,可以为未来二、三十年的西线稳定找到答案。

强硬对付印度、积极与美国合作的结果,可能是东西两线都能获得一个时期的和平;相反,如果对印度绥靖、对美国强硬,中国可能陷入两线作战。印方有很大可能利用中国忙于在东南对抗美国而无暇也无力西顾之机,继续其边境地区蚕食战略,最终尾大不掉,迫使中国不得不最终接受现实。

 濠哥认为,这是下策。

现在,我们的对印边境政策该调整了。


延伸阅读:
如果越线印军拒不撤出,在侵占的制高点越冬,怎么办?
庙算中印之战:前30年对美印苏越四场边境战事有何教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