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你最喜爱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快来投票吧!

西外研究生教育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2-12-22

2

0

2

2


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


线上评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发挥我校优秀导师的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决定开展第四届“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旨在引导在校学生、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优秀导师的先进事迹,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发挥导学育人共同体引领示范效应,向社会展现我校研究生导师的良好精神与风貌。

西外那么多优秀导师,你最喜爱的是哪位。第四届“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来了,邀请你在线上投票,支持你最喜爱的导师啦!


·投票方式·

文末进行投票,每人最多投10票

·投票方式·

2022年7月12日-2022年7月14日

(凌晨截止)






侯建波

英文学院


关键词:一身正气、追求真理、满腔热忱、潜心教研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师恩常常基于无声的关怀,往往耐人寻味,需要细细体会,才能懂得它的珍贵。



侯老师德高为师,立德树人,爱生如子,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他关注学生的学业,时刻提醒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坚守学术理想,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是学生的良师;他心系学生的成长,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用慈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科研征途中的身心健康,是学生的益友,使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侯老师得才兼备,学高为师。他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无数日日夜夜的潜心研究,科研硕果累累,获得“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先进科研工作者”等荣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担任国际期刊编委,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这些都很好地阐释这样的精神——心系国家需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在教学道路上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 春晖遍四方;指导硕博士研究生近50名,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栋梁,继续践行老师的谆谆教诲。


侯老师作为博导,而勤于导“博”!他强调博士生培养要注重“博”,作到“广、多、快、新”。“广”指获取知识的面要尽宽广,不能局限于本学科专业,更不能局限于博士论文课题;“多”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梁道要多,可以利用各种会议和交谈,更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文献检索手段获取信;“快”指获取信息的速度要快,对信息的反应要快,要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



侯老师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培养人才,成效显著。他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有责任、有担当,思想素质高,学术能力强,指导的多名学生已经拥有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逐步崭露头角。侯老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高,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的人从事了教育行业续写为人师表的余弦,有的继续深造攀爬科研的高峰。桃李芬芳满天下,教泽绵长遍九州,这一切都离不开侯老师不断用师者之心引领学生携手前行。




石春让

英文学院


关键词:专业、高效、务实、有耐心、注重细节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学术之路,道阻且长,但师恩常怀于心。



石春让老师是一位怀瑾握瑜,正大高明的良师。首先,老师始终拥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也鼓励我们积极进取、为国奉献。其次,老师教学思想端正,工作态度良好。他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将书本上和书本外的知识传递给我们。最后,老师热爱学习、与时俱进。在参与老师负责的项目的过程中,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题。


石春让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卓越。在理论知识方面,虽然老师的专业方向主要为科技翻译、科普翻译和专门用途英语,但他同样精通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英汉对比语言学等非翻译学科专业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老师时刻关注当下研究动向,能迅速捕获当下研究热点,其研究观点新锐,研究方法切合,研究成果丰富,他为翻译学研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石春让老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过去将近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老师曾组织多个项目,涉及编辑、写作、评述、翻译等。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老师认真修改,及时反馈,并授予方法,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论线上线下都与学生保持沟通,耐心回答学生问题,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



石春让老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他曾多次在《中国翻译》、《外语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主持并参与多个学术项目,他还撰写专业书籍,出版译著。自我入学以来,他带领着我们完成了诸多学术项目,提高了我们做学术的能力。他的学术研究极具前瞻性,其研究成果值得广大学子参考和借鉴。



金志远

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术严谨;博学多识;和蔼可亲;良师益友;教学有方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老师,您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灯塔,为我们求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该同志政治意识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该同志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治学严谨,恪守学术道德,学风端正,为人师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该同志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既是令人敬仰的学者,也是关心学生并理解学生的长者,会在学生焦虑迷茫时给予鼓励,在收到学生学业或是签工作的好消息时予以肯定。作为一位导师,对每位同学的每个问题都认真解答并做好规划,竭力为每位同学保驾护航;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出行时会叮嘱学生做好防护,会及时帮学生能排解压力;在遇到困难时,作为导师总会给学生提供很多支持和帮助。


在研究生指导工作上,该同志同时承担学硕和专硕研究生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达20余名,2021年度顺利毕业6名研究生,全部顺利就业,有的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并合作发表学术论文4篇,包括c刊、c扩和普刊。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会议论文并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高级别的学术会议约30人次。其中8名研究生在分论坛上作学术报告,还有研究生代表分论坛在大会上总结发言。该同志指导的研究生,2021年12月,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一等奖;2022年4月,荣获全国高级教师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2022年4月,指导的2名研究生分别主持校级项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材的路径研究”和《外语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2022年5月,指导的2名研究生分别获得推荐优秀论文的资格。同时,带领3名研究生参加陕西省民宗委课题。指导的研究生2021年荣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指导的2名研究生被评为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2年优秀毕业生。指导的研究生先后两次应学院邀请以优秀学子的名义分别作考研经验和科研经验分享报告。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不分节假日、不顾酷暑寒冬,完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在教学工作上,该同志尽管是专职科研人员,但除了完成专职科研人员的教学课时量外,还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研究生上,确立了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近几年指导学硕和专硕,完成了近十五、六篇学位论文,学硕注重项目化学习的理论研究,专硕注重实践研究,目前正在编著《项目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并拟公开出版。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坚持以我国本土的“主体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对研究生指导方式和方法上采取过程性指导。学生入学就指导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研究领域选择方向,然后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一直到撰写正文。每个环节,撰写完成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提交导师审阅,通过以后再进行下一步内容。每一个学生在选题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上平均审阅6-7次, 1名学生的审阅量共计大约40次左右。同时,每年完成若干篇学术论文,申请项目、撰写专著。



每年的教学任务都超额完成,每年平均总计达156课时以上。在科研工作上,近三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6篇收录于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尤其是2020年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上的《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论争:关于民族教育本质》一文受到广泛社会关注,多次被各类网站全文转载,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出版了一部专著,由二类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获批国家民委项目1项,2011年11月,获批了陕西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的项目1项,2022年4月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2011年11月,分别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奖2等奖和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奖2等奖。在学术交流上,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该同志在平均每年线上和线下参加学术会议4-5次,其中每年有2-3次作大会主旨报告,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并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关注。在2021年6月在南京师大举办的中国教育人类学换届选举中被选为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同时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担任常务理事。2022年学院年度考核获得优秀。




白晓光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关键词:认真、负责、热心、学术水平高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幸运能够选择白老师做自己导师,也很期待在这三年期间和老师一起做出研究成果,此外也希望老师工作之余注意身体健康。



白晓光老师是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党员,他政治立场坚定,党性修养好,能够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学业导师,他认真负责;作为人生导师,他坚持立德树人。他关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他经常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诫学生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有自我奋斗的目标。他还经常与学生分享职场与人生中做人的规矩和道理,指导学生在未来尽量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为了能够指导好学生,他自我严格要求,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学术研究上,他孜孜不倦,努力耕耘,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本年度他主持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课题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多篇。在课程教学上,他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不忘学习充电。他的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术前沿,坚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意导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考。他注重研讨互动,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佳,获得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他无论对待教学还是对待学生,能够始终如一,认真负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他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时刻在背后鼓励着、支持着他们奋力前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有问必答,经常自己查阅资料后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于学生需要的资料,他有求必应,自己的“私货”从不独享,有时还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托人复印购买。在学位论文指导上,他全身心投入,课外之余指导学生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规定要求,他不仅仅是指导,而是在和学生一起做学问。他要求严格,精益求精,但决不是动辄批评学生。他会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粗心马虎;他会耐心地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逻辑思维上的矛盾;他会通过营造学术争论的氛围来养成学生批判和被批判的习惯。他牵头组织的语言学方向师生每月一次的学习讨论会,计划一个半小时,但实际每次都要延长到三个半小时以上。每一次学生都是脑洞大开,收获满满。



他指导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学术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勤于钻研,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近期,他指导的2018级学生吴佳莹的毕业论文在“第十四届中国日本学研究‘卡西欧杯’优秀硕士论文评选活动”中获评语言组优秀奖(排名第7)。该活动是目前全国日语语言文学学科唯一一项全国性硕士论文评选活动,已成为众多院校衡量其日本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本届评选活动中,共有65所院校的118篇硕士论文参评,竞争异常激烈。此外,他指导的2020级学生李秀秀和张洁仪于今年4月分别获批我校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在今年5月初同济大学举办的全国大学日语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他指导的3名研究生均进行了口头发表,并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认真负责,立德树人,是白晓光老师教书育人的一贯风格。付出总有回报,学生取得的成绩就是对他的最好回报。




张红婕

欧洲学院


关键词:春风化雨;桃李成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为人梯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学莫便乎近其人!感谢您,我学术路上的引路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张红婕同志恪守工作准则和学术道德。学术上她言传身教,打破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的胆怯,以高尚的师德和敬业的态度传授知识,教会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生活中她不仅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术规划,随时答疑解惑,还关心学生的生活,耐心倾听学生的烦忧。学生因为疫情寒假留校,她在冬日送上“家”的温暖。张红婕同志坚持立德树人、以身作则,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标杆和典范。


张红婕同志专业素养高,博学多闻,坚持阅读书籍文献,学习研究工具,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教育中,她提倡兴趣为先,坚持报告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论坛,苦练内功,勇于创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各方面综合发展;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用实例,循循善诱。张红婕同志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等各级各类课题15项,发表论文10余篇,译著3部。她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令学生敬佩,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也指引学生在学术方向上踏实前行。


张红婕同志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授业解惑,孜孜不倦;行政工作上有条不紊,兢兢业业。即使行政工作繁忙,她仍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术和工作上,她力求完美,严于律己,是学生眼里的“时间管理大师”。研究生培养上,她定期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和论文进度,关心学生的身体和情绪。无论是论文撰写、申报项目、参加会议,还是择业就业、毕业选择、生活情感,成长路上她每一次语重心长的教诲,每一次不厌其烦的指导,每一次无微不至的关心都是学生前行的动力。



作为研究生的领路人,张红婕同志悉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科研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加以引导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接受三年指导后毕业的学生们,比同期更具备综合素养与思辨能力,更具有竞争力。培养的研究生近三年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1人学生考取博士,3人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3人获评“校级优秀班干部”,2人获评“校级优秀党员”,3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生们无一不感谢老师的培养,无论是步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她的培养模式、敬业精神、科研态度以及工作作风是学生们一生的财富。




孙金秋

亚非学院


关键词:德才兼备;身为典范;严谨细致;良师益友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您是灯塔,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抚慰了畏惧的情绪;您是钥匙,打开了知识之门,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您是榜样,树立了德之典范,教授了学之精髓。



作为一名教师,孙老师始终秉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态度对待学术工作,使自身始终处于思辨的道路之上,不断创新提高。始终坚持研、教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同时,以“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原则教导学生,以自身为范践行立德树人。时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孙老师以扎实精深的专业素养,敏锐的眼光不断在专业领域钻研探索,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时刻可以汲取的营养。同时,孙老师秉持“跨学科,广视野”的态度,既“海纳百川”地接纳不同领域的学生,组织合作学习;又“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予以相应的指导。始终教育学生在治学的过程中,坚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孙老师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治学,孜孜不倦,不足不厌;严谨细致,不漏不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和严谨的态度,时刻教导学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交流;在指导研究生论文的过程中,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创新,但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错误。



孙老师在韩国语教学及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2017年被评为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讲授“韩国语句法学”“韩汉语言对比”等8门课程,完整指导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4名同学分别考取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2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安新奎

俄语学院


关键词:德才兼备;兢兢业业 ;学识渊博;良师益友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得遇良师,三生有幸!



春风化雨,德育为先。安新奎老师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历来顾全大局,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工作认真负责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正派,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认真备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安新奎老师开设了“翻译理论”、“科技翻译”等课程。理论教学方面,他能密切关注并学习最新理论研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广泛地选取翻译实践中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结合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翻译实践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的课程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安新奎老师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研究生教学的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学院研究生教学的各项活动。认真指导学生,通过每周读书报告、开组会、微信等平台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沟通、指导。为学生联系翻译实践单位和提供就业单位信息,鼓励、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翻译大赛。多年来,他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未因私请假、无故迟到、早退的现象。



立足三尺讲台,潜心科学研究。安新奎老师先后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在CSSCI、北大核心等外语类学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厅、校级项目20余项;陕西省精品课程“俄语翻译”负责人;教材和专著4次获省、厅级奖项,多次被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近三年来,出版《俄汉文体与翻译》教程(2021年)1部,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年),发表论文1篇(CSSCI扩展板)(2022年),获2021年辽宁省第二届翻译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张小号

高级翻译学院


关键词:严谨、求真、务实正直、创新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努力老师都看在眼里,老师的付出我们都记在心上!



在教学过程中,张小号老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培育浓郁的爱国、尊师、爱校情怀和开拓、进取、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任劳任怨,认真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学院交付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与党和国家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乐于助人,义务向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法律咨询,协助学生处理生活、实习和就业过程中碰到的各类法律纠纷,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张小号老师充分发挥语言和知识产权法学复合学科背景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的实施,积极探索“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紧缺型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最新发展动态,共主持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项目四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法学会项目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含CSSCI期刊论文五篇),出版教材一部。先后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小号老师关注学生全方位成长,建立了入学新生—高年级学生—毕业生的梯队帮扶体系,帮助入校新生了解专业培养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学业和职业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主持负责的各类教学研究、科学研究课题与法律实务工作;与多家律师事务所、法院、出版社、企业等社会需求部门建立稳定联系,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从项目经费中列支相当比例,补贴学生生活、激励创新;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赛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调动往届学生帮扶毕业班学生。



截至目前,张小号老师共指导九届、49名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含在读学生14人)。其中,35名毕业生全部顺利获得硕士学位,进入华为、中兴、海康威视、政府部门、学校、知名语言服务机构等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学生们先后斩获语言和翻译大赛各级奖项(如全国专利翻译大赛一等奖)、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校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院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称号和奖励。




赵晓罡

商学院


关键词:师德高尚;因材施教;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守正创新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感谢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中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支持。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赵晓罡,管理学博士、教授、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互联网营销与文化营销。自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赵晓罡教授牢记育人使命,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他爱岗敬业、勤奋耕耘,坚持以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教书育人和潜心科研,个人事迹描述如下: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赵晓罡教授自任职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国内外大事,坚持向先进人物学习。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秉承着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务实。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鼓励和孜孜不倦地教育每一位学生。主动投入超出规定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精力,研究探求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培养道德高尚、能力超群、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学生。他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爱国、勤奋、博学、创新”的西外精神。

敬业务实,匠心求真

赵晓罡教授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教学工作中,关注教育发展动态,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科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在科研工作中,他能够立足于专业发展前沿,开展学科融合研究,与申海教授等教师组成科研团队,带领团队中年轻教师、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取得显著科研成果。从教以来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SCI、CSSCI,以及北大核心10余篇,并著有《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和《产业链视角下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研究》等教材与专著。2019年主持的“重应用,促融合,致通达:外语类院校商科学生‘334’双创教育十年探索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其参与的“人文素养为基、全球视野为核,创建国际商务人才新体系”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孜孜以求,育人铸魂

赵晓罡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相关领域方面拥有足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研究有着高度的热情和独特的见解。他总是以身作则,带领着整个团队一起学习、一起科研,一起成长。他全身心投入到课题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辞辛苦,满腔热情,每周坚持召开课题组学术讨论会,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与学生探讨研究方向、寻找解决方案,来达到传授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目的。他对自己的研究生高度负责,从选题、开题再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项工作都逐一把关,甚至动员自己的社会资源,寻求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的协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他经常牺牲假期休息的时间来指导研究生,培养了一支团结活泼、锐意进取的研究生团队,稳定高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精益求精,锐意创


赵晓罡教授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教学规律,组建了一支由多名校内外专家、行业精英组成的优秀导师团队,针对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开展联合培养,变“单人指导”为“团队指导”,变“单一校园培养模式”为“多元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种突出研究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显著,研究生王瑶2019年在CSSCI期刊《贵州社会科学》发表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的景区微博平台影响力评价研究——以全国5A级景区为例》,张浩2021在SSCI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发表《Research on the positioning method of online community us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ion marketing》,王越和张浩在核心期刊《商业经济研究》分别在2020、2021年发表《社交网络商业意见领袖用户画像研究》与《电商博主属性影响粉丝购买意愿的机制研究》,董思维在2021年参加ICCMB(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Management and Business)会议,所撰写的文章《A method for ranking products based on LDA topic model and stochastic dominance》已被录用并被EI检索。他还专注于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指导研究生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此外,协助申海教授指导的课题组成员刘杰和齐文获得了2020及2021年度国家级奖学金。




党军

经济金融学院


关键词:亲和、真诚、严谨、热心、关爱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以德为本,道学问而不问艰难探问题之根本,致广大而尽精微。党老师,您辛苦了!



党军教授在教学和日常科研工作中能够将党的各项政策方针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以党的各项政策方针为指引,贯彻将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国大地上。一直以来,党军教授热爱党、热爱祖国、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内外大事,坚持向先进人物学习,始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平日的工作中,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党的领导紧密地结合起来。

尤其是,在2020年承担陕西省和西安市两级平安指数报告工作以来,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项目经费到现在还没有拨付的情况下,党军教授用个人经费为团队学生发放劳务费近13万元,培养了一批积极乐观、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年轻科研团队。


党军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2010-2011),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经济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在课堂上将教学、研讨相结合,以时间脉络和理论发展脉络梳理专业理论,将现实事件和案例嵌入到理论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教学原则。党老师坚持从不同视角来拓展专业理论,坚持跨学科交叉为导向,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在具体问题上,悉心、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研讨、叙述与写作相结合,从问题到学术研究一步一个脚印。


在工作中,党军教授积极承接各类项目,并依据各同学不同特点合理分配工作。一方面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效并优质完成各自工作任务,一方面让各同学继续深度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挖掘不同方面的能力。除科研外,党老师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带领学生进行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与同学沟通生活、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党军教授近年来,精心培养研究生。坚持要求研究生每周召开学习会,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培养手册填写读书笔记。刘宜圆、宁明同学均提交了50多份读书报告,这为研究生论文写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其中,刘宜圆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论文、并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专业上,2020年出版专著1部,2021年出版译著1部(《非洲经济发展研究》);目前,正在翻译“中国共产党第20大献礼工程”丛书《中国经济学四十年》。同时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在社会服务领域,开拓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前沿研究;开拓了社会治理复杂度研究领域,承担了陕西省、西安市两级平安指数研发与平安分析报告研究工作,已完成22期分析报告,为陕西省、西安市社会治理评价体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一

李榕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身正为范;热爱教育;心系学生;严谨务实;兢兢业业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李榕老师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勤勤恳恳地钻研学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严谨的科研精神,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榕老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信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乐于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和素质发展服务,兢兢业业,尽己所能。工作中敢挑重担,不辞辛劳,忘身于教学,砥砺于科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积极参加各项党支部活动,帮扶困难党员,团结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克己奉公、尽职尽责、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坚持原则,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关爱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李榕老师注重与学界的沟通和交流、跟踪语言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关注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科研成果向应用的转化。已发表CSSCI等各类期刊论文21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独立撰写学术专著《现代汉语语篇主题性第三人称回指的多学科研究》,入选“清华语言学学博士丛书”。参与完成专著2部、译著1部、研究生教材1部,共撰写46.4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项,主持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项目、新文科建设项目、校级教改项目、本科生全外语课程建设项目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等教学项目5项。入选“第二批陕西普通高校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榕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勤于工作,恪尽职守。教学中吸收和借鉴国际前沿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方法,注意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过程中注意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扩展学生视野,提升教学层次。同时保证课堂教学对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很新颖”、学习“很有收获”。



育人成效显著,所指导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创新实践能力强。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多项荣誉:冯睿洁获得国家汉办“优秀汉语志愿者”称号,季菁雯、赵亚昕、朱皎娇获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团体优秀奖”。目前已有1名硕士生考取北京语言大学博士,7名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其中2类A文章一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已毕业的学生任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高新第一学校和郑州市第十九中学等单位。




十二

赵战花

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静水流深;温文尔雅;博学审问;笃行不殆;良师益友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对科研的热情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激励着我们不断发问、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让我们学会用最大努力去理解人。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老师不仅在学识上丰满我们的羽翼,在做人做事上也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在每一次组会时、每一次选题指导上为我们拨开思想上的迷雾,在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上永远扮演着“智慧的长者”角色,学者的严谨认真态度与教师的育人树人精神能够真真切切在老师身上凸显出来。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尺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衡量一个人的教学能力根本上不在于老师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可以依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育实践出适合学生学习模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行得更稳。老师在日常教导中更像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引路人,为我们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努力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赵老师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经常废寝忘食。她叮嘱学生有问题就及时找她,因此她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经常指导学生的论文问题直到深夜,基本上全年无休。并且每周都抽出时间与同学们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她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以身作则,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术问题,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们做榜样。而且她不仅在做学术方面答疑解惑,也处处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赵老师在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相关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学术图景与启示镜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闻志书研究》以及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项目等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中国新闻史学史》《中国新闻史研究目录》等学术著作两部,参与编写《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新闻写作》等著作,在《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入选2018年度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奖三等奖。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把最好的状态奉献给学生。




十三

汪丽

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德才兼备;尽心竭力;一丝不苟;孜孜不倦;春风化雨


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老师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怀若谷、注重细节;而又关爱学生,平易近人,事无巨细,凡力所能及,均责无旁贷;在学生迷茫困惑之时能及时调整方向,指点迷津,向老师学习的不仅是论文写作之道,还有认真踏实的生活态度。



“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作为研究生的引路人,在思想品德上通过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育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品质;在教学指导上,毫无保留的传授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进展,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科研精神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上,身体力行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温暖的良好关系。在教书育人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人格修养的完善。


当今时代,新知识和新观点层出不穷快速更迭。持续学习、与时俱进地自我完善是一名合格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丰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并将之服务于提高研究生素质培养质量。通过自身科研教学、做事为人的严谨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挥兴趣和挖掘潜能的基础上使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如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所言“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有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研究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们获得的快速成长和显著进步正是身为导师的价值体现和幸福来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不仅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兢兢业业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通过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的开展来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洞察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严格督促和跟进研究生的学习规划及研究计划,更要求自己勤勉努力的不断学习和钻研。通过持之以恒的线上线下的集体讨论与个人指导,与每个研究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对学生遇到的每一个困惑通过启发式的思辨和充分的讨论来解决,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逐字逐句地修改,对其中的每一个问题耐心细致地解答。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海,最终实现研究生的进步和成长。



责任感是驱使自我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真正动力。秉承着认真踏实的做事态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近年来在研究生指导和个人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3年来,5名研究生获得校级科研项目立项,1名研究生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称号。2020-2021年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其中1项以优秀结项;2022年主持立项省部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2A论文9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团体服务管理工作,2021年被聘为中国地理学会行为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往期推


推送系列:党建引领先锋 榜样照亮新征程 | 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第三学生党支部

推送系列:党建引领先锋 榜样照亮新征程 |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关于开展2020年度“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来源:各研究生培养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排版:王美妮

责编王美妮

审核:申海 王莹

总审王仁锋 周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