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小刚与张艺谋:渐退与猛进

李瑞峰 红星新文化 2024-04-13

张艺谋又有新片定档春节——《第二十条》,距离上一部电影《坚如磐石》上映还不到半年。他的创作精力,旺盛得不像一个74岁的老人。



而昔日曾占据中国电影市场“半壁江山”的冯小刚,却似乎意兴阑珊,贺岁档《非诚勿扰3》上映三周,票房仍未破亿元。


事实上,自冯小刚步入花甲之年,即2018年后,两人就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分野:一个渐退,一个猛进。


尤其在2023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揽58.96亿元票房,而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票房还不及其零头。


何以如此?值得深究。





壮年时的代表作,往往会决定日后的创作方向。


张艺谋在38岁执导《红高粱》后,一举奠定自己的国际声誉、作品风格与创作倾向。此后,他扎根现实题材,在美术风格、摄影色彩及先锋文学的加持下,持续推出《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佳作。


与之相反,冯小刚的路径,从一开始就与观众打成一片,倒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卡在时代风口,其创作偏好与观众需求恰好达成平衡。自39岁那年推出《甲方乙方》,开创中国贺岁档及商业喜剧潮流之先河后,冯小刚沉溺在自己的喜剧法则中,接连推出叫好又叫座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等作品。



千禧年后,张艺谋的叙事野心扩张,涉足商业类型,以一部《英雄》开创了国产大片时代,后继续以《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稳固大片之名;略显迟钝的冯小刚,在几部喜剧之后,也决定触碰所谓“大片”,《夜宴》便是他的尝试,与同年的“黄金甲”打擂台。


冯小刚的作品改编自《哈姆雷特》,张艺谋的改编自《雷雨》,都是著名戏剧打底,都是宫廷权谋,都是群星云集。太多共性,就连最后的口碑都相差无几,一个豆瓣6.0分,一个豆瓣5.9分。



2006年,这场不约而同的挫败,对他们的创作似乎没有影响;但是却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人开始趋同,文艺、商业、历史、家国、战争甚至大型活动领域,都曾涉猎并留下足够分量的作品。


如张艺谋反思历史的《归来》,冯小刚记录历史的《唐山大地震》;张艺谋导演奥运会开闭幕式,冯小刚导演2014年春晚;张艺谋拍摄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冯小刚也有爱情片《非诚勿扰》……


从壮年到花甲,两人的拍片速率,基本保持在1到2年一部,有时还会一年连拍两部。这两条平行线飞速向前,曾在2018年有过一次短暂的相交——当时,冯小刚志得意满的作品《芳华》已上映,而后在一期对谈节目中,他暗指张艺谋用10亿拍一部电影,必须得30亿才能回本,这是“给自个儿找那罪受”。



《长城》是张艺谋职业生涯最惨烈的“滑铁卢”,11.73亿元票房,惨不忍睹;豆瓣评分4.9,简直狼狈不堪。张艺谋成了笑话。反观冯小刚,他的一部文艺片《芳华》,竟豪取14亿元票房。


这场胜利,冯小刚期盼良久,并非针对张艺谋,而是对捉摸不定的电影市场和偏好不定的中国观众。



带着胜利,迈入2018年,冯小刚满60岁。结果,他非但没能乘胜追击,反而颓态尽显,迄今为止,只执导了两部电影,一部《只有芸知道》是向自己的青春作一次深情的回溯;一部《非诚勿扰3》是对自己开创的一个系列IP的追魂曲。此外还导演了两部波澜不兴的电视剧,且都口碑平平。


再看隔壁的张艺谋,近5年时间,导演7部、监制1部电影,创作量几乎是冯小刚的2倍;而他所涉及的题材有古代权谋、年代剧情、战争题材、权谋喜剧、谍战悬疑、反腐打黑、法制喜剧,尤其是2023年春节档的《满江红》,以45.44亿元的成绩登顶年度票房冠军。



要知道,张艺谋可是长冯小刚8岁。两人本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两驾马车,从早期岔路而行,再到中期亦步亦趋,到2018年后画野分疆:


一个迟滞,一个勤快;一个怀旧,一个维新;一个略显疲态,一个愈发迅猛;冯小刚这驾马车掉队了,而张艺谋一骑绝尘,不仅是老而弥坚,更像是返老还童。





张艺谋见过飞碟。在他失神的几分钟里,或许大脑被重新编程,以致日后培养出某种艺术直觉和超强的工作耐受力。这不是坊间笑谈,而是记录在张艺谋认可的类传记作品《宿命:孤独张艺谋》中的。当时是1985年,陈凯歌筹拍《大阅兵》,张艺谋任摄影师。剧组多人亲见一个铁皮大盆似的飞碟,高悬半空,徐徐消失后,残留一朵粉色蘑菇云。


后来《宿命》的作者周晓枫,亦是深度参与张艺谋各类项目的文学策划,感慨道,“张艺谋几近病态的工作态度和能量,是头脑经过外星人扫描的后果?否则天理难容。”



他是工作狂,可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需任何休息,不打一声哈欠,最高记录是几十个小时不睡觉,也不过“眼睛里有点小血丝”罢了。一旦电影开机,他白天拍摄,晚上剪辑,只睡两三小时,数月如此。


昔日与张艺谋合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毕飞宇,谈剧本发困,逃回宾馆;张艺谋追过去,围着床打转,谈剧情,活活把毕飞宇熬到昏死,才悻悻离开房间。


作家毕飞宇担任本片编剧


周晓枫说,与之相比,我们就像人类的半成品。严格来说,并非我们是“半成品”,而是张艺谋乃“超人”;冯小刚是我们中的一员,有生理及精力的阈值。


在拍摄《非诚勿扰2》时,冯小刚就在自己的随笔集《不省心》中坦言,“连日劳顿摄影师和我都发烧了,今天歇了,玩什么都不能玩命。”近5个月野外拍摄,“这是一趟折寿的苦旅。”



体力、精力、耐力,这是客观限制,凡人无可奈何。而从两人的性格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红高粱》以大地为色,以血为祭,以雄浑激昂、不饰技巧的《酒神曲》为腔,呈现出一股难以抑制的蓬勃野性;《甲方乙方》以市井为题,以时代入景,以黑色幽默、语言机锋为活血化瘀的曲调,令荒诞与真实相融,讽刺与温情并有。


前者,重剑无锋;后者,锋芒毕露。两人性格亦是如此。


2023年,张艺谋与冯小刚,图据视觉中国


张艺谋是陕西人。黄土高原养出来的人和作品,似乎都饱含一股厚重、耐受与粗犷。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三代恩怨,半世纪纷争,一片土地,是史书笔法。没有妙语连珠,也不重视技法机巧。


张艺谋的性格大概也如此。他耐得住,稳得牢,当年与巩俐的情殇,打死不说;后来与张伟平分裂,同样不说;“薄冰履过、烈火煅过,舆论的拷问从来就没停止过,可他不说、不说、就不说!”


嘴上惯能隐忍,行为亦是如此,哪怕洪水滔天,他只埋首做事。“性格上直接简单,没有太多褶皱。”典型陕西人的一根筋,有时候不通人情,不理杂事,唯独电影,可以让他忘却烦恼;唯独工作,可以让他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冯小刚大概是张艺谋的反面。他自诩有一张爱说真话、实话的嘴,得罪过不少人。“我不怕得罪人,因为别人从来不怕得罪我。”昔日他斥责中国观众的话还言犹在耳,与万达的掐架闹得场面尴尬,诸般种种,言语无忌,调侃笑骂,遇事不忍,性情的抒发总是大过理智。


就像张艺谋对应《白鹿原》,冯小刚的对应则是王朔早期的系列文学,以俗戏雅,处处调侃,以此来嘲讽权威,痛斥虚伪与滥情,站在大众一边,如同玩世不恭的痞子,反叛主流的顽主。生于北京的冯小刚,性格里早已灌注了这种“痞”与“顽”的基因。



他是锋利的刀刃,易伤人,也容易顿挫自己。与之相比,张艺谋更像无锋的刀背,更耐磨,更抗造。刀刃用久了,会磨损;刀背则不同,或许越磨越利。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正是此理。


所以冯小刚在《非诚勿扰2》之后,就频频表态,“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他还说,“看来人是不能过度专注热爱于某件事物的,不留神间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阴和热情精力都被电影掠夺一空。”


电影于冯小刚而言,是“掠夺一空”;于张艺谋而言,却是“沦陷其中”。由此,六十岁后冯小刚激流勇退,而张艺谋却是不舍昼夜,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省心》袒露了一个秘密。冯小刚说,“我就不是奔着喜剧去的,写的是我迷恋的日子,是一种活法。”


他迷恋自己文艺兵时期的军装,所以拍了《芳华》;怀念盛年时代的朋友和旧日创作的自如,所以拍了《非诚勿扰3》;执迷年轻时的伟大梦想,所以拍了《一九四二》;至于观众喜爱与否,则听凭资本和缘分。当资本尚能左右他的创作时,他会拍摄《私人订制》;当自己独断时,则纯粹地发乎于心,只伺候自个儿了。



这种心性,使得他并不以电影为人生的唯一;那仅仅是一个追忆芳华时代的最好的工具罢了。“我翘首以待把电影送上银幕,然后放假,远走高飞自由行。”他这么说,大概也是这么做的。


而对张艺谋来说,“工作不是惩罚,是他持续的沉迷。”


周晓枫曾问他:“你有什么爱好吗?”


他答:“电影。”


周晓枫问:“除了这个呢?”


他答:“没有。”


张艺谋以电影为人生的优先选项。这是他验证自身存在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十面埋伏》片场,张艺谋与章子怡


正是这种沉迷,让他拥有一种天真的艺术家气息;又因他凡事隐忍,以及那“超人”的精力,使其变身工匠,专注到物我两忘;加之他性格里,还藏有一股《红高粱》般的野性,迫使他在电影领域,总是谋求创新,“求变不求稳”,拒绝自己“被符号化”,钟情于在艺术上进行冒险。


2018年后的张艺谋正是一个一直以匠人之姿,求新求变,稳定创作的艺术家形象。


“拍电影如果没了企图心,就剩受罪了。”冯小刚在拍完《一九四二》后如此表示。


《一九四二》片场,冯小刚与刘震云


但当时他的合约里,还有四部影片要拍。如今,大概合约已经结束,“我必须在老态龙钟万念俱灰之前飞颓了,玩腻了,面对所有诱惑无动于衷了。”65岁的他,远未到老态龙钟的地步,是否已经“飞颓了”“玩腻了”,犹未可知。


或许,他的心里还有“诱惑”,驱使自己继续拍下去,只是慢一些而已。毕竟豆瓣作品列表里,还有一部与刘震云、黄渤、范伟合作的《春天一岁》或在2025年上映。


当然,老当益壮的张艺谋,依然会用他那发疯般的工作方法,继续试探自己的极限。2025年待映作品列表中,《悬崖之上2》和《主角》赫然在目。


这是他们的岔路,更是各自的选择。



撰文李瑞峰    编辑李瑞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