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克斯副总裁演讲实录:我们对院线的思考和期待|CineAsia专题

2017-12-21

作者 东西电影研究组

本文为东西文娱电影研究组依据二十世纪福克斯执行副总裁Kurt Reider在CineAsia上的主题演讲编译整理,转载请联系东西文娱(微信号:EW-Entertainment)

 

分类:CineAsia |福克斯|院线

 

接昨日系列第一篇想要了解什么是CineAsia以及第一天纪实,请戳链接:CineAsia专题|5万块银幕后,中国院线靠什么化解“成长的烦恼”?(首设“聚焦中国”专场)。)


本届CineAsia的Focus on China专场后的第二天,主角们开始切换成好莱坞六大,议题聚焦于 “全球趋势”,探讨全球院线市场的新趋势,以及更为重要的,如何理解亚太院线市场。

 

这其中又以福克斯(迪士尼收购福克斯显然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落地)的分享最为充实,细节最为丰富,并有大量的具体案例为佐证。其中相关亚太地区不同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数据,则对亚太地区拓展的策略和可能性提供了参考。

比如以下数据:

中国:2020年将达到6万块屏幕(香港地区居家收看习惯在持续升温)

韩国:80%的GBO(gross box office )来自2大放映网络

越南:票价上升,GBO下降

菲律宾:超级英雄片极受欢迎

台湾:设施最好的影院大多在台北以外

印尼:放映市场竞争力两极分化

新加坡:非法流媒体设备渗透率最高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卡拉奇):城市地区拥有最佳放映机会


总的来说,福克斯负责院线发行的执行副总裁Kurt Reider分享的很多观点,其实可以代表好莱坞六大对于亚洲市场的看法:在北美票房持续低迷、全球院线市场面临颓势的背景下,票房年增幅超过15%的亚太地区和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显然值得为此投入。而这其中,在过去的2012-2016年,蓬勃的亚太地区又以中国增幅最大,达到了291%(越南148%、印尼118%、印度89%)


 


Kurt Reider带来的分享,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他眼中院线所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其中窗口期缩减、流媒体挑战是老调了,而线下零售生态对院线的影响,其中的举例值得关注。

 

第二部分他则讲述可以从哪6个方面提升院线的运营效率,帮助院线抵抗颓势。其中定价模式,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好莱坞巨头和院线巨头提及,巧设宣发位置、精品院线、拓宽变现渠道、拓展海外市场等思路,则对国内当下也颇具建设意义,Kurt Reider提到的一些策略,福克斯已有所实践,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以下是东西文娱根据Kurt Reider现场主题分享所整理的纪要,略有删减。欢迎留言指正批评。



 

 

未来院线经营的三大挑战

窗口期、数字化和零售业冲击


窗口期持续锐减


自2000年起,影片放映的窗口期就持续缩减,在过去20年间已比原先缩短了40%,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盗版,这一主张也引来了各大电影公司的争论:“家庭娱乐业务在2006年回到巅峰,与之相反的是,电影公司赚到的钱越来越少,在此情况下,还有谁花钱去电影院,谁还会进一步投资拍电影?”



所以对电影公司们来说寻找新的变现方式是当务之急,需要有足够的收入支撑电影产出,否则六大电影公司在未来很可能每年只能产出5部影片,根本无法获利。

 

一个积极的案例是,以韩国市场为例,当地放映方似乎已经探索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窗口周期,在票房回收、抵制盗版上初见成效。



数字化颠覆

 

有线电视服务退订势不可挡,内容在线播放无处不在。预计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数字视频观众的数量将增长至13亿,彼时OTT的规模也将翻三番,市场规模从目前的82.7亿美元增长到244亿美元。



流媒体竞争对手方面,Netflix目前业务的重心还是电视剧,2017年,Netflix内容预算的95%都花在了开发电视剧上(不过netflix将在2018年投资80部电影,留给电影院的时间不多了),另一方面,Amazon流媒体也在按套路出牌,他们对影院放映(theatrical release)模式仍然比较尊重,Amazon旗下的作品也被重量级奖项所承认;OTT带来了许多创新:原创内容、AR、VR、直播都被放置到复合播放平台,用户既可选择订阅(Subscription),又有交互型的即点即播服务(TVOD=transactional VOD)。


 

随着欧美市场趋于饱和,亚洲这一新兴市场就变得举足轻重。由于欧美传统发行商在亚洲的数字化转型起步很晚,危及的传统系统、利益较少,因此有望利用亚洲对数字化更强的包容度,超越北美和欧洲。按照印度过去宽带费用速降的经验,在亚洲推行数字化(无线网络)转型将进行得极其迅速。

 

当下院线的主要观众是80年代以来出生的年轻人,自幼就熟悉信息技术,被称作“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s),在这一用户群中,实景体验正在被虚拟体验取代。推动数字原生代积极参与影院互动,或许可以有效延长院线寿命。

 

要想做到这一点,院线服务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重中之重借用移动设备的用户粘度,进行广告投掷或APP开发都是可取的,这样做也是因为当下年轻用户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用户视野为智能手机所限制,制片者也需要针对这一群体的观看属性调整内容制作。

 

同时,数据是把握年轻群体的主要手段,福克斯已与google和各类数据中介展开合作,但美国放映商仍是我们(发行商)最全的数据来源,数据是开启新兴消费力量的钥匙。

 

美国零售业面临冲击

 

在美国境内,零售环境是电影发行商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大画幅/大屏幕面临的经营压力巨大,争相转型到较小的荧幕;北美众多城市都出现商店过多,库存积压,商店开张和倒闭几乎持平等情况,众多老牌百货公司也卷入破产传闻。当前购物中心的市场费用虽然已经是10年前经济危机的3倍了,却仍旧惨淡经营,这也直接危及了购物中心里院线的营业。

 

业界普遍担忧零售实体相继倒闭后产生的连锁反应,鉴于许多商业地产都是通过贷款购买下来的(bought on credit),一旦店铺租金收不回来,业主就会欠债。


 

未来最有可能出现两种零售场景:一种是失去了80%的营业额,负担不起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裁员后还是卖不掉地,也无法创新营业,就变成了“zombie mall”(荒无人烟的商场)。也有商场几年前就意识到经营问题, 转而加倍建设商贸中的硬质景观、园林绿化, 因为对消费者需求足够了解,这些次级设施的建设比开设更多实体店来得更有效果。

 

 众所周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在占领全球零售市场,目前电商业务渗透率排行最高的是英国,甚至超越了美国,而新加坡是渗透率较低的。

 

新加坡的电商低渗透率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当地顶尖购物中心的地位不可撼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新加坡人口密度高,人们不得不多参与户外活动,同时线上线下销售协作很完善,如果实体店缺合适的货物,将在网上下单,送货上门;同时,餐饮也在对商场人流量的促进有巨大推动作用,如今在新加坡,有40%到店客户是奔着商场的餐饮来的,10年前这个数字仅是20%。 (而中国市场在线售票的高渗透率是绝无仅有的,或许可以再看看中国的“新零售”。

 

                                                  

提升影院运营效率的六大策略                                                 

 

升级影院技术


从科技角度上说,巨幕正在成为市场新宠,不仅帮助放映商提升画质、降低用电、设备损耗产生的成本,也使观影群众从收看盗版,回归到影院享受独具一格的视觉体验。投影仪的设置也已全面自动化,多数放映商将投影仪悬挂在天花板上,从中控室进行控制。


衍生品售卖基本实现半自动化,AI也可以初步以“清洁工”的功能入驻影院,目前中日韩都具有这一技术实力,一台机器取代3-4名全职人力,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影响显著。

 

改进定价模型


 定价模型的开发上看,放映商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会尽可能降低价格,这是一种硬性折扣,但院线总收益也会变得持平,甚至下降,这取决于市场份额的增加,市场的恶性竞价导致总收益下降,既对产业无益,又使消费者感到混乱;订阅会员服务是美国另一种硬性折扣,目前MoviePass还没有全面登陆亚洲,拿《正义联盟》来说,其1.8%的票房都是通过MoviePass获得的,这一电影月票服务并不靠卖票挣钱,而是靠卖用户数据。




通常,影响票价的变量包含影院地段、设施、服务、影片档期、放映时段、目标观众等


目前可见的已经有三种不同的定价方法:


1)影院可以通过经营定位从高端到大众化的区分,区别定价;


2)美国的Regal影院正联合Atom ticket在全美尝试开发由片单内容定价的新模型,有望在北美产生巨大影响;


3)洛杉矶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动态定价”这一概念从现场活动策划公司沿用而来,基本上靠调用算法驱动、机器自主学习促进交易达成,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以称作是“个性化定价”,通过瞄准独特的用户行为,尽可能鼓励用户为区别化的服务买单,使“支付的意愿”超过“售卖的意愿”(即票价)。


这一定价模型既受到区隔化市场影片产量提升的影响,同时也基于用户支付意愿。


◐巧设宣发位置 

                              

宣发方面, 视频墙(Video Wall)的设置可以帮助发行商和放映商直接合作,视频墙占据商贸/影院的最佳位置可以最大程度推动观众互动(如借视频墙自拍)。此外,各种印刷版的宣传物料在北亚地区仍旧流行,尤其是受到老一辈用户欢迎,这些宣发突破传统影院的空间限制,在各大商贸中心出现。

 

培育精品院线


高端院线的发展目标在于用较低的价格,实现较高水平的用户体验,使更多元设施入驻影院,差异化经营成为了影院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设施上,可摇动座椅、奢侈卫生间、女性厕卫增加都有助于吸引客流。


 

同时,影院需要做到全方位从用户需求出发,比如推出儿童专属娱乐区域、日托所,父母既省去看护的费用又能看上电影,有力地刺激消费意愿;在东亚地区极具市场的衍生品售卖,要匹配本地市场的复杂性(例如日韩),符合当地娱乐习惯,比如一站式KTV、VR等娱乐,尤其是AR这种形式还有助于发行商宣传电影。

 

拓宽变现渠道


尽量提高餐饮服务性价比是大势所趋,将传统餐品创新,推出本土食品,针对具体的饮食习惯、消费年龄、支付能力,将餐饮服务细分化。比如北美院线已开始与星巴克合作推出高端饮品,获利不俗。

 

零售是影院人流的巨大驱动力,放映商(影院经营者)是最重要的承租者。同时,影院和发行商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关键时刻需要发行商与放映商更直接的合作,要么是影院缩小经营规模,要么是打造比拟“一条龙“式的高性价比观影体验。发行商也亟需借助院线的数据,精准营销,同时各个影片之间的相互促进也不可或缺。

 

◐开拓海外市场


未来我们是在与多种语言竞争,海外市场各具特色,每一个国家的市场都兼具机遇与挑战。

 

拿日本来说,女性白领在文娱消费上有更强的经济实力,Instagram对日本女性群体的消费推动巨大,本土制片团队比好莱坞电影公司更擅长制作女性题材影片,相关作品在当地更受欢迎。据统计,2017年至今,日本上映影片中1/2都是漫改题材电影,而观影群体的特殊性在于,漫改题材90%的观众都是30岁以上的男性,这样的观看偏好放在西方视角里是难以理解的。

 

可见,应对海外市场的独特个性,本土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将有赖于与零售企业、当地放映商更加密切的合作。

 


未完待续

前期阅读

CineAsia专题|5万块银幕后,中国院线靠什么化解“成长的烦恼”?(首设“聚焦中国”专场)


关于东西文娱


Glocal视角的文娱观察,“价值”导向的文娱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