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W观察|“融入”好莱坞,中国电影国际探索大幕开启

东西电影研究组 东西文娱 2019-10-19

本文为东西电影研究组根据外媒报道和此前研究梳理。


关键词:中国电影|好莱坞|腾讯影业|华人文化|毒液


撰文

EW AR|金晶 Jocelyn Jin


据国家电影局官方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定格在609.76亿元。

 

在突破600亿大关之际,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比去年同期增长一成。而在国产电影占比提升的背后,有一点不容忽视——中国电影已非简单的二元市场,引进片背后也不乏众多中国公司的身影。


回望过去一年,中国公司与好莱坞的合作稳步前进:以腾讯影业和阿里影业为代表的互联网影企在海外合作上的成绩亮眼;完美世界影视与环球影业合作的《侏罗纪世界2》;华人文化旗下的引力影视与华纳兄弟合拍的《巨齿鲨》,在中国和北美两个市场均有不错的票房成绩;而传奇影业与环球影业合作的《摩天营救》更是国内市场在全球票房中贡献颇高。

 

这种“你中有我”的关系背后,更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公司在经过多年国际探索以后,部分工作室已经与国内公司形成了高度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完美世界影视与环球影业、华人文化与华纳兄弟等。而腾讯影业则呈开放态度,与华纳、索尼影业、派拉蒙等皆有合作。

 

步入2019年,对于很多海外探索来说,将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早期的试探摸索后,中国公司与好莱坞的合作也更趋于理性与务实,很多关系正处于重构中,比如狮门影业与电广传媒的片单合作即将期满;而环球与完美五年片单合作也已过半,有消息称又一大规模的片单合作已经在待“官宣”阶段;万达并购的传奇影业则正经历业务重组,计划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这些早期探索,虽然目前成果不一。但可以看到,中国玩家对于与好莱坞的合作仍然兴致勃勃。某种程度上,中国电影公司频繁出现在众多引进片中,背后其实是中国电影公司在充分利用好莱坞的战术加大对电影市场的投入,以及进行影视文化话语权的争取。

 

回顾中外合作发展,早期合作里中国电影公司为国际探索走过的弯路不少、交过的学费也不低,但中外合作仍是各界努力的重中之重。毕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流程已经历经百年沉淀,掌握着全球电影工业的话语权。

 

随着去年电影局划归中宣部管理,“中国电影走出去”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文化战略意义。

 

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来关注中国电影国际探索的原因。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电影国际探索的大幕已经徐徐展开,它将在接下来深深的影响中国电影产业。


600亿背后的好莱坞存在

 

当为中国电影600亿票房“鼓与呼”之际,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国产电影的表现颇为亮眼。在2018年国内票房排名前10的电影中,国产片入榜6部并占据了前4席,票房首次突破全年票房60%。其中不乏《红海行动》这样的红色商业大片、关注社会题材的《我不是药神》等佳作。

 

而在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前十中,几乎每部引进片背后,都出现了中国电影公司的身影。这种合作,不仅包括参与全球投资、中国地区投资、中美合拍,也涉及中国地区协助推广、联合宣发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国际探索中,腾讯影业和阿里影业为代表的互联网影企成为一股新势力。其中腾讯影业在前十中占据3席。

 

根据这些电影公司的背景,我们将这些合作归为三类:

 

传统型电影公司


完美世界/环球影业


今年《侏罗纪世界2》的回归,为环球影业带来了4.1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完美世界方面称,公司将按投资比例获得其全球权益包括票房分账、音像收入、电视、多媒体渠道发行收入、衍生品授权收入等。完美世界影视亦有对《头号玩家》和《海王》提供推广支持。

 

完美世界影视是最早一批探索与好莱坞合作的公司之一。2016年,完美世界与环球影业建立了总计5亿美元高达50部影片的片单合作,合作时长为5年。

 

完美世界影视的董事长廉洁曾表示,投资好莱坞单片的风险过高,通过片单合作,单体项目的投资风险得以互补,并可以从长期合作中,向好莱坞工业体系“取经”。 近些年来,双方已完成的合作项目包括《新木乃伊》、《碟影重重5》《侏罗纪世界》系列等。

 

财团型电影公司


华人文化/华纳兄弟


早在2016年,由华人文化控股的东方梦工厂联合梦工厂动画出品的《功夫熊猫3》成为了中美合拍的经典范本。今年,华人文化继续在合拍片领域耕耘,旗下引力影视和华纳兄弟联合出品的《巨齿鲨》,在中国和北美两个市场均有不错的票房成绩。(北美票房1.45亿美元,中国票房1.53亿美元),成为标志中美合作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华人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CEO黎瑞刚透露,《巨齿鲨》是迄今为止中国和好莱坞合拍体量最大、最为深入的项目,而且更是中方第一次在中美合拍中担当主控方。(相关链接Catch!|全球票房破5亿美金,黎瑞刚谈《巨齿鲨》


 

万达影视/传奇影业/环球影业

 

今年传奇影业共出品了两部影片,《环太平洋2》和《狂暴巨兽》。值得注意的是,两部影片的北美票房与海外票房比都达到了约2:8的水平,绝大数多数票房其实由中国市场贡献。作为2018年暑期档好莱坞首秀的《摩天营救》,由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共同出品,位列2018年好莱坞电影票房榜的第十位。

 

成立于2004年的传奇影业,本身与好莱坞studio建立了片单合作。2005年,传奇同华纳兄弟公司签署了一项长达7年的合作协议。随着合约的到期,2015年8月传奇转为跟NBC环球合作。随着万达于2016年全资收购传奇影业,万达影视也借此机会,逐鹿好莱坞。

 

互联网影企


腾讯影业/索尼影业/派拉蒙


索尼影业出品的超英电影《毒液》在今年的进口片中排名第三,腾讯影业是《毒液》背后投资方之一。据悉,腾讯影业的投资高达3000万美元,并持有影片1/3的全球权益。以影片目前8.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计算,扣除相应成本后,腾讯影业在《毒液》上的收益或达亿元。

 


2018年可以说是腾讯影业国际探索持续进击的一年。国内引进片前十中的三部都有腾讯的参与。在其协助推广助力下,《海王》在国内斩获近20亿元的成绩。

 

成立于2015年的腾讯影业,在过去三年里已先后与传奇影业、华纳兄弟影业、狮门影业、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漫威影业携手,合作过《魔兽》《金刚:骷髅岛》《神奇女侠》《头号玩家》《毒液:致命守护者》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上映的《大黄蜂》,腾讯影业亦是出品方之一。腾讯参与了影片的全球投资和中国区联合营销工作,并助力其市场推广。腾讯影业还将和首度建立合作的派拉蒙继续合作《壮志凌云》续集等作品。

 

阿里影业/派拉蒙


2018年暑期档,阿里影业以联合出品方的身份,再度牵手派拉蒙影业。双方合作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在国内斩获了12.45亿票房。

 

阿里影业与派拉蒙的结缘始于2015年。当时,阿里影业首次参与国际合作即牵手派拉蒙,联合出品了影片《碟中谍5:神秘国度》。这也是阿里影业首部参与投资的国际影片,当时马云亦亲自为《碟中谍5》的中国首映礼站台,足见对其重视度。

 

接下来的春节档,阿里影业与“小猪佩奇”版权方e-One合作的《小猪佩奇过大年》也将上映。

 

好莱坞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演变

 

回顾过去的2012年到2016年间,好莱坞“六大”共有一百四十五部电影在国内上映。不过,一些很受合作的中外合作电影项目在票房表现上,大部分的投资回报却远低于预期。

 

再来细数近两年中美合作的巨额投资影片,包括备受关注的《长城》和吕克·贝松执导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几乎都赔了个底朝天。一时间,中美合拍片成为中国影市的“滥觞”。

 


为了规避投资单一影片的高风险,国内公司遂开始与好莱坞公司谋求长期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最为常见的是“拼盘投资”——即双方共同出资,共享收益。但实际上,真正全球卖座的电影,好莱坞大公司往往并未彻底开放投资权益。比如,完美世界影视与环球影业的合作中并不包括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和照明娱乐旗下的动画片。

 

为了掌握项目上的主控权,也有部分中公司将目标瞄准在了好莱坞的中小型工作室,直接投资好莱坞公司的股权。比如万达巨资收购传奇影业;STX娱乐收到了国内私募股权公司弘毅投资的投资,并与华谊兄弟建立了片单合作;而前华纳兄弟公司高管杰夫·罗宾诺创办的Studio 8,则得到了复星国际的支持。

 

但在过去的一年,这些直接投资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定位在中美两个市场的中等预算电影的STX,在中美关系的多变期港股IPO迟迟未有进展;而成立四年的Studio 8连年的亏损也使得外媒预测,Studio 8与索尼影业的发行协议预计在2018年结束后不会续签。

 

2016年到2017年间,中国公司对好莱坞的投资经历了短暂高潮并极速下滑的过程。一方面,海外投资难免受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与好莱坞的多次主动亲密接触中,中国公司大多铩羽而归,也使得众人开始冷静看待“好莱坞梦”。

 

好莱坞百年所建立起的工业体系以及其背后成熟的北美市场,令各方市场趋之若鹜,中国公司并非首批“探路者”。在过去25年里,来自日本、法国以及后来的印度投资者,一波接一波地来到这个电影梦工厂。

 

第一波国际投资浪潮来自日本。1989年,索尼斥资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承担下哥伦比亚14亿美元的债务。收购完成后,索尼成立了索尼影视娱乐公司(Sony PicturesEntertainment),负责全球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业务,并挖来了前华纳制片人乔恩·彼得斯(Jon Peters)和彼得·古贝尔(Peter Guber),他们的代表作是当时极受关注的两部作品——《蝙蝠侠》和《雨人》 ,但二人并没有管理制片公司的经验。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没能给索尼带来符合预期的收益,相反却拖累了索尼的整体业绩。1994年,索尼公司的亏损已达到难以承受的27亿美元。1995年,索尼新任CEO出井伸之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古贝尔和彼得斯出局,霍华德.斯特林格(Howard Stringer)出任索尼(美国)公司总裁。随着新任领导者的到任,索尼才逐渐走出阴霾,出品了《蜘蛛侠》等卖座影片,公司逐步步入正轨。

 

日本的松下公司则没有这样的好运。1990年,松下购买了Lew Wasserman旗下的MCA Universal(后来更名为环球影城),希望利用环球工作室的内容资产和主题公园来推动其电子产品的销售。但随着日本经济的滑坡,松下公司削减了投资,仅五年时间就卖掉了环球。

 

2008年,斯皮尔伯格出走派拉蒙,成立新梦工厂,并引入了印度投资者——印度信实集团(Reliance Group)旗下的RelianceEntertainment,预示着好莱坞与印度电影业合作的新时代。当时,Reliance已对外公布,新公司在未来的五年将投拍35部影片,梦工厂方面也表示希望新公司每年能出品6部影片。不过此后的数年里,梦工厂方面的整体票房表现并不出彩,影片出品量也未能达标。

 

回归中国市场,与其他海外市场所不同的是,中国公司对好莱坞的兴趣一直是双重的:创造利润并学习如何制作国际电影。这些合作一方面是将中国的资本与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相匹配,以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涵盖了中国电影公司希望借助合作向好莱坞取经学艺,最终回归国内市场的盘算。

 

中外双方的合作建立在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状态下。且中国公司与好莱坞之间的合作关系递进,与国内市场的“救市能力”及北美票房市场的疲软关系紧密相关。

 

多年来,技术、资本和市场,维持着好莱坞的生态稳定。但层层冲击下,这三者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看,流媒体平台Netflix、Amazon都已经向好莱坞发起了挑战。新技术带来了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观众每月只需要支付少量订阅费,即可随时在线观看大量影片。《纸牌屋》《罗马》等作品的成功,更是指证了这些平台足以抗衡主要工作室的优质原创能力。


同时,市场也已经发生了转移。与美国市场的停滞增长相比,近年来中国的电影和在线视频市场增长迅猛,好莱坞电影公司开始正视中国市场的惊人潜力。中国观众能够和美国观众同步看到的好莱坞影片越来越多,单一中国市场的票房表现有时候就能拯救一部影片。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层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开始向中国市场倾斜,“中国元素”成为影片的重要卖点。

 

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了解和关注中国复杂的金融、政治和文化格局,且需要在每年的34个进口电影配额中竞争。对于有国内公司在背后支持的影片来说,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大幅降低,在国内市场的动作自然也放得更开一些。

 

互联网影企探索中外合作新方向

 

2018年,中方公司在合作项目中的主动权有所提升。比如腾讯影业在《毒液》出品方的位次中仅列于主控方索尼影业之后,《巨齿鲨》项目由华人文化方面主控,而完美世界影视与环球影业的长期片单合作,也在今年孵化出了高票房作品《侏罗纪世界2》。

 

结合中国资本与好莱坞在过去几年中的合作关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合作的几种重要趋势:更资本联结型的片单与收购,和更常态化的合拍、单项目投资(联合投资、联合宣发)。相比之下,传统型电影公司的活跃度降低,互联网影企的影响力凸显。

 

与传统公司相比,互联网影企的重要砝码在于其手中紧握的用户资源。BAT目前掌握着包括搜索、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支付在内的数字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日益融合使得公司能够将用户的观看和消费习惯货币化,以创造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内容。利用这些直达用户的渠道,还可以让运营商精准输送营销推广信息,提升广告收入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比如在对《毒液》进行营销推广时,腾讯影业利用其背后的生态资源,针对不同观影人群推出精准营销方案:对于游戏群体和二次元群体,选取《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奇迹:MU觉醒》、《逆战》、《红警OL》和《QQ炫舞》等精品游戏进行深度影游联动;而对于女性观众群体,则邀请偶像女团“火箭少女101”加盟,定制专属推广曲。

 

本月上映的《大黄蜂》是腾讯影业继《毒液》后的又一重磅合作项目,腾讯影业CEO程武曾公开表示,“国际探索”作为腾讯影业六大文化产品线之一,他希望通过专注、垂直化的布局,连接全球优质的伙伴,用影视的手段讲述好故事。


 

谈及海外合作,程武认为,“投资不是为了投片子挣点钱,更多是为了让我们的团队参与到这些优秀创作团队共同打磨作品,毕竟我们是一个新生。”

 

他将腾讯影业目前的国际合作总结为三种形式:首先是参与投资、创作的过程;其次是与国际团队合作,联合开发全球项目,比如早期的《魔兽》、《金刚》等项目,以及《头号玩家》的宣发;下一步,腾讯影业则希望能牵头邀请国际团队加入项目,促成双方更加密切的合作。

 

以行业“水电煤”自居的阿里影业也同样践行着自己的生态营销策略。阿里影业的总裁张蔚曾向东西文娱表示,与《碟中谍6》的合作是阿里影业将旗下互联网营销平台灯塔应用于好莱坞大片的初次尝试,也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营销首次大规模实现和淘宝、天猫异业资源的打通。(相关链接对话阿里影业张蔚:《碟中谍6》与阿里影业国际化的“全盘介入”

 

除了《碟中谍6》等头部影片外,阿里影业在这几年中还陆续参与了《一条狗的使命》《网络迷踪》等高口碑电影的项目。

 

 ❹

中国电影走出去步入新阶段

 

“引进来,走出去”,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命题。

 

2018年 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和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宣部。此举被视为将要推动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同时也是新任国家电影局局长的王晓晖近期指出,201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北美的25%,是第三大市场(日本)的1.125倍;2017年则达到北美市场的77.41%,是日本市场的4倍。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电影市场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电影走出去”议题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实现电影强国梦的必然之路,而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是实现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正如前述提到的年度前十榜单,国产片入榜6部并占据了前4席,票房首次突破全年票房的60%,国产电影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在稳步上升中,但从这些影片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绝大多数被国内市场消化,谈及真正“出海”,道阻且长。

 

反观好莱坞电影,A级制作已经高度全球化。这些影片不仅在全球市场的运作中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更是成为宣扬“美国梦”的重要载体。

 

对于中国电影接下来的走向,王晓晖12月在《人民日报》的撰文中指出,中国电影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把更加丰富多样的世界各国优秀电影引进来,不断满足观众需求。同时,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电影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中国电影打造成真正的“国家名片”。

 

这意味着,中外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不仅仅在于引领中国资本走向世界,还同时承担着文化输出的重要职能。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这已经成为很多业内公司的文化自觉。

 

去年4月,腾讯影业将其“泛娱乐”战略升级为“新文创”。而作为泛娱乐的升级版,“新文创”,指的是新时代下,一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其最核心的目的,正是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而不管是此前并购传奇的万达,还是投资环球片单的完美影视,抑或是很早之前就在好莱坞投资国内电影工业所缺失的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环节的华人文化,都在将对方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中国市场,目标还在于打造源自于中国的优质内容产品。

 

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其实重塑了人们对于美国电影业全球文化主导地位的理解,传播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如Businessinsider评论家Rey Chow所言,这一切努力,使得中国电影对全球观众“变得可见”。

 

回顾好莱坞与中国间的合作关系发展,可以发现,从单一项目投资到片单合作再到直接投资公司或与互联网影企的合作,中国电影公司的国际探索正由边缘性试探向谋求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如今,好莱坞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在大预算电影的发行、主题乐园和工作室投资领域遍布足迹。而媒体和技术领域不断融合,也使得中国梦和好莱坞梦工厂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前期相关阅读

(点击链接或图片阅读)

流媒体2019:迪士尼和康卡斯特内容支出将制霸全球

东西年刊|预见好莱坞的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