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刘璇聊《地久天长》:王小帅的归来与冬春影业的自然生长 |上海出品系列

东西电影研究组 东西文娱 2019-10-19

撰文:EW RA|金晶 Jocelyn Jin  

轮值:EW SP|胖达喜 Panda Xi


横跨三十余年的故事背景,三个小时时长的《地久天长》,对市场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口碑发酵,豆瓣用户给影片打出了8.0的高分。

 

此前的柏林电影节,主演王景春、咏梅包揽影帝影后桂冠,成功“擒熊”,已让影片“未映先热”。

 

过去十年时间里,王小帅用《青红》、《我11》、《闯入者》三部电影完成了私人化叙事的“生命三部曲”(也称“三线三部曲”)。时隔五年,他用《地久天长》拉开了 “家园三部曲”的序幕,而这距离上一次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主要奖项上有所收获,也是五年。


除了口碑和奖项的突破,《地久天长》的票房表现也正打破此前市场对这一类型的固有印象。


《地久天长》国内市场发行主要由博纳和华夏负责。在月初的电影发布会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现场呼吁院线要多给《地久天长》排片,“每天2、3场就可以,我们这个时间长,一直排到五一档。”,更是大喊“票房过6亿”,超过《无名之辈》,“我们这个可是《有名之辈》”。


而据海外发行方TMF透露,《地久天长》在全球的预售情况之好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刘璇表示,除了北美市场没有最终确定,包括欧洲各国、亚洲最大的市场日本、韩国、甚至非洲多国都已经完成销售,收益可观。

 

近日,我们与《地久天长》制片人、冬春影业创始人刘璇进行了一场对话。刘璇分享了《地久天长》幕后的故事,也谈到了出品方冬春影业的成长、未来的投资和制作计划(详见第三部对话)

 


不过,对于《地久天长》,我们的关注不仅着眼于电影本身以及冬春影业的突破,我们还关注以冬春影业为代表的 “上海出品”这一概念。

 

2017年,上海“文创五十条”曾指出,要“出品一批代表性作品,争取“上海出品”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前茅”,“上海出品”的概念得以深化。而于2016年落地在上海的冬春影业,正是“上海出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过去几年中,冬春影业还曾出品过《老兽》等优秀影片。

 

地久天长的突破:预算、结构、表达

 

《地久天长》的总预算约在6000万左右,对比王小帅导演的过往作品,在预算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达到了标准剧情片的规模。

 

作为新三部曲的开篇,《地久天长》既有王小帅导演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色彩,将摄像机对准寻常百姓,聚焦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下的命运。同时,影片又有了一些不同的地方——少了一分对抗,多了一分柔软。

 

王景春、咏梅的表演细腻而克制,除了这两位影帝影后,《地久天长》的群戏也颇为出彩,借由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将计划生育、下岗、南下淘金、严打等特殊历史记忆融入其中,展现了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流转。

 

影片还有TFboys王源这一被视为“流量”的加盟。刘璇坦承,选择王源确实有一部分的商业考量,不过合作首先建立于角色合适的基础上,“王源他的那种青春稚气非常合适这个角色,他们的团队也非常配合,包括王源自己也会希望提早进组,多参与一些前面的工作,熟悉这个角色,熟悉环境。”

 

值得注意是,叙事跨度三十余年、三个小时的时长里,电影在很多地方做了时间上的空白,没有刻意用字幕去交代时间地点。王小帅曾表示,他想用一种时间切片的方法去拍,所以这些时空的留白都是刻意的。

 


整体上,除了开头和结尾的呼应,导演在结构上基本放弃了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将不同时空的故事打碎重组,将对观众引导的任务放到了主角的情绪表达上。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这种非线性的表达显然立住了,演员的表演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不过,据刘璇透露,最终呈现的非线性结构,很大的原因也是原先的线性结构无法在制作中实现。

 

拍这样一部有较大时间跨度的影片,剧组在搭建场景和营造细节上都花费了很多精力。刘璇说,最初筹备阶段,原定演员的整体年龄要比现在低一档,剧本也是依照线性叙事的脉络在走。

 

然而开拍在即,剧组却在取景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剧组原先在包头选定了一个宿舍,但隔了两个月,再回去看,已经被翻新了,面貌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的取景不能用,整体的执行量就必须加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加了预算,另外故事结构也必须做出一些调整。 “正片的开头是在2000年,主角们是50年代的人,所以他们的实际年龄其实已经在50岁上下了。如果依然按原来的结构方式,就需要有非常大量的老年妆场面。”刘璇说。

 

大量的老年妆容对于角色的塑造、观众的接受以及制作成本来说都会带来影响,属于多重难题,“当时导演说要换一批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我也很支持。景春(男主角)是最晚(定下来)的,因为我们原来定了另外一个演员,咏梅、艾丽娅、徐程,定下的速度很快,他们的年龄非常符合,而且他们也非常愿意参与进来。” 刘璇回忆。

 

刘璇告诉东西文娱,为了符合影片时间跨度的需求,全片200多个特效镜头中,面部镜头占到了百分之90多。

 

冬春影业的自然生长

 

一直以来,冬春影业身上都有王小帅导演的鲜明个人特色。

 

冬春最早于2005 年在北京成立,集电影拍摄、制作、发行于一体。2016年,导演王小帅与制片人刘璇在上海电影节上一起宣布了冬春(上海)影业有限公司成立的消息。

 

王小帅曾透露,“冬春”影业名字来自于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冬春的日子》,“当初在丹麦朋友家里,拉了一块白布,借了一个放映机就放了,看完大家都觉得不错。当时觉得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可能是最后一部电影。”冬春二字对他意义深远,于是以此来命名自己的公司。

 

导演王小帅


冬春入沪的大背景,是“上海出品”这一概念的兴起。

 

2015年起,上海设立了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用以鼓励在沪发展的影视产业服务类项目的建设、电影教育和优秀青年电影人才培养、新建、改建数字化影院,艺术电影放映、展映和活动等多项活动。

 

之后,2017年11月上海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创五十条”),意见指出,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要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其中就包括,“出品一批代表性作品,争取“上海出品”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前茅”,“上海出品”的概念由此广为知晓。

 

这一政策利好由此吸引了不少电影公司落地上海,冬春影业正是其中首批入驻上海的影视公司之一。同一时期,《地久天长》的发行方博纳影业,以及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等公司也都纷纷在上海成立了公司。


近几年,凭借对行业内优质公司的吸附力,“上海出品”概念可以说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据统计,2018年上海全年立项备案电影283部,约占全国总数的8.2%。有35部上海出品的影片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约104亿元,比去年增长约110%。有12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1部过30亿、3部过10亿,上海出品影片票房约占全国国产片票房的27.8%。

 

另外,除了对国内企业的“引进来”,“上海出品”电影也在“走出去”上持续有所收获:2017年,《老兽》拿下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大奖;2018年《秋田》在第3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亚太电影联盟大奖;《地久天长》包揽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女主角,《第一次的离别》荣获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

 

作为“上海出品”的参与者之一,刘璇说她切实感受到了上海电影产业环境的变化,“在过去,相比总票房而言,上海一直是外语片要高于国产片。但现在这种形势正在反转,这与城市的政策制定和对居民的宣传导向有着重要联系,《地久天长》做了15-17号的点映,上海的票房成绩是最高的。

 

刘璇表示,相信这种从政策到观众层面积极的变化,也会逐渐带动电影人才来到上海。

 

刘璇


目前,冬春影业的上海公司主投资,北京公司主制作。刘璇告诉东西文娱,冬春影业未来还是将以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容为主,公司也会尝试一些新的领域,比如商业片创作、甚至是网剧内容的创作等。在王小帅导演的个人创作之外,公司还希望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条件,去帮助一些年轻影人。

 

 ❸

对话刘璇

 

1.关于《地久天长》的发行与市场

 

EW:影片的发行方什么时候介入进来的?您对电影的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刘:这片子后期的时间非常长,我们18年一整年都是在做后期。在这一年时间里,发行上留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准备时间,包括去和全世界最顶尖的外语片、艺术片公司谈合作,包括跟这次跟博纳也是谈了非常长的时间。一方面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很好的发行公司, 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些市场上的考虑,对我们这个片子来说,确实难度很大。博纳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我们也很幸运能达成这样一次合作。基本去柏林之前,我们的合作都基本敲定了。在柏林获奖之后,发行团队的意见就是尽快上映。


他们长年在这个市场,对于院线和观众比我们更熟悉,所以我们尊重他们的专业性,信任他们。他们的营销团队和发行团队都非常爱这个电影,而不是单单是把片子当成一个商品去做。从各方各面反馈过来的感受都是觉得很幸运。我觉得这就够了。至于结果怎么样,我希望能不辜负大家。


EW:在前期制片的时候,我们对观影群体的认知是怎么样的? 您觉得电影主要面向的是怎样观众群体?


刘:我觉得其实我们做的东西一直都是给成熟的观众看的。这个成熟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层面的成熟,相对来说非低龄的,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另一方面是经验上的成熟,对观影这件事情是比较成熟,这两点是最初的一些想法。现在当然是希望能够首先把这两部分观众触及到,如果他们能够喜欢的话,再传播出去,利用口碑效应来触达更多的观众。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华语片。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是是毋庸置疑的,它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片子。



EW:以您个人对这部片子的理解来看,王导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内核?对观众来说,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共鸣?


刘:从个人创作层面来说,王导其实是一个作者型的导演。看他的作品就好像看到他的成长,他思想的成长和人生阅历的成长,看到他在想什么。他的父亲也是做导演和演员,所以他对于艺术上面的感悟能力,其他方面也好,都是非常有天赋的,所以他对个人表达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但是他的视角其实是非常大众、非常质朴的,不管从影像上,还是叙事上都是非常质朴的一个作者,他不追求那种所谓的很极端化的视觉影像。


至于他关心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看他以前的电影,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实际上还是中国人的生存现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40多年以来,中国其实是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人都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层面上的巨大变化。但有时这种巨大的变化对某些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不管文学作品也好,影视作品也好,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种光速一般的发展中稍微停顿一下,做一些思考。


2.关于冬春影业的后续计划


EW:您之前提到,除了出品王小帅导演的作品,可能也会去投资一些商业类型片。这个计划现在还是这样吗?


刘:是的,其实我们之前有几个商业片的本子。但在做商业片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去摸索的。不管是投资层面也好,还是其他的层面,商业片整体的运作周期包括投资环节,都要比文艺电影更为工业化,节奏上也更加快速。我们对剧本这方面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必须磨合出一个适合投拍的好本子。


EW:《地久天长》是王小帅导演家园三部曲的开篇,目前后续的两部作品进展到什么阶段了?


刘:我觉得这是特别值得做,也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成。其实“三线三部曲”不是一开始就喊出来一个口号说,我要做“三线三部曲”。这其中包含了他对历史的切身感受和他想要传递的理念。拍了《青红》,拍完觉得还不够,又拍了《我11》。这中间其实他也拍了很多其他的片子,然后又拍了《闯入者》。


实际上在《闯入者》之前,我们本来还要拍另外一个,只不过流产了。然后把《闯入者》拍了,但是翻回头这时候说“三线三部曲”,其实算是完成了他从创作层面和个人表达层面上的一个阶段,就像你这个台阶迈过去了。


“家园三部曲”也许它不只是三部曲。当时我们说叫“家园三部曲”,是因为我们确实有三个故事。《地久天长》是其中之一,我们同时也在做其他的初期推动。《地久天长》是推动的最快的一个。编剧进入以后,她非常爱这个故事,也给了导演很多女性层面的理解和感受。因为本身编剧阿美她也是七十年代出身,所以对这些经历有着很深的个人体会。


除了这些之外,现在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和剧本。包括要改编的小说都是我们想要去推动的,有些也是因为很快达成一些合作,然后比如小说改编也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推动了,2020年的计划已经有了。



EW:能透露一下这个计划吗?


刘:我们很喜欢爱丽丝·门罗的一部小说。她是加拿大的一个作家,以写短篇著称。她的作品量非常大,我和导演都很喜欢她的作品。其中有一个很感性的故事,我们觉得是很适合做改编的。然后也很快找到了加拿大的合作方。合作部分现在已经落实了,后面也会尽快立项。


其实我们前年还开始在策划一个网剧。这是一个完全原创的剧本,所以剧本创作部分也是比较慢。之前也有很多IP找上门,但总觉得没有那么有创作的想法,所以最后都放下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白银杀人案”,经过这么多年,凶手终于被抓住了。


我觉得算是灵感一个触发点。这样轰动的一件事,对凶手的家庭和被害人的家庭以及整个白银地区的女性和所有有女孩的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可能产生的戏剧冲突以及家庭关系,是王导非常感兴趣。另外,就是想做一个大概12集左右,像英剧美剧一样偏电影感的精品剧,相对来说能够面向成熟观众的。  


前期阅读

(点击链接或图片阅读)

高预期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可能路径|电影新类型系列

CATCH!|黄海亲述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灵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