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兔狲文化袁哲:深耕悬疑题材,积极进行微短剧创新内容探索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导 读


作为较早入局微短剧领域的一家公司,出品《不思异》系列的兔狲文化在2017年就开始了微短剧创作。

 

在近期举行的东西文娱“向阳 · 向上——微短剧价值生态与精品化发展研讨会”会议上,兔狲文化创始人袁哲参与了“如何构建出微短剧健康的发展生态,实现短剧的高质量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圆桌讨论。

 

袁哲在圆桌环节表示,早期行业尚未有微短剧这一定义,市场上更多称之为微剧、迷你剧。电影编剧出身的袁哲团队内部将微短剧定位在了“低成本、高概念、强类型”上,推出了幻想和悬疑风格的《不思异》系列。

 

在袁哲看来,基于现在的发展,微短剧已经逐渐走向和网剧一样的标准,进入了正规的工业体系流程里,“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历百家争鸣和互相碰撞,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玩法以及全新的增量市场。”

 


今年5月,兔狲文化对外宣布获得B站的融资。袁哲在会后的独家视频访谈中对东西文娱表示,接下来围绕不思异IP会有三个方向的探索,一是原来已有口碑的剧集IP还会去做续集;二是基于微短剧视觉IP的一个系列,打造自己的“怪物宇宙”;三是做更短小的、继续全网版权分发的一个系列,来锻炼新导演和培养制片厂的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袁哲表示,将基于自身的优势,根据各平台的内容生态和用户喜好,探索一些创新内容,比如将和B站联合推出悬疑纪实剧《我坦白》等。而可以看的是,由兔狲文化出品的微短剧《山野异事》将于11月17日百视TV上线。

 

 点击视频了解现场独家访谈



EW: 作为较早入局微短剧领域的公司,兔狲文化近期有哪些新动作?


袁哲:兔狲文化是2017年进军微短剧这个板块,主要做一些创新品类内容。

 

我们一直深耕悬疑、惊悚、幻想这些题材,也做了一些品牌,比如说“不思异”这个品牌。我们之后也会再去做版权剧,根据不同的平台配合做不同的版权,包括跟一些网文平台合作,也包括一些我们的原创版权。除了深耕“不思异”品牌以外,我们也在做新的子厂牌。

 

另外我们也在做一些其他的创新品类内容,比如在中视频领域结合了剧情类微短剧和纪录片品类。我们觉得微短剧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我们愿意一直深耕这块蓝海。

 

EW: 为什么持续关注微短剧这一品类?

 

袁哲:我们是从几个环节来看选择关注微短剧的。

 

第一个环节是整体大环境,从全球来看,内容消费会转向手持设备消费,最早是客厅消费,电视消费,慢慢大家都开始用手持手机消费。另一方面,内容消费也越来越短,包括短视频行业的兴起,这是一个大的时代潮流。

 

再加上现在的观众群体,已经逐渐转化成更年轻的人群,比如说95后、00后,而他们的生活节奏其实更紧凑,时间感更强,或者说消费更加碎片化,所以这也注定了整个短视频内容的兴起。

 

还有我们本身经历了前几年影视行业的整个资本高涨,现在已经有点退潮,从业者们必须开始做精细化的深耕。

 

综合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当时就觉得微短剧剧情向或者说精品剧情类的短内容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当然我们2017年做的时候还没有“微短剧”这个说法,但是我们看准了觉得这个赛道是有可能会出品牌的,所以就开始做,直到2018年、2019年各大平台都开始进军微短剧,包括广电官方也给微短剧专门列了一个门类,都证明了微短剧是一个机会。

 


EW: 对于“不思异”IP还有哪些开发计划?

 

袁哲:一方面我们原来已有口碑的剧集IP还会去做续集,比如我们跟bilibili合作的《不思异:录像》,会做第二部《不思异:录像2》。

 

我们还会做基于微短剧视觉IP的一个系列,打造我们自己的“怪物宇宙”。我们那个系列叫做《不思异:异常物种》,有点像国外的怪物世界,我们会去强化这个形象IP,这是另外一个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还在做更短小的,继续全网版权分发的一个系列,来锻炼我们的新导演,包括去培养我们制片厂的工作模式。《不思异:辞典》是“不思异”第一部的缘起,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但它的作用更多是在于深耕这个领域,另外我们要去培养新的类型人才。

 

另外就是我们自己看好的内容类型,我们会直接投资制作。比如我一直都很喜欢具有古典美感的中国志怪故事,于是有了《山野异事》这个古装剧,目前已经定档11月17日在百视TV独家播出。

 

EW: 未来在类型或者故事形态上有怎样的创新?

 

袁哲:我们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平各台的内容生态和用户喜好,探索一些创新内容。

 

像《我坦白》我们定位为悬疑纪实剧,它是由bilibili和兔狲文化共同联合出品,由兔狲文化制作。《我坦白》是一个创新纪实类微纪录片,我们尝试开创一个新内容形态,按照非虚构写作的思路,用纪实重现的方式来做剧情展示,又用纪录片的手法和立意做最后的提炼和总结。

 

纪实剧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类,一方面我们用了非虚构写作的创作思路,所有的事件、案例都有源头,同时又有剧情片的强代入感和共情感。《我坦白》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展现反诈主题和影视化的表达,争取达到社会效益和影视内容的统一。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新的探索。

 

在原创内容方面,我们也跟bilibili继续有合作。大家都知道bilibili的 UP主和社区运营是非常出色的,包括它有很多活跃用户。我们跟bilibili的运营团队举办了一个“抓马剧场”,去把我们的一些内容以“抓马剧场”投稿的形式,发起联合投稿鼓励大家一起来参与创作。因为类型短片本身也是门槛相对比较低,大家可以一起来玩,这也可以活跃整个内容生态。

 

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新的可能,比如说我们在策划一个类型短剧季,会把我们的IP进行开放授权,鼓励B站的用户用我们的IP、版权音乐,做出自己想要的类型短片,我们一起共建生态。

 


EW: 如何看待现在微短剧公司的类型?

 

袁哲:我们看到现在大概是两类,一类是像大量MCN公司做的,本质上是养号或者养人设的一类微短剧。这类微短剧的内容也会很精彩,但更多是突出某一个主演或者是某一个号,最后的商业模式可能是通过电商或者直播变现,这是一种大的商业类别。


另外一类就像我们做的,偏向于传统剧情剧集的内容,可能更多通过招商或者版权销售来做商业化。

 

这两个品类,其实现在都发展得比较好,也各有各的特色。

 

EW: 微短剧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

 

袁哲:我觉得现在其实还是一个草创阶段,就是百家争鸣,还没有定论,也没有明确的规则说微短剧一定要怎么做。

 

因为现在在草创阶段,所以微短剧的商业模式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包括各大平台、各大片方也在探索到底什么样的形态是更好的微短剧,是能够盈利或者是可以持久的微短剧。


但恰恰因此,我觉得这里蕴藏着很多机会,大家都可以去探索,也许能够探索出来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内容品类或者全新的内容生态。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微短剧赛道是非常有希望的。

 


点击视频直击会议现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