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纪要 | Keep基本面、未来看点与“体育”的创投机会
本篇为付费内容,但不以付费为目的
免费版阅读,可通过加入thinker专享通道获取
方式一:可申请添加服务微信(见每篇文末)
方式二:关注东西消费与科技
申请添加服务微信号,备注机构名称+姓名,索要会议纪要
近日,Keep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 “运动科技第一股”。研究Keep,对行业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Keep模式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运动健身领域的蛋糕有多大,这个市场背后是否还有值得挖掘的空间。
从公司层面看,按照2021年平均3440万的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17亿次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在过去7年,它以平台化为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内容不断扩圈,为用户提供价值服务,形成了招股说明书上呈现的平台综合实力。
从产业层面看,体育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方向,我国相继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等文件,计划2035年成为体育强国。仅我国健身人群就有望从2021年3.03亿增长至2026年4.16亿,中国健身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7,866亿增至2026年的14,793亿,整个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可以看到的是,keep后,未来还会有其他体育规模化标的出现。但会是哪一类呢?我们会持续跟踪,也欢迎相关案例和我们联系(联系方式见下方二维码)。
关于Keep的定位、用户调研及上市后关注的方向
东西文娱&东西消费与科技
岳鸿、杨晶
Keep定位的迭代
过去7年,Keep的定位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迭代。总体来看,迭代的方向就是平台化。在定位变化的过程中,Keep以App为基础,还开发了家庭和线下等多元场景,与App联动,初步形成一个线上和线下的闭环系统。
具体而言,2015年,Keep的定位是一个健身工具;2018年,Keep定位为一个以科技和内容来驱动的运动平台和生态。现在,它的定位是要做全球最大的智能健身平台。
在平台化策略之下,Keep在内容和商业模式上不断进行扩圈,围绕用户需求,提供价值服务,形成用户和营收的规模化。
内容上,Keep以健身内容为基础,加入了塑形、增肌、产后修复等多元内容;此外,还加入了一些户外运动课程,扩大内容积累;商业模式上,相继推出了广告、健身电商、付费课程等多元变现方式。
目前看,平台化已经形成了Keep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各项综合能力。
Keep平台的变现效率调研
关于Keep的商业化版图,分为三大营收板块,包括会员及付费课程、健身电商、广告及其它业务。
Keep的健身电商业务依赖品牌和渠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对手较多,它是一个自然增长的市场。
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会员及付费课程,也就是它的健身内容板块,这是它平台的DNA,也是Keep吸引用户、构建自身护城河的一个核心板块。
相对于平台的用户规模,目前的市场更关注内容和用户的变现能力。我们在去年底专门调研了三位处于头部的健身达人KOL。
健身达人在Keep的内容生态中是关键角色,他们生产和销售付费课程,比较了解Keep用户画像、活跃度、付费意愿等。
三位KOL普遍反映Keep存在在用户付费意愿、变现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下为他们分享的具体数据。
第一位达人在Keep上有180多万粉丝。他在Keep和B站上同时一稿多发。主要变现模式是广告接单。
他介绍,在Keep上100万粉丝时,广告接单加起来是10万元左右。同期,他在B站上有50万粉丝, 广告接单近50万元。
第二位达人在Keep有近110万粉丝。他在Keep上的变现方式主要是付费课程销售。
他制作了三套付费课程,并已于去年6月份、8月份、10月份上线。这位达人透露,从2021年6月-12月,总共获益近6万元,平均每月10000元左右。但他觉得目前的收益,和他背后付出的精力尚不成正比。
第三位达人从2016年开始与Keep合作,以收取劳务费的方式,来参与Keep相关课程制作,共计合作三次,总收入10万多元。
2019年,他开始与其它平台合作付费课程,转变背景在于他认为后者的用户具备更高的付费意愿。从2018年到现在,他在其它平台的总销售额超过400万元,其个人从中分成百万以上。
三位普遍认为,造成Keep上变现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的原因在于:
可试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