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纪要 | 微短剧2022:离“真正”的风口更近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日前,东西文娱 | 艺东西举办微短剧系列会议第一期“微短剧2022:离“真正”的风口更近”,共同探讨微短剧2022的格局与趋势。

 

东西文娱影视组团队在会上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下为会议纪要全文。



 点开下方视频内容,了解更多

会议纪要专业读者群版本,将会定向发放



       


微短剧2022之变

 

复盘今年微短剧开年的表现,可以看到一些新现象:


第一,在IP层面,网文下场后,漫画、游戏IP也在加速进入微短剧的开发。可以看到,目前包括腾讯动漫、快看漫画以及中手游悉数入局。

 

第二,玩家在更加积极的探索多元的题材。虽然题材集中度依旧很高,但从今年开发和上线的作品来看,悬疑烧脑、软科幻、乡村、医疗甚至虚拟人题材都有出现。

 

第三、变现层面,分账纪录有所刷新,今年年初,微短剧分账冠军《拜托了别宠我》已经达到了2500万。

 

可以看到,虽然微短剧依旧有轻投入、低门槛的优势,但平台、用户对于短剧的品质要求都在明显提升。就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项目的资金门槛也略有上升。 




行业驱动因素

 

过去两年,基于用户需求的细分,在平台扶持和创作者的加速入局之下,市场玩家更为丰富,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


1、平台在探索中微调,长短平台策略有所区分

 

在平台层面,去年底以来,多家平台年初的动作比较活跃,整体可以说是探索中微调。

 

目前,包括星芒短剧、火星短剧、大芒短剧等,平台定制出品的短剧品牌已有一定的市场积累,运营层面,微短剧的频道与剧场化运营也已进入一个常态化的阶段。

 

此外可以看到,B站轻剧场、百视TV、知乎、好看视频等平台也在有所布局。

 

基于平台各自的生态,平台的微短剧布局策略也有所区分。

 

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微短剧作为更长的剧情内容,拉长了用户的使用时长,是平台重要的流量入口;而在长视频平台,以横屏的、7分钟以上短剧为主的作品则更多用于弥补长剧排播间隙,本质是填补内容付费模型的中长尾内容。

 

平台内容策略的逻辑差异,必然也会对于内容创作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影响。

 

2、创作者群体更为丰富,分化加剧

 

创作者层面,可以看到整体的结构日益丰富,从最底部的UGC\PUGC往上,随着影视机构、MCN等更多专业机构的入局,微短剧逐渐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生态。

 

1)整体的结构分化加剧。各种类型题材擅长领域的新公司涌现;凭借部分市场反馈积极的作品,一些新锐的短剧制作机构吃到市场早期的红利,正在加速厂牌化。

 

2)在存量玩家之下,两个增量方向:快手短剧MCN影响力大赛与抖音新番计划,平台正在拉动更多MCN机构剧情内容的转型;出于对增量市场的挖掘,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机构在酝酿入局。



3、商业化走过投石问路,混沌地带减少

 

关于商业化,微短剧很大程度上已经走过了早期投石问路的阶段。长短视频平台不同的变现侧重正在更加清晰。

 

第一、微短剧扶持正从早期的定制扶持转向更多的分账。

 

随着微短剧创作模式逐渐跑通,供给增加,平台正加速风险共担的分账模式的引入。

这也符合一个新品类成长的规律。

 

第二、短视频平台依托自身高度成熟的营销体系打造了“短剧内容-主创账号-视频/直播带货”的闭环,助力微短剧实现流量变现。

 

短剧作为连续性、长留存的垂类内容具有较强的粉丝粘性,这也有利于品牌实现长期复利。


基于这样的产业链现状,匹配不同内容形态、创作思路,微短剧形成了两种开发路径的分野

 


对于单集三分钟以内的故事,目前内容生态已经汇聚了诸多新锐短剧厂牌与MCN。这类作品周期短、可量产,目前以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定制、分账为主,而依托平台的品牌嫁接,商单植入与后链路变现也越发成熟。

 

而对于单集七分钟以上的微短剧,更多则是影视制作公司下场。现阶段,腾讯、优酷、芒果都已将此类短剧纳入长视频平台的会员分账模式。平台也为该类视频提供更多的分账保底空间。

 

对于行业玩家而言,无论是商单模式还是分账模式,微短剧的混沌地带正在变少,从前期格式、题材选择到变现路径更加清晰化。

 

所以,从这些层面来说,微短剧离“真正的”风口更近了。

 

 


未来趋势:“短”的优势还有待挖掘


展望未来的趋势,微短剧在内容、IP、技术、商业模式等维度,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内容层面:全球范围短内容消费的趋势来看,短剧在加速形成自身的视听语言。目前欧美市场,包括Netflix、Snap等都曾发力原创系列短剧集的方向,整体上“电影级+短片”思路突出。而韩国几年前就开始率先探索漫改短剧形式。前者为载体驱动,后者偏向IP驱动,结合短视频出海动作来看,短剧出海或有机会。

 

题材层面:目前短剧类型化的市场并未稳固,包括悬疑、剧本杀、密室、互动桌面等很多题材也已进入策划开发阶段,故事层面也还有更多的新玩法值得探索。

 

IP层面:以IP改编切入短剧依然是一种较为务实的方式,IP作为现阶段和短剧适配度较高的创作方式一定范围内还会强化。另一方面,以微短剧系列化孵化原创内容品牌也有案例。 

或与原有的IP孵化形成互补,或以更高性价比突围孵化新IP,“IP+微短剧”可能成为内容公司破局的新方式。

 

技术层面:微短剧作为一种与技术结合紧密的品类,基于数据沉淀、私域流量等层面的挖掘还在比较浅层。对于影视公司而言,结合私域流量的沉淀,能否在原有的长剧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商业模式层面:目前短剧商业化依然是不充分的,可以多大程度上基于短剧品类的特点,发挥好商业化的优势,其实还需探索。

 

但拥抱可能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一些制约因素。

 

目前题材的集中度仍然很高,同质化问题正在进一步消耗用户的观剧热情,快速起步期的“野蛮生长”也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不过,在主动拥抱和响应政策变化的意识之下,微短剧在调整上仍具备很大的空间。

 

行业环境来说,无论长短视频,平台用户和流量增长都已进入平缓期,玩家增多、供给增大的同时,商业化瓶颈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这都需要微短剧边跑边优化,通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走向进一步的破圈。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 · 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