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子盖得够多,被窝里的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No.292

Frions 中科院物理所 2022-04-06
昨日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
我想把箱子里所有的被子
都盖上
可被子一直盖
会不会越来越热呢?

Q1

水写布是什么原理?

by 匿名

答:

首先要说明,水写布遇水变黑,并非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黑色,而是经过物理变化,使原本的黑色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水写布/水写纸并不只是简单的单层结构,它们普遍具有双层结构,可以见下图。

图中的底色层是黑色宣纸等,它们作为水写材料的基底。在底色层的上面均匀覆盖有一层多孔粗糙的涂料,由于这层涂料的表面凹凸不平,正常情况下发生漫反射,大部分光线无法进入底色层,黑色也就不会显现出来,呈现给我们的只是涂料的白色。

当我们用毛笔蘸水书写时,由于涂料疏松多孔,水会均匀地渗透到涂料中,在书写过的痕迹上,光线可以透过水折射到底色层并被吸收,这样便呈现出黑色来,仿佛用墨汁写的字一样。待水干之后,又只留下涂料的漫散射,也就是恢复了白色,便可以进行下次书写了。

参考文献:

[1]冯磊. 一种水写书画练习板:中国, 99220271.X[P]. 2000-03-15.

by theone

Q.E.D.

Q2

为什么用手机贴着玻璃拍外面的景色,明明玻璃上有很多细小的划纹和灰尘,拍出来的成像却很清晰?难道玻璃上的瑕疵不是会被放大吗?

by 苦难

答:

因为当手机贴着玻璃拍外景时,玻璃上的瑕疵已经在离成像焦面很远的地方了,所以瑕疵无法清晰成像。

你可以做一个小实验,竖起一根手指不断地靠近自己的眼睛,当它离眼睛很近时,你就只能看到模糊的一团而看不清上边的指纹了。

无论是手机还是眼睛,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它的成像方式决定了只有物距、像距和焦距满足一定关系时,接收端才能收到清晰的像。这里所谓“清晰”,是指物体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在成像面上汇聚成一个小小的弥散圆(如下图右侧),反推回左侧,就要求物体落在景深的范围内,否则就不清晰了。而调整透镜的位置,使得物体落入景深内清晰成像,这个过程就是对焦

直观感受一下就是,如果把焦对在近处的水晶球上,就会得到

而如果对在远处的建筑上,近处的水晶球就会被虚化

这种对焦能力是有限的,当物体很近地贴着镜头时,它就会超出所能调节到的景深范围,于是就拍不清了。现在某些手机带有微距镜头,可以把对焦距离缩短到2厘米内,如果读者想在近距离内拍清窗户上的瑕疵,不妨试试这种镜头。

by 牧鱼

Q.E.D.

Q3

防风打火机是什么原理?

by 哦哟

答: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打火机为什么会被吹灭。我们知道,燃烧有三要素,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这里是氧气)、达到着火温度。按下打火机的按钮,燃气喷出并和氧气混合,同时压电陶瓷点火器释放电火花,使燃气达到着火温度,从而被点燃。因为燃气燃烧产生的温度高于燃气的着火温度,因此燃气可以持续燃烧而不用再点火。打火机被吹灭其实是风将温度降低到了燃气的着火温度以下,燃烧三要素缺了一项,因此无法继续燃烧。

所以防风打火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温度维持在着火温度以上,这主要是通过防风打火机的特殊结构来实现的,就是下面这个小零件,让我们从下往上分析一下。

防风打火机零件构造

这个零件的底部是一个金属网,如下图所示。它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让燃气高速喷出(设想一下你用手堵住水龙头,然后被喷了一脸的样子),二是打散燃气,让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

底部的金属网

金属网上方,零件的侧面有两个孔,这其实是进气孔。根据伯努利原理,燃气高速喷出,会将周围的空气“吸”过来。而空气就是从这两个进气孔被吸入的,和喷出的燃气充分混合,燃烧更充分。

零件顶部则是燃烧室,不同于普通打火机的火焰裸露在外,防风打火机的火焰有一部分是在燃烧室内的,这样增强了防风能力。

燃烧室和金属片

最后,燃烧室顶部有几个金属片,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被烧红。假如火焰被风吹灭了,烧红的金属片可以提供高温,再次引燃火焰。

参考资料:

防风打火机为什么防风?压电陶瓷点火器工作原理是什么?拆解内部结构

by 重光

Q.E.D.

Q4

冬天盖被子为什么不会越来越热,被窝的温度总是能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by 匿名

答:

很有趣的一个问题。

当环境湿度在40%—70%的时候,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18℃—25℃[1],低于正常体温。而盖被子时,被子越厚保温效果越好。另外,人体也在不停地发热,发出的热量一部分穿透被子散发到空气中,另一部分会造成被窝内温度上升。如果留在被窝内的热量足够多,就会导致被窝温度超出人体适宜温度上限,人就会感觉到热。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在严严实实裹好被子的情况下,如果睡得足够久,被子的厚度是决定被窝温度的关键。

我们试着建立一个稍微精确些的模型。我们假设人晚上都是裸睡的,并且把人体抽象成一个半径25厘米,恒温 的无限长圆柱,假设人体是一个绝对黑体,那么根据斯特蕃—玻尔兹曼定律可以得到人体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 .再假设被子是一层热导率与棉花热导率 相同,质量定压热容与棉花热容 相同的厚度为d的圆筒,另取棉花密度 。环境温度 (大约17℃),与北方冬天城市供暖标准基本一致。这样问题就被简化成了一个内径 ,外径 的圆筒传热问题,满足方程 ,内壁 处傅里叶导热定律 ,外壁处牛顿冷却定律 ,取空气对流换热系数 (量级在1~10),q为外壁单位面积的传热功率。此外体系满足初始条件 ,稳态边界条件 [2]。

模型示意

经过复杂的计算,我们可以定性地得到结果:被子厚度d越大,达到相对稳态时被子内表面温度 就越高,达到稳态花费的的时间 也越长。被子无穷厚时,内表面的傅里叶导热定律要求 略小于37℃,被子厚度为0时, 。当稳态内表面温度为人体适宜的30摄氏度时,对应的 明显小于每晚睡眠时间8小时。

所以,如果你的被子盖起来越来越热,请向你亲爱的妈妈求助,换一床薄一点的被子。如果妈妈觉得你冷而拒绝了你的请求,你也可以在半夜热醒了的时候翻一个身,把被子掀开/蹬掉。如果你实在睡得太死,不会翻身掀被子,那么请精确求解上面的模型,并代入你被子的厚度,按照解出来的被子升温曲线确定你的睡眠时间,以保证睡醒的时候刚好被子的温度达到适宜睡眠的温度上限,然后在睡醒以后把求解的结果告诉我。如果这还不能满足你睡眠的需求,请采用微积分的思想,把被子微分成若干层睡衣,每天晚上都多穿一层睡衣睡觉,不断实验。不出一年,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睡衣层数。

最后,祝安眠。

参考资料:

[1]中国气象报,2017年12月15日,第四版

[2]陶文铨. 传热学(第五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by 藏痴

Q.E.D.

Q5

为什么目前所有的新能源电池,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都包含了锂元素?可以认为锂元素在电池中是必不可少的吗?

by 击水三千

答: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锂元素在电池中不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电池都不含锂,比如锌锰干电池、锌-氧化银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目前所有的新能源电池都用到了锂元素,这其实是由新能源自身的应用场景决定的。新能源领域主要指的是新能源汽车,那么让我们想一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有什么要求。新能源汽车需要背着电池一起跑,这就要求电池的体积要小(电池太大了就装不下多少乘客了),重量要轻(电池太重了汽车也就跑不远),能储存尽可能多的电能(电池存储的电能越多汽车就能跑得越远),循环寿命长(汽车报废了电池才能报废)。目前满足这几个要求的只有锂离子电池,也就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

首先,在所有已商用的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单位体积所存储的电能)和比能量(单位质量所存储的电能)是最高的。其次,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很长,现在优秀的三元材料电池循环寿命已经可以达到3000次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上万次,一天一充的话分别可以用8年和27年。至于为什么锂离子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比能量,这是因为:1.金属锂具有最低的电极电位,同时它与负极上的石墨形成的锂碳化合物也具有很低的电极电位,这样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电压非常高,磷酸铁锂电池高达3.2V,三元材料电池高达3.6V,比锌锰干电池的1.5V和铅酸电池的2V高多了;2.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具有很高的容量,也就是能存储大量的锂离子;3.锂是密度最低的金属。这三个因素综合下来,就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比能量。

by 重光

Q.E.D.

Q6

为什么热水袋(非电热水袋)里的水倒出来用热水壶烧很容易爆沸?

by 匿名

答:

热水袋一般灌入的都是烧开了的热水,这些沸水晾凉以后再次加热至沸点,内部会缺少汽化核(可以认为水在煮沸以后变得更加“均匀”“纯净”了)。这时缺少汽化核的水即使温度再次达到沸点,也难以汽化,只能保持液体的形态而温度继续上升,形成“过热水”。这种过热水处于一种不稳定平衡的状态,一旦外界施加扰动(或者仅仅由于自身的热涨落)而在一个局域满足汽化的条件产生气泡,那么这种剧烈的汽化就会瞬间在这个局域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这就是暴沸。为避免暴沸,可以在再次烧水时加入一定量未曾烧开过的凉水,或者放入一些表面粗糙的物品,比如竹筷或者沸石等,这些都可以在原有的凉白开中引入新的汽化核。

为什么汽化核在汽化的过程中这么重要呢?从能量的角度看,汽化并不仅仅是液体达到沸点、液体分子动能足够大而逸出这么简单,汽化还会带来新的液—气界面。形成这样的界面需要额外的能量,这个能量相当于一堵“墙”,让液体不能轻易地“穿墙而过”变成气体。而汽化核的存在可以降低这一能量,把“墙”变成“纸”,从而大大降低汽化的难度。汽化核可以是粗糙表面的微型凸起,或者是附着在表面的气泡。事实上,水的液化同样需要类似的凝结核。秋冬早晨草尖上的露珠就是以草尖为凝结核液化的,人工降雨也是人为为湿度足够大的云提供凝结核。

by 藏痴

Q.E.D.

Q7

为什么氮气在只压缩体积时不能液化,还需降低温度?

by Giviart

答:
图源自维基百科

不只是氮气,二氧化碳、氢气氦气等等也需要降温(相较于室温)后才能通过加压被液化。这是因为这些气体的临界温度要低于室温。常见的一些能够直接被压缩成液体的气体,其相应的临界温度要高于室温。比如说水的临界压力为22.12MPa,临界温度374.3℃。

临界点的计算公式:

由相图看出,临界点(critical point)在由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和临界压力所确定,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无法通过单纯的压力变化或温度变化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转化。当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如何升压都无法将气体转化成液体,而是转化成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by freelance

Q.E.D.

#投票

#本期答题团队

theone、牧鱼、just iu、藏痴、重光、freelance

#点击这里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快速提问

#上期也精彩

为什么纸箱子里总会长猫?| No.291

编辑:穆梓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年终别去赌:你永远赢不了“凯利公式”
2. 体重6000吨,活了上万年: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正在被慢慢吃掉
3. 克莱因蓝到底是什么蓝?
4. 工作时听歌,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5. “川沙妲己”可爱的秘密被我找到了
6. 你是个成熟的脂肪细胞了,应该学会自己燃烧
7. 2021年最强视觉欺骗!只有王者级的眼睛才能识破骗局
8. 洗过的羽绒服保暖性会变差吗?| No.288
9. 脑子裂开后,会发生什么?
10. 光是什么?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